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将传统的无土栽培设备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结构,针对种苗的不同,每隔独立单元均能独立育苗,通过传感器实施显示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浓度,水培架为具有培植平台的框架结构,水培架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个定植管,定植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定植管上侧沿其轴向一字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插装种苗的通孔,进水槽和集水槽分别纵向设置在水培架的上侧两端,且多个定植管的两端均分别与进水槽和集水槽连通,进水槽和集水槽连通的底部分别通过上水管和回水管与设置在水培架底部的水肥池连通,上水泵设置在上水管上,且上水泵用于将水肥池内的水抽取到进水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
本技术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属于无土栽培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的新技术。作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种植在溶有矿物质的水溶液(营养液)里;或在某种栽培基质中,用营养液进行作物栽培。只要有一定的栽培设备和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物就能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由于不使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浇灌来栽培作物,故被称为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它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养分、水分、空气等条件的需要,而且对这些条件要求加以控制调节,以促进作物更好地生长,并获得较好的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平衡。所以,无土栽培的作物通常生长发育良好,产量高,品质上乘。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农业生产的空间,使得作物可在不毛之地上进行生产,发展前景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植物工厂均采用无土栽培模式。但是现有的无土栽培设备存在结构复杂,而且是整体不可拆分成单元的结构,培育种苗单一,使用范围受限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将传统的无土栽培设备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结构,针对种苗的不同,每隔独立单元均能独立育苗,通过传感器实施显示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浓度,而且缺失的营养液能通过滴定泵进行补充,通过上水泵实现营养液循环,扩展了使用范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水培架、进水槽、集水槽、定植管、上水管、回水管、水肥池和上水泵,所述水培架为具有培植平台的框架结构,所述水培架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个定植管,所述定植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定植管上侧沿其轴向一字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插装种苗的通孔,所述进水槽和集水槽分别纵向设置在水培架的上侧两端,且多个所述定植管的两端均分别与进水槽和集水槽连通,所述进水槽和集水槽连通的底部分别通过上水管和回水管与设置在水培架底部的水肥池连通,所述上水泵设置在上水管上,且所述上水泵用于将水肥池内的水抽取到进水槽内;所述上水泵上侧设置有多组滴定泵,每组所述滴定泵的进液端均对应连接有一个营养液桶,每组所述滴定泵的出液端对应与上水管连通,且所述营养液桶均灌装有不同营养成分的营养液;所述上水管设置有支管,且所述支管与上水管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不同营养元素浓度的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能显示浓度值的仪表电连接,通过该仪表实时显示不同营养元素的浓度;所述上水泵的结构为:包括电机、电机座、主动齿、从动齿、滚花轴、齿轮箱盖、泵管、转子、保持架和端盖,所述电机的机体匹配插装在电机座一侧的圆形凹槽内,所述电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主动齿,所述主动齿匹配的安装在电机贯穿电机座的伸出端上,所述从动齿活动设置在与主动齿同侧的电机座上,且所述从动齿能与主动齿匹配的啮合在一起,所述齿轮箱盖匹配的卡接在电机座上,将主动齿和从动齿封闭在由齿轮箱盖和电机座配合形成的腔室内,所述滚花轴的一端贯穿齿轮箱盖后与从动齿的中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滚花轴的另一端插装在保持架的中部通孔或盲孔内,所述保持架的远离滚花轴的一侧为平面,所述保持架的另一端横向设置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滚轴,且所述滚轴的端部顶在齿轮箱盖的外侧,每个所述滚轴上均匹配套装有一个转子,多个所述转子也呈圆周阵列分布,且所述转子的圆周阵列中心与滚花轴中心共线,所述滚花轴的滚花部外侧与转子的外侧匹配的接触,使得所述滚花轴带动各个转子自转,所述泵管绕所有转子的外侧设置,并通过端盖压紧在转子上,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泵管的进出口,所述端盖匹配的卡接在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的外侧通过对应设置的卡槽卡接有多个用于与外部支撑结构连接的减震垫,通过所述减震垫上对应结构与外部支撑结构匹配连接;所述减震垫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减震垫的一端匹配的插接在电机座外侧对应设置的T型槽或燕尾槽内。所述水培架的上侧设置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两端与水培架连接在一起,所述架体横跨水培架的培植平台上方设置,所述架体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补光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传统的无土栽培设备拆分成若干个独立工作的小单元,各个独立的小单元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保证了每个独立的小单元都能培育相同或不同的种苗,通过传感器实施显示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浓度,在缺某种营养元素时,通过上水泵和滴定泵实现了营养液的补充及循环,而且本技术上水泵利用卡接结构卡接组装,没有使用一个螺钉,利用结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小巧,组装简单,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水泵的爆炸图。图中:1为水培架、2为进水槽、3为集水槽、4为定植管、5为上水管、6为回水管、7为水肥池、8为上水泵、81为电机、82为电机座、83为主动齿、84为从动齿、85为滚花轴、86为齿轮箱盖、87为泵管、88为转子、89为保持架、810为端盖、811为减震垫、9为架体、10为补光灯、11为滴定泵、12为营养液桶、13为支管、14为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水培架1、进水槽2、集水槽3、定植管4、上水管5、回水管6、水肥池7和上水泵8,所述水培架1为具有培植平台的框架结构,所述水培架1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个定植管4,所述定植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定植管4上侧沿其轴向一字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插装种苗的通孔,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分别纵向设置在水培架1的上侧两端,且多个所述定植管4的两端均分别与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的底部分别通过上水管5和回水管6与设置在水培架1底部的水肥池7连通,所述上水泵8设置在上水管5上,且所述上水泵8用于将水肥池7内的水抽取到进水槽2内;所述上水泵8上侧设置有多组滴定泵11,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进液端均对应连接有一个营养液桶12,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出液端对应与上水管5连通,且所述营养液桶12均灌装有不同营养成分的营养液;所述上水管5设置有支管13,且所述支管13与上水管5连通,所述支管1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不同营养元素浓度的传感器14,多个所述传感器14通过导线与能显示浓度值的仪表电连接,通过该仪表实时显示不同营养元素的浓度;所述上水泵8的结构为:包括电机81、电机座82、主动齿83、从动齿84、滚花轴85、齿轮箱盖86、泵管87、转子88、保持架89和端盖810,所述电机81的机体匹配插装在电机座82一侧的圆形凹槽内,所述电机座82的另一侧设置有主动齿83,所述主动齿83匹配的安装在电机81贯穿电机座82的伸出端上,所述从动齿84活动设置在与主动齿83同侧的电机座82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培架(1)、进水槽(2)、集水槽(3)、定植管(4)、上水管(5)、回水管(6)、水肥池(7)和上水泵(8),所述水培架(1)为具有培植平台的框架结构,所述水培架(1)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个定植管(4),所述定植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定植管(4)上侧沿其轴向一字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插装种苗的通孔,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分别纵向设置在水培架(1)的上侧两端,且多个所述定植管(4)的两端均分别与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的底部分别通过上水管(5)和回水管(6)与设置在水培架(1)底部的水肥池(7)连通,所述上水泵(8)设置在上水管(5)上,且所述上水泵(8)用于将水肥池(7)内的水抽取到进水槽(2)内;/n所述上水泵(8)上侧设置有多组滴定泵(11),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进液端均对应连接有一个营养液桶(12),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出液端对应与上水管(5)连通,且所述营养液桶(12)均灌装有不同营养成分的营养液;/n所述上水管(5)设置有支管(13),且所述支管(13)与上水管(5)连通,所述支管(1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不同营养元素浓度的传感器(14),多个所述传感器(14)通过导线与能显示浓度值的仪表电连接,通过该仪表实时显示不同营养元素的浓度;/n所述上水泵(8)的结构为:包括电机(81)、电机座(82)、主动齿(83)、从动齿(84)、滚花轴(85)、齿轮箱盖(86)、泵管(87)、转子(88)、保持架(89)和端盖(810),所述电机(81)的机体匹配插装在电机座(82)一侧的圆形凹槽内,所述电机座(82)的另一侧设置有主动齿(83),所述主动齿(83)匹配的安装在电机(81)贯穿电机座(82)的伸出端上,所述从动齿(84)活动设置在与主动齿(83)同侧的电机座(82)上,且所述从动齿(84)能与主动齿(83)匹配的啮合在一起,所述齿轮箱盖(86)匹配的卡接在电机座(82)上,将主动齿(83)和从动齿(84)封闭在由齿轮箱盖(86)和电机座(82)配合形成的腔室内,所述滚花轴(85)的一端贯穿齿轮箱盖(86)后与从动齿(84)的中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滚花轴(85)的另一端插装在保持架(89)的中部通孔或盲孔内,所述保持架(89)的远离滚花轴(85)的一侧为平面,所述保持架(89)的另一端横向设置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滚轴(813),且所述滚轴(813)的端部顶在齿轮箱盖(86)的外侧,每个所述滚轴(813)上均匹配套装有一个转子(88),多个所述转子(88)也呈圆周阵列分布,且所述转子(88)的圆周阵列中心与滚花轴(85)中心共线,所述滚花轴(85)的滚花部外侧与转子(88)的外侧匹配的接触,使得所述滚花轴(85)带动各个转子(88)自转,所述泵管(87)绕所有转子(88)的外侧设置,并通过端盖(810)压紧在转子(88)上,且所述端盖(810)上设置有泵管(87)的进出口,所述端盖(810)匹配的卡接在电机座(82)上,所述电机座(82)的外侧通过对应设置的卡槽卡接有多个用于与外部支撑结构连接的减震垫(811),通过所述减震垫(811)上对应结构与外部支撑结构匹配连接;所述减震垫(811)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减震垫(811)的一端匹配的插接在电机座(82)外侧对应设置的T型槽或燕尾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监测补偿功能的智能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培架(1)、进水槽(2)、集水槽(3)、定植管(4)、上水管(5)、回水管(6)、水肥池(7)和上水泵(8),所述水培架(1)为具有培植平台的框架结构,所述水培架(1)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个定植管(4),所述定植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定植管(4)上侧沿其轴向一字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插装种苗的通孔,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分别纵向设置在水培架(1)的上侧两端,且多个所述定植管(4)的两端均分别与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所述进水槽(2)和集水槽(3)连通的底部分别通过上水管(5)和回水管(6)与设置在水培架(1)底部的水肥池(7)连通,所述上水泵(8)设置在上水管(5)上,且所述上水泵(8)用于将水肥池(7)内的水抽取到进水槽(2)内;
所述上水泵(8)上侧设置有多组滴定泵(11),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进液端均对应连接有一个营养液桶(12),每组所述滴定泵(11)的出液端对应与上水管(5)连通,且所述营养液桶(12)均灌装有不同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所述上水管(5)设置有支管(13),且所述支管(13)与上水管(5)连通,所述支管(1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不同营养元素浓度的传感器(14),多个所述传感器(14)通过导线与能显示浓度值的仪表电连接,通过该仪表实时显示不同营养元素的浓度;
所述上水泵(8)的结构为:包括电机(81)、电机座(82)、主动齿(83)、从动齿(84)、滚花轴(85)、齿轮箱盖(86)、泵管(87)、转子(88)、保持架(89)和端盖(810),所述电机(81)的机体匹配插装在电机座(82)一侧的圆形凹槽内,所述电机座(82)的另一侧设置有主动齿(83),所述主动齿(83)匹配的安装在电机(81)贯穿电机座(82)的伸出端上,所述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