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透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50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可变光阑,可变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其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1000mm时的F数Fno2、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7000mm时的F数Fno1之间满足:1.3<Fno2/Fno1<1.8;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5<ImgH*tan(FOV/2)<5.5。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不易小型化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不易小型化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不易小型化的问题。

Optical imaging lens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透镜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手机拍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主流旗舰机的后置摄像头通常为超清主摄、超大广角、以及长焦镜头组成,在不同模式下切换实现超清拍摄功能。在手机上设置多个摄像镜头可以配合算法能实现高清摄影,但摄像模组的数量增加占用终端的更多体积,不利于手机的小型化和轻薄化趋势。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不易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不易小型化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可变光阑,可变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其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1000mm时的F数Fno2、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7000mm时的F数Fno1之间满足:1.3<Fno2/Fno1<1.8;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5<ImgH*tan(FOV/2)<5.5。
[000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f1/f6<1.5。
[0007]进一步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45和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56之间满足:3<T45/T56<3.5。
[0008]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R14/f<0.5。
[0009]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和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9<R11/R14<1.3。
[0010]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和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45之间满足:1<(CT3+CT4)/T45<1.5。
[0011]进一步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56、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0.2<T56/CT6<0.7。
[001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之间满足:1<DT21/DT32<1.5。
[0013]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72、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DT72/ImgH<1。
[0014]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2<(DT61

DT52)/DT52<0.6。
[0015]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51、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

1.5<SAG51/CT5<

1。
[0016]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52、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

1.8<SAG52/CT5<

1.3。
[0017]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61、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56之间满足:

1.5<SAG61/T56<

1。
[0018]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72、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

2<SAG72/CT7<

1。
[0019]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临界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YC72、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72之间满足:0.1<YC72/DT72<0.5。
[0020]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5<ET3/CT3<1。
[0021]进一步地,第四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4、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9<ET4/CT4<1.3。
[0022]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临界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YT62、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0<YT62/CT6<0.6。
[0023]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F数最大或最小时的最大光学畸变DISTmax满足:|DISTmax|<5%。
[0024]进一步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45和第五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1<T45/CT5<1.5。
[002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间距TTL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可变光阑,可变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其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可变光阑,所述可变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1000mm时的F数Fno2、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物距为7000mm时的F数Fno1之间满足:1.3<Fno2/Fno1<1.8;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5<ImgH*tan(FOV/2)<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f1/f6<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45和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T56之间满足:3<T45/T56<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所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R14/f<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和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9<R11/R14<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人建科赵烈烽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