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承压设备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承压设备可靠性评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承压设备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与日俱增。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尽管近年来煤炭在能源消耗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其绝对数量仍然巨大且有所上升,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我国推广天然气资源以缓解环境问题,同时大力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相比于管道,长管拖车、罐车等大型气体运输车辆因其灵活性而广泛应用于短途、小批量的气体运输中。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其安全事故增加,对于移动式压力容器,特别是长管拖车的失效可能性评估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对压力容器的失效可能性评价主要针对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长管拖车的失效可能性评价仍然存在很大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承压设备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包括:建立基于失效模式的定量与定性相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承压设备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基于失效模式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失效可能性评价体系,构建移动承压设备不同单元及整体的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承压设备不同单元及整体的动态风险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包括:同类设备失效频率、设备修正系数、管理系数,采用如下公式得到调整后的失效频率,即为设备失效可能性:LoF=F
G
×
F
E
×
F
M
式中LoF为设备失效可能性,F
G
为同类设备失效频率,F
E
为设备修正系数,F
M
为管理系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承压设备为I型长管拖车,长管拖车的评价单元包括气瓶瓶体、固定装置、气瓶端塞、管路和安全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长管拖车的评价单元的通用失效概率:气瓶瓶体通用失效概率F
G
_Cylindle=3.2
×
10
‑4固定装置通用失效概率F
G
_Fixture=3.8
×
10
‑5端塞通用失效概率F
G
_EndPlug=2.6
×
10
‑5管路通用失效概率F
G
_Pipe=2.4
×
10
‑5安全附件通用失效概率F
G
_SafeAccess=6.1
×
10
‑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长管拖车各评价单元的损伤因子评分细则,损伤次因子的计算方法为:式中DF为一个失效机理下的损伤次因子,P(B
i
)为第i个失效状态出现的概率,P(A|B
i
)为第i个失效状态下的失效概率,n为可能出现的失效状态总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瓶瓶体失效可能性表示为:LoF_Cylindle=F
G
_Cylindle
×
F
E
_Cylindle
×
F
M
F
E
_Cylindle=DF_Cylindle+SF1+SF2+SF3+SF4+SF5DF_Cylindle=DF
thinning
+DF
SCC
+DF
fatigue_cylindle
式中为LoF_Cylindle为气瓶瓶体失效概率,F
G
_Cylindle为气瓶瓶体通用失效频率,F
E
_Cylindle为气瓶瓶体修正系数,F
M
为管理系数,DF_Cylindle为气瓶瓶体损伤次因子,DF
thinning
为减薄损伤因子,DF
SCC
为应力腐蚀损伤因子,DF
fatigue_cylidle
为瓶体疲劳损伤因子;SF1为材料次因子,SF1=SF
11
+SF
12
+SF
13
,其中SF
11
为原材料制造单位资质系数,SF
12
为无缝钢管材料类别系数,SF
13
为材料成分系数;SF2为设计次因子,SF2=SF
21
+SF
22
+SF
23
+SF
24
,其中SF
21
为设计单位资质系数,SF
22
为设计规范系数,SF
23
为气瓶筒体壁厚系数,SF
24
为气瓶端部结构系数;SF3为制造次因子,SF3=SF
31
+SF
32
+SF
33
+SF
34
+SF
35
,其中SF
31
为制造单位资质系数,SF
32
为气瓶成型工艺系数,SF
33
为气瓶热处理工艺系数,SF
34
为气瓶力学性能系数,SF
35
为气瓶型式试验系数;SF4为使用次因子,SF4=SF
41
+SF
42
+SF
43
,其中SF
41
为使用登记系数,SF
42
为工艺介质系
数,SF
43
为充装次数系数;SF5为检验次因子,SF5=SF
51
+SF
52
+SF
53
+SF
54
+SF
55
,其中SF
51
为检验单位资质系数,SF
52
为外观状况系数,SF
53
为定期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