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710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变电站,包括综合配电楼和主变压器,综合配电楼的第一单元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电缆室、低压配电室、中压配电室以及高压配电室。主变压器设置于第一单元外,能够减小综合配电楼的体积,且利于散热。将高、中、低压配电室垂直布置在一个单元楼内,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分布合理;主变压器为高、中、低压配电室引入电能的方式均为架空进线,降低成本;高压负荷设备一般设置于高处且数量稀少,将高压配电室的出线方式设置为架空出线既能满足要求,又能节约成本,中、低压负荷设备的分布较为密集,将中、低压配电室均设置为电缆出线,无需架设杆塔,走线方便,且相比平面布置式的变电站,能够有效节省线材。线材。线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随着用户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需建设更多的变电站,扩大电网规模。现有变电站一般为敞开式变电站或者户外GIS变电站,主变压器、配电装置、继电器等设备均位于同一平层,占地面积较大,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各个设备的配电线路较长,浪费线材,扩建变电站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合理,引线和出线方便,节省线材,降低变电站建设成本。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电站,包括:
[0006]综合配电楼,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电缆室、低压配电室、中压配电室以及高压配电室;
[0007]主变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外,所述主变压器包括高压接线端、中压接线端以及低压接线端;
[0008]第一架空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配电楼,包括第一单元(1),所述第一单元(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电缆室(11)、低压配电室(12)、中压配电室(13)以及高压配电室(14);主变压器(2),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1)外,所述主变压器(2)包括高压接线端(21)、中压接线端(22)以及低压接线端;第一架空线(31)、第二架空线(32)以及第三架空线(33),所述高压接线端(21)通过所述第一架空线(31)引入所述高压配电室(14),所述中压接线端(22)通过所述第二架空线(32)引入所述中压配电室(13),所述低压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三架空线(33)引入所述低压配电室(12);第一引出线(41)、第二引出线(42)以及第三引出线(43),所述第一引出线(41)由所述高压配电室(14)引出,并架空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42)由所述中压配电室(13)引出,并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室(11)伸出所述综合配电楼外,所述第三引出线(43)由所述低压配电室(12)引出,并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室(11)伸出所述综合配电楼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配电楼还包括第二单元(5),所述第二单元(5)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电缆室(51)、电抗室(52)、电容室(53)以及控制室(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室(51)与所述第一电缆室(11)平齐设置并连通,所述电抗室(52)与所述低压配电室(12)平齐设置,所述电容室(53)的底板与所述中压配电室(13)的底板平齐,所述控制室(54)的顶板与所述中压配电室(13)的顶板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荣键郑文新黎舟洋魏昌东张健邹纯孙永斌尹善耀王文超纪梓扬王文慧郑瑶刘延伟聂楚飞佘嘉泓孙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