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74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下铲运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包括铲斗本体和铲刃,所述铲斗本体包括底板、侧板和背板,所述底板两端的宽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板内侧的长边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底板外侧的长边与所述铲刃连接;所述铲刃的上表面设有多根第一加强筋,所述铲刃的底面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端均设置在所述铲刃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端均设置在铲刃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小井下铲运机铲斗的磨损,延长铲斗铲刃的使用时间。延长铲斗铲刃的使用时间。延长铲斗铲刃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铲运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

技术介绍

[0002]井下铲运机是一种能综合完成挖土、运土、卸土、填筑、整平的机械,主要用于井下巷道内铲装、运输爆破后的松散矿石、毛石,特别适用于作业现场狭窄、泥泞的作业面。井下铲运机操作简单,平稳灵活,方便维修。不受地形限制,不需特设道路,生产效率高。
[0003]铲斗是井下铲运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井下铲运机的铲斗由于长期的磨损使用需要频繁更换,目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普遍存在铲刃更换频繁,耗费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能够减小井下铲运机铲斗的磨损,延长铲斗铲刃的使用时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包括铲斗本体和铲刃,所述铲斗本体包括底板、侧板和背板,所述底板两端的宽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板内侧的长边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底板外侧的长边与所述铲刃连接;所述铲刃的上表面设有多根第一加强筋,所述铲刃的底面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端均设置在所述铲刃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端均设置在铲刃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的底面上。
[0006]作为优选方案,根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笔直的条状,且均与底板外侧的长边垂直设置。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根第一加强筋和所述多根第二加强筋上下交错布置。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筋共设有四根,其中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焊接固定在铲刃上表面的左侧,余下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焊接固定在铲刃上表面的右侧;所述第二加强筋共设有三根,一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焊接固定在铲刃底面的左侧且位于铲刃上表面左侧的两根第一加强筋中间,另一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焊接固定在所述铲刃底面的右侧且位于铲刃上表面右侧的两根第一加强筋中间,余下的一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焊接固定在铲刃底面的中部。
[0009]作为优选方案,三根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均大于四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
[0010]作为优选方案,四根所述第一加强筋外端的端面为斜面,其斜面与铲刃的上表面成锐角,三根所述第二加强筋外端的端面也为斜面,其斜面与铲刃的底面成锐角。
[0011]作为优选方案,四根所述第一加强筋外端端面的斜面与铲刃上表面成15~30
°
的角度,三根所述第二加强筋外端端面的斜面与铲刃底面成15~30
°
的角度。
[0012]与现有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相比,本技术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通过在铲斗的铲刃上增设多根第一加强筋和多根第二加强筋,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上下交错布置,一方面能够整体上增加铲刃的耐磨性和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减轻铲斗重量,而
且多根第一加强筋和多根第二加强筋的外端的端面均设为楔形的斜面能够减小铲取物料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井下铲运机的铲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铲斗本体10、底板11、底板两端的宽边11.1、底板内侧的长边11.2、底板外侧的长边11.3、侧板12、背板13、铲刃20、第一加强筋21、第一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1.1、第二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6]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包括铲斗本体10和铲刃20,铲斗本体10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背板13,底板11两端的宽边11.1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12连接,底板11内侧的长边11.2与背板13连接,底板11外侧的长边11.3与铲刃20连接。
[0017]铲刃20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有四根第一加强筋21;四根第一加强筋21的外端均设置在铲刃20的上表面上,四根第一加强筋21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11的上表面上,两根第一加强筋21焊接固定在铲刃20上表面的左侧,余下两根第一加强筋21焊接固定在铲刃20上表面的右侧;四根第一加强筋21均为笔直的条状,且均与底板11外侧的长边11.3垂直。四根第一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1.1为楔形的斜面,其斜面与铲刃20的上表面成30
°
角度。井下铲运机在井下巷道铲运料堆时,铲斗的两侧使用频繁,导致铲斗铲刃两侧比中间磨损更快一些,因此在铲斗铲刃两侧加设第一加强筋21能够加强铲刃两侧的耐磨性和铲刃的强度,并且四根第一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1.1均设有楔形的斜面,减小挖掘的阻力。
[0018]铲刃20的底面焊接固定有三根第二加强筋22,三根第二加强筋22的外端均设置在铲刃20的底面上,三根第二加强筋22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11的底面上。三根第二加强筋22均为笔直的条状,且均与底板11外侧的长边11.3垂直,其中的一根第二加强筋22焊接固定在铲刃20底面的左侧且位于铲刃20上表面左侧的两根第一加强筋21之间,另一根第二加强筋22焊接固定在铲刃20底面的右侧且位于铲刃20上表面右侧的两根第一加强筋21之间,余下的一根第二加强筋22焊接固定在铲刃20底面的中部,三根第二加强筋22的长度均大于四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长度。三根第二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2.1均为楔形的斜面,其斜面与铲刃20的底面成30
°
角度。井下铲运机在井下巷道铲运料堆时,铲刃的底面与底面频繁摩擦,在铲刃的底面增设三根第二加强筋22,增加铲刃的底面的耐磨性和铲刃的强度。并且三根第二加强筋外端的端面22.1均设有楔形的斜面,减小挖掘的阻力。
[0019]综上所述,与现有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相比,本实施例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的优点如下:
[0020](1)四根第一加强筋和三根第二加强筋上下交错布置,且三根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均大于四根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一方面能够整体上增加铲刃的耐磨性和强度,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减轻铲斗重量。
[0021](2)四根第一加强筋和三根第二加强筋的外端面均为斜面,减小挖掘的阻力。
[00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包括铲斗本体(10)和铲刃(20),所述铲斗本体(10)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背板(13),所述底板(11)两端的宽边(11.1)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12)连接,所述底板(11)内侧的长边(11.2)与所述背板(13)连接,所述底板(11)外侧的长边(11.3)与所述铲刃(2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刃(20)的上表面设有多根第一加强筋(21),所述铲刃(20)的底面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22),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外端均设置在所述铲刃(20)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11)的上表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22)的外端均设置在铲刃(20)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22)的内端均延伸至底板(11)的底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和每根所述第二加强筋(22)均为笔直的条状,且均与底板(11)外侧的长边(11.3)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加强筋(21)和所述多根第二加强筋(22)上下交错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铲运机的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1)共设有四根,其中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承仁王进黄钊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钢资源集团程潮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