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29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上游护坡、上游硬岩堆石区、上游过渡区、上游反滤料区、砾石土心墙、下游反滤料区、下游过渡区、下游硬岩堆石区、下游软岩堆石区、下游护坡和排水层,在上游硬岩堆石区和上游过渡区之间还设置有上游软岩堆石区,上游硬岩堆石区和下游硬岩堆石区采用强度大于30MPa堆筑的硬质岩,上游软岩堆石区和下游软岩堆石区采用强度小于30MPa堆筑的软质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大坝填筑时更多利用料场开采的软质岩,减少弃渣量,降低工程投资,同时可解决缺少硬质岩而软质岩较多的地区修建砾石土心墙坝的问题。土心墙坝的问题。土心墙坝的问题。

Zoning structure of gravel soil core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是一种砾石土心墙坝新型分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石坝建设可就地取材,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可适应复杂地基,抗震性能好,加上大型施工机具如挖、运、填筑及碾压机械的使用,使得土石坝具有造价低、适应性强、工期短等优点。充分利用坝址附近的各种坝料,是土石坝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石料筑坝,长期以来认为硬质岩更适合,在缺少硬质岩而软质岩广布的地区修建当地材料坝,通常发生需远距离运料问题,经济性差,也有悖于就地取材的筑坝原则。
[0003]近年来,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大型筑坝设备的使用,对筑坝材料的限制也在逐步的突破和放宽,采用软质岩筑坝等技术逐渐有所突破,一些大坝将软质岩开挖料布置在下游坝体内部干燥区,同时《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中4.1.20条“对于软化系数低、不能压碎成砾石土的风化石料和软岩宜填筑在干燥区”的规定。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上游护坡1、上游硬岩堆石区2、上游过渡区4、上游反滤料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上游护坡(1)、上游硬岩堆石区(2)、上游过渡区(4)、上游反滤料区(5)、砾石土心墙(6)、下游反滤料区(7)、下游过渡区(8)、下游硬岩堆石区(9)、下游软岩堆石区(10)、下游护坡(11)和排水层(12),其特征在于,在上游硬岩堆石区(2)和上游过渡区(4)之间还设置有上游软岩堆石区(3),上游硬岩堆石区(2)和下游硬岩堆石区(9)采用强度大于30MPa堆筑的硬质岩,上游软岩堆石区(3)和下游软岩堆石区(10)采用强度小于30MPa堆筑的软质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硬岩堆石区(9)在下游坝体顶部区域,排水层(12)采用大于30MPa堆筑的硬质岩,其他下游区域全部为采用料场开采的强度小于30MPa的软质岩堆筑的下游软岩堆石区(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硬岩堆石区(2)在坝顶部位及坝壳外部,上游软岩堆石区(3)在坝体内部并被上游硬岩堆石区(2)包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硬岩堆石区(2)顶部宽度为所在高程坝体上游堆石区宽的0.3~0.5,高度为坝体高度的0.5~0.7,边坡坡比采用1:0.5~1: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硬岩堆石区(9)在坝顶部位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强李瑞鸿王明禹胜颖李娅赵琳李晓超刘清朴胡鑫董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