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045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属于新型墙体材料技术领域。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系统以模块内模作为施工架体,内部空腔填充保温隔声材料,结合镀锌钢丝网,外面喷涂预拌砂浆,粘结网格加强布和收面砂浆等形成的新型干湿混合墙体。施工方法包括:排版与施工准备

Construction method of insulation wall supported by internal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下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对建筑墙体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更多的高标准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及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10项新技术,近几年发展较快。新型墙体材料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转变建筑物独有的形态及结构特点,在改善建筑物的装饰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稳定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优势,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0003]现有的轻质隔墙存在的不足是:轻质隔墙隔音和保温性能差、墙体接缝处容易开裂,后期装饰钉挂比较困难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步骤包括:步骤1:排版与施工准备;步骤2:施工放线;步骤3:安装龙骨;步骤4:安装中空内撑,中空内撑是由两对称的凹凸型材板组合成的模块架体;步骤5:水电配管及洞口预留;步骤6:洞口及增强构造处理;步骤7:安装保温隔声内嵌材料;步骤8:安装挂网;步骤9:隐蔽验收;步骤10:预拌砂浆喷涂、抹面,包括依次施工的填肋、底层喷涂、面层抹灰和收面;所述填肋是对中空内撑外表面的凹腔部位实施的填塞工艺,对凹凸型材板外表面的凹腔部位采用弹性材料填充,其他凹腔部位采用用预制砂浆填塞密实;步骤11:成品养护。
[0006]其进一步是:所述步骤2中,顶板与地面上安装槽形龙骨或镀锌角钢龙骨;根据隔墙中轴线向两边偏移数量,弹出安装控制线,包括内模定位线、墙体边控制线;门窗洞口的位置在放线时标出、并注明尺寸和高度,做好位置控制引测点。
[0007]所述步骤3中,结合排版图和测量放线标准,用射钉将横龙骨与顶楼板或地面固定,射钉间距不大于500mm,龙骨与胶圈接触部位,做断桥处理。
[0008]所述步骤4中,凹凸型材板安装顺序为从门边或洞口边或墙边开始,依次拼装,对称推进,相对称两片凹凸型材板通过卡扣或拉紧杆连接,安插牢固,不得松动。
[0009]所述步骤5中,中空内撑组装完毕后进行水电配管,其立管敷设在网片凹槽内,并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固,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网片上开口用机械裁剪后向内弯折,并加设平网进行加固。
[0010]所述步骤6中,对预留孔洞进行加固处理,洞口顶安装横龙骨,其长度比洞口每边伸长30

50mm;门窗顶和侧面均使用U型或L型龙骨固定件,间距不大于500mm;开关及插座、接线盒、管线预埋在中空内撑上,采用过渡桥接减振垫与中空内撑绑扎牢固。
[0011]所述步骤7中,保温隔声内嵌材料采用嵌入方法或者悬挂方法安装在两对称的凹
凸型材板之间。
[0012]所述步骤10中,填肋结束不低于24h后,开始底层喷涂,喷涂方法采用机械喷浆;底层喷涂结束不低于24h后,开始面层抹灰,依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然后赶实压光收面,按图纸要求做相应光洁度处理;底层喷涂厚度控制以挂网外露出厚度不超过5mm为准,面层抹灰厚度不超过8

10mm,层间结合时间不超过48h。
[0013]所述步骤11中,预拌砂浆喷涂、抹面完毕后进行不少于2天的洒水养护,每天养护不少于2次。
[0014]与现有砌块隔墙和轻型墙体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内模架体拼装,内嵌保温隔声材料,外侧喷涂砂浆,在结构构造、保温隔声、装饰以及抗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具体有益效果在于:(1)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解决了普通轻质隔墙安装复杂,隔墙板接缝开裂等质量通病,同时解决了在轻质隔墙上直接安装吊挂物的装饰难题,成功解决了普通隔墙材料在保温节能、隔声降噪、开裂通病等使用功能和维护难题;(2)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采用模块化协同设计,干湿混合施工,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期短,满足了用户对墙体保温节能、隔音降噪的综合功能需求,对于提升住宅品质和改善居住环境有很重要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3为空气声隔声性能曲线图;图4为空气声隔声性能对比表;图2中:1、镀锌角钢龙骨;2、抹灰层;3、钢网背附基布;4、镀锌钢网;5、凹凸型材板;6、柔性体;7、镀锌螺栓;8、拉紧杆;9、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结合图1所示,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内部分隔墙体采用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系统施工,墙体厚度为100

200mm,墙体高度为2600

4500mm。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系统是以模块内模作为施工架体,内部空腔填充保温隔声材料,结合镀锌钢丝网,外面喷涂预拌砂浆,粘结网格加强布和收面砂浆等形成的新型干湿混合墙体。中空内模架体为模块式构造,由类龙骨凹凸腔体组合成模块架体,在工厂制造生产,现场按照排版图安装成型。内模块架体结合龙骨安装成骨架,通过铺装镀锌钢丝网,喷涂预制砂浆,最后收面成型。成型规格尺寸可以满足100

300mm厚度的墙体建造需求。
[0018]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排版与施工准备;结合图纸和墙体布局和功能需要,进行现场测量,绘制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系统排列图,计算龙骨、内模、网片、预制砂浆、网格布和附件的数量,编制材料清单和劳动、机械计划,并确定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制作样板,复
核操作工艺和质量标准。
[0019]步骤2:施工放线;结合图纸和交底清单,进行测量放线,顶板与地面上安装槽形龙骨或镀锌角钢龙骨;根据隔墙中轴线向两边偏移数量,弹出安装控制线,包括内模定位线、墙体边控制线;门窗洞口的位置在放线时应同时标出、并注明尺寸和高度,做好位置控制引测点。
[0020]步骤3:安装龙骨;结合排版图和测量放线标准,用射钉将横龙骨与顶楼板或地面固定,射钉间距不大于500mm,龙骨与胶圈接触部位,做断桥处理。
[0021]步骤4:安装中空内撑,中空内撑是由两对称的凹凸型材板组合成的模块架体;凹凸型材板安装顺序为从门边或洞口边或墙边开始,依次拼装,对称推进,相对称两片凹凸型材板通过卡扣或拉紧杆连接,安插牢固,不得松动。
[0022]步骤5:水电配管及洞口预留;中空内撑组装完毕后进行水电配管,其立管敷设在网片凹槽内,并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固,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网片上开口用机械裁剪后向内弯折,并加设平网进行加固。
[0023]步骤6:洞口及增强构造处理;安装增强龙骨,对预留孔洞进行加固处理,洞口顶安装横龙骨,其长度比洞口每边伸长30

50mm;门窗顶和侧面均使用U型或L型龙骨固定件,间距不大于500mm;开关及插座、接线盒、管线预埋在中空内撑上,采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步骤1:排版与施工准备;步骤2:施工放线;步骤3:安装龙骨;步骤4:安装中空内撑,中空内撑是由两对称的凹凸型材板组合成的模块架体;步骤5:水电配管及洞口预留;步骤6:洞口及增强构造处理;步骤7:安装保温隔声内嵌材料;步骤8:安装挂网;步骤9:隐蔽验收;步骤10:预拌砂浆喷涂、抹面,包括依次施工的填肋、底层喷涂、面层抹灰和收面;所述填肋是对中空内撑外表面的凹腔部位实施的填塞工艺,对凹凸型材板外表面的凹腔部位采用弹性材料填充,其他凹腔部位采用用预制砂浆填塞密实;步骤11:成品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顶板与地面上安装槽形龙骨或镀锌角钢龙骨;根据隔墙中轴线向两边偏移数量,弹出安装控制线,包括内模定位线、墙体边控制线;门窗洞口的位置在放线时标出、并注明尺寸和高度,做好位置控制引测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结合排版图和测量放线标准,用射钉将横龙骨与顶楼板或地面固定,射钉间距不大于500mm,龙骨与胶圈接触部位,做断桥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支撑保温隔声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凹凸型材板安装顺序为从门边或洞口边或墙边开始,依次拼装,对称推进,相对称两片凹凸型材板通过卡扣或拉紧杆连接,安插牢固,不得松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支撑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雷张汉文胡海燕柳俊刘娟黄勇王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