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52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46
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包括缸体、挡板以及两个活塞杆,活塞与后盖之间还具有缓冲件,缓冲件的前端面与活塞的后端面在非工作状态下贴合、缓冲件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紧密连接,缓冲件可将进入至缸体的空气汇聚至活塞杆的后端并在缸体内产生膨胀后带动活塞杆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进入活塞杆区域处的空气汇集,使得空气体量增加,然后再对空气进行压缩,使得空气在热膨胀后的活跃度提高,这样使得活塞杆的执行力更好,并且还存在原本大空间中的空气体量能够起到及时的补充。到及时的补充。到及时的补充。

A kind of double axle cylinder which can increase the executive force of piston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缸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

技术介绍

[0002]双轴气缸是一种将压缩空气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元件,是常用的气动执行元件,主要用于自动换刀系统移门防护。主要由活塞一侧有压缩空气进入,即气缸上只有一个压缩空气的入口,故只有一侧有气压推力作用,气缸的工作行程仅限在一个方向。气缸的活塞可在弹簧﹑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以至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0003]公开号CN209146029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加工中心的双轴气缸,包括加工中心和刀库,所述加工中心上侧侧面上设有刀库,还包括罩壳、双轴气缸和伸缩板;所述罩壳设在刀库内侧,所述罩壳下侧开口处横向活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双轴气缸固定连接在罩壳内部底面右侧,所述双轴气缸左侧伸缩端与伸缩板内侧相连接;所述双轴气缸具体结构包括内六角螺丝、气缸固定板、防撞块、螺丝、螺帽、活塞杆、C形扣环、前盖、磁铁、活塞、耐磨垫、后盖、防尘垫、活塞Ο令、磁铁座、止付螺丝、气缸壳体、Ο型环、轴心Ο令;所述前盖为两个,所述前盖分别通过C形扣环固定连接在气缸壳体前后内部左侧中,所述前盖左右两侧外部与对应的气缸壳体左侧前后内壁之间均设有Ο型环;所述活塞杆为两个,所述活塞杆左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在气缸固定板右侧前后位置,所述活塞杆右侧分别横向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前盖内部,所述活塞杆外部与对应的前盖左侧内壁之间均设有轴心Ο令,所述活塞杆右端上均固定连接有磁铁座和活塞;所述螺丝上活动连接有螺帽,所述螺丝左端上固定连接有防撞块,所述螺丝右侧活动连接在气缸壳体左侧中央横向螺纹孔中;所述螺帽右侧面与气缸壳体左侧面相连;所述磁铁座和活塞分别活动连接在气缸壳体左侧前后内部右侧,所述磁铁座右侧台阶面与所述活塞左侧面之间均设有磁铁,所述活塞右侧外部槽中均设有耐磨垫,所述活塞左侧槽与所述气缸壳体左侧前后右侧内壁之间均设有活塞Ο令;所述气缸壳体前侧进、排气口中均设有止付螺丝;所述后盖为两个,所述后盖分别通过C形扣环固定连接在气缸壳体前后内部右侧中,所述后盖外部与所述气缸壳体前后右侧内壁之间均设有Ο型环,所述后盖左侧中均设有防尘垫。这种双轴气缸虽然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同时也具有密封且防尘的效果,但是执行力较差,即气缸在进气到活塞杆执行推出的中间时间较长,无法满足目前对于气缸执行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可以提高气缸的执行力,使得作业有效率,可以节约一大部分中间的充气时间。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包括缸体、挡板以及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两侧对称分布且滑动与缸体,挡板与两个活塞杆位于缸体外的前端头共同连接,位于缸体的后盖处的活塞杆具有活塞,缸体一侧具有可将空气输入至两个活塞杆所在区域的进气孔以及停止作业后将两个活塞杆所在区域
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孔,其中进气孔位于活塞处,活塞与后盖之间还具有缓冲件,缓冲件的前端面与活塞的后端面在非工作状态下贴合、缓冲件的后端与后盖的前端紧密连接,缓冲件可将进入至缸体的空气汇聚至活塞杆的后端并在缸体内产生膨胀后带动活塞杆移动。
[0006]进一步完善,缓冲件前端、后端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并且前端的圆周直径小于后端的圆周直径,后盖在其本身的前端设有供缓冲件的后端插入的第一插孔。
[0007]进一步完善,第一插孔的孔口处设有环绕呈圈设置的挡部,挡部在成圈后还具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供缓冲件的前端穿出。
[0008]进一步完善,缓冲件的前端还具有引气结构,空气通过引气结构汇聚至活塞杆的后端。
[0009]进一步完善,引气结构具有两条呈相互交叉设置的通道,每条通道为等长并与缓冲件的前端的圆周直径长度相等
[0010]进一步完善,缓冲件在其自身居中位置处还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通孔对引气结构进行切分并形成多个引气通道并将引入的空气汇聚至通孔。
[0011]进一步完善,活塞杆的后端端头具有通过旋转切分的助推结构,汇聚至通孔的空气会进入至助推结构内并提升活塞杆的推出执行力。
[0012]进一步完善,助推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右端至左端呈等径设置,第二部分的右端与第一部分的左端连接并由右端至左端逐步减小,第二部分减小至左端终点时左端形成顶点。
[0013]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4](1)本技术的后盖具有缓冲件,缓冲件可将进入至缸体的空气汇聚至活塞杆的后端并在缸体内产生膨胀后带动活塞杆移动,使得活塞杆的执行力更强;
[0015](2)本技术的缓冲件通过第一插孔插于后盖,并通过在第一插孔孔口处的一圈挡部将缓冲件的后端做封闭处理,使得缓冲件稳定存在于后盖;
[0016](3)本技术的缓冲件具有引气结构,引气结构能够将进气孔进来的空气快速汇聚至一起,避免空气流窜,并且空气所汇聚的位置置于活塞杆后端;
[0017](4)本技术的缓冲件还具有通孔,通孔将引起结构进行切分,将原本汇聚的空气体量增加,大体量所能提供的能量就大,从而使得活塞杆的执行效率好;
[0018](5)本技术的活塞杆具有助推结构,使得空气更加凝聚,也使得空气在热膨胀后所产生的动力更加强劲,从而使得活塞杆的执行力更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后盖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缓冲件与后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活塞杆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参照附图:这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包括缸体1、挡板2以及两个活塞杆3,两个活塞杆3两侧对称分布且滑动与缸体1,挡板2与两个活塞杆3位于缸体1外的前端头共同连接,位于缸体1的后盖4处的活塞杆3具有活塞5,缸体1一侧具有可将空气输入至两个活塞杆3所在区域的进气孔11以及停止作业后将两个活塞杆3所在区域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孔12,其中进气孔11位于活塞5处,活塞5与后盖4之间还具有缓冲件6,缓冲件6的前端面与活塞5的后端面在非工作状态下贴合、缓冲件6的后端与后盖4的前端紧密连接,缓冲件6可将进入至缸体1的空气汇聚至活塞杆3的后端并在缸体1内产生膨胀后带动活塞杆3移动。
[0028]对于缓冲件6,缓冲件6在气缸泄气后,活塞杆3回至初始位置时,可以避免与活塞杆3连接的活塞5直接撞击后盖4,利用本身率先与活塞5接触,从而减小后盖4所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后盖4从缸体1脱出,缓冲件6前端、后端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并且前端的圆周直径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包括缸体(1)、挡板(2)以及两个活塞杆(3),两个活塞杆(3)两侧对称分布且滑动与缸体(1),挡板(2)与两个活塞杆(3)位于缸体(1)外的前端头共同连接,位于缸体(1)的后盖(4)处的活塞杆(3)具有活塞(5),缸体(1)一侧具有可将空气输入至两个活塞杆(3)所在区域的进气孔(11)以及停止作业后将两个活塞杆(3)所在区域的空气排出的出气孔(12),其中进气孔(11)位于活塞(5)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与所述后盖(4)之间还具有缓冲件(6),所述缓冲件(6)的前端面与所述活塞(5)的后端面在非工作状态下贴合、所述缓冲件(6)的后端与所述后盖(4)的前端紧密连接,所述缓冲件(6)可将进入至所述缸体(1)的空气汇聚至所述活塞杆(3)的后端并在所述缸体(1)内产生膨胀后带动所述活塞杆(3)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前端、后端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并且前端的圆周直径小于后端的圆周直径,所述后盖(4)在其本身的前端设有供所述缓冲件(6)的后端插入的第一插孔(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活塞杆执行力的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41)的孔口处设有环绕呈圈设置的挡部(41

a),所述挡部(41

a)在成圈后还具有第二插孔(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雷
申请(专利权)人:双鑫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