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17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抗菌过滤层,所述抗菌过滤层的前表面安装有第一塑胶卡扣,且所述第一塑胶卡扣贯穿抗菌过滤层的前表面延伸至抗菌过滤层的后表面,所述口罩本体内部固定有贴肤层,所述贴肤层的后表面安装有第二塑胶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抗菌过滤层上安装了第一塑胶卡扣,而第一塑胶卡扣的一端与贴肤层上安装的第二塑胶卡扣卡合连接,又在阻隔表层上开设了卡扣孔,卡合孔与第一塑胶卡扣的另一端卡合连接,又在口罩本体的一侧开口,使得装置三层之间可随时进行更换,在使用时,增加了二次利用的可能,提高了口罩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口罩在使用过后一般使用者会直接将其丢弃,不能够增加口罩的利用率,还加大了对口罩的消耗,而且现有的口罩,在使用者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在呼吸或运动时,呼出的气体容易向上挥发,导致眼镜起雾,使用者如果在眼镜起雾的勤快下进行运动或活动,将会极为不便,可能会看不清前方的路面状况,严重会导致摔倒或绊倒路面杂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将原本固定的抗菌过滤层与贴肤层利用卡扣进行卡合连接,便于更换,增加了二次利用的可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抗菌过滤层,所述抗菌过滤层的前表面安装有第一塑胶卡扣,且所述第一塑胶卡扣贯穿至抗菌过滤层的外部,所述口罩本体内部固定有贴肤层,所述贴肤层的后表面安装有第二塑胶卡扣,且所述第二塑胶卡扣贯穿至贴肤层的外部,所述第二塑胶卡扣与第一塑胶卡扣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前表面固定有阻隔表层,所述阻隔表层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扣孔,且所述卡扣孔与第一塑胶卡扣的另一端卡合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口罩本体的后表面固定有鼻翼隔层,且所述鼻翼隔层可折叠收起。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上,因为加装了鼻翼隔层,所以使用者如果佩戴眼镜,能够有效减少呼出气体上流和导致眼镜镜片起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隔表层、抗菌过滤层与贴肤层的四周均固定有透气孔边框。采用上述方案,在三个夹层上加装透气孔边框,增加了口罩本体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个所述透气孔边框的内部均等距开设有多个透气孔。采用上述方案,增加了多个透气孔,使用者在佩戴时所呼出的气体通过透气孔向外排除,在使用上更通风透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抗菌过滤层的前表面固定有定型铝条,且所述定型铝条可活动。采用上述方案,新增了定型铝条,在使用上,使口罩本体在进行定型时更加方便快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耳挂带,所述耳挂带可进行调节。采用上述方案,增添了两个耳挂带,从而使用者在对口罩进行位置调整时更加便捷,更加便于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在抗菌过滤层上安装了第一塑胶卡扣,而第一塑胶卡扣的一端与贴肤层上安装的第二塑胶卡扣卡合连接,又在阻隔表层上开设了卡扣孔,卡扣孔与第一塑胶卡扣的另一端卡合连接,又在口罩本体的一侧开口,使得装置三层之间可随时进行更换和安装,在使用时,增加了二次利用的可能,提高了口罩的利用率。2、本技术中,在对于佩戴眼镜的人群,加装了鼻翼隔层,且鼻翼隔层可进行折叠,如果有佩戴眼镜的使用者在使用本技术时,可将鼻翼隔层拉起,有效地隔阻了从口中呼出的气体从下方挥发,而导致的镜片起雾,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的正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的正视图。图例说明:1、口罩本体;2、透气孔;3、定型铝条;4、透气孔边框;5、耳挂带;6、抗菌过滤层;7、第一塑胶卡扣;8、鼻翼隔层;9、贴肤层;10、第二塑胶卡扣;11、阻隔表层;12、卡扣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抗菌过滤层6,抗菌过滤层6的前表面安装有第一塑胶卡扣7,且第一塑胶卡扣7贯穿至抗菌过滤层6的外部,口罩本体1内部固定有贴肤层9,贴肤层9的后表面安装有第二塑胶卡扣10,且第二塑胶卡扣10贯穿至贴肤层9的外部,第二塑胶卡扣10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一端卡合连接,口罩本体1的前表面固定有阻隔表层11,阻隔表层11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扣孔12,且卡扣孔12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另一端卡合连接。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使用者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耳挂带5用手指进行调节至自己适合的尺寸,随后将贴肤层9从口罩本体一侧的开口处送入,随后再将抗菌过滤层6送入,最后将阻隔表层11送入,然后将第二塑胶卡扣10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一端卡合连接,再将第一塑胶卡扣7的另一端与卡扣孔12卡合连接,随后再将耳挂带5用双手撑起放置在耳朵上,随后拉伸口罩本体1,使口罩本体1更加贴合使用者的面部,随后轻轻按压定型铝条3,将口罩本体1进行定型,因为采用了卡扣进行固定,所以可以将口罩本体1内部贴肤层9,抗菌过滤层6与阻隔表层11进行更换,增加了二次使用的可能,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实施例2,如图1-3所示,口罩本体1的后表面固定有鼻翼隔层8,且鼻翼隔层8可折叠收起,阻隔表层11,抗菌过滤层6与贴肤层9的四周均固定有透气孔边框4,三个透气孔边框4的内部均等距开设有多个透气孔2,抗菌过滤层6的前表面固定有定型铝条3,且定型铝条3可活动,口罩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耳挂带5,耳挂带5可进行调节。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口罩本体1的后表面上固定有鼻翼隔层8,在使用者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将鼻翼隔层8用手指拉起,随后按压鼻翼隔层8,使鼻翼隔层8更贴合使用者的脸型,因为在口罩本体1的后表面加装了鼻翼隔层8,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在向上挥发时受到阻挡,从而顺着多个开设的透气孔2排出,所以在使用者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不会使镜片产生雾气而看不清路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抗菌过滤层(6),所述抗菌过滤层(6)的前表面安装有第一塑胶卡扣(7),且所述第一塑胶卡扣(7)贯穿至抗菌过滤层(6)的外部,所述口罩本体(1)内部固定有贴肤层(9),所述贴肤层(9)的后表面安装有第二塑胶卡扣(10),且所述第二塑胶卡扣(10)贯穿至贴肤层(9)的外部,所述第二塑胶卡扣(10)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前表面固定有阻隔表层(11),所述阻隔表层(11)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扣孔(12),且所述卡扣孔(12)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另一端卡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抗菌过滤层(6),所述抗菌过滤层(6)的前表面安装有第一塑胶卡扣(7),且所述第一塑胶卡扣(7)贯穿至抗菌过滤层(6)的外部,所述口罩本体(1)内部固定有贴肤层(9),所述贴肤层(9)的后表面安装有第二塑胶卡扣(10),且所述第二塑胶卡扣(10)贯穿至贴肤层(9)的外部,所述第二塑胶卡扣(10)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前表面固定有阻隔表层(11),所述阻隔表层(11)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扣孔(12),且所述卡扣孔(12)与第一塑胶卡扣(7)的另一端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式抗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兰陈可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亿秒安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