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45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涉及无纺布相关技术领域。该隔热保温无纺布,包括上布料与下布料,上布料位于下布料的正上方,上布料的底部黏合设置有阻燃层,阻燃层的底部黏合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位于下布料的上方,下布料的顶部黏合设置有除臭层,该隔热保温无纺布,通过上布料、下布料、隔热层、阻燃层、远红外纤维、保温层和纳米泡绵、可以实现无纺布保温、隔热、阻燃的功能、避免了无纺布可使用范围受限,导致不能适合用于个别领域,不便于无纺布的长期发展,通过除臭层、除臭包、固定网和纳米层,可以实现无纺布防污除臭的功能,避免了使用者长期时存在异味,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用舒适性。用舒适性。

A kind of heat insulation non 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相关
,具体为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由于生产过程无需编织而得名,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由于其生产方式不同,因此无纺布具有多种种类,但是无论哪种无纺布,其保温效果都有待提升,在一些场合并不适合使用,因此需要配合其他的材料进行使用,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无纺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医疗防护、服装、家用装饰、工业用布及农业领域内。
[0003]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功能较为单一,样式单一,色调单调,现有无纺布其不具备隔热保温的性能,这使得其使用范围变得比较狭隘,不能够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新事物的需求,由于无纺布在长期使用中,会因为使用环境产生异味,现有的无纺布不具有除异味功能,对于这些异味往往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通过上布料、下布料、隔热层、阻燃层、远红外纤维、保温层和纳米泡绵、可以实现无纺布保温、隔热、阻燃的功能、避免了无纺布可使用范围受限,导致不能适合用于个别领域,不便于无纺布的长期发展,通过除臭层、除臭包、固定网和纳米层,可以实现无纺布防污除臭的功能,避免了使用者长期时存在异味,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包括上布料与下布料,所述上布料位于下布料的正上方,所述上布料的底部黏合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底部黏合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位于下布料的上方,所述下布料的顶部黏合设置有除臭层,所述除臭层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多个固定网,多个所述固定网的内壁之间均缝合设置有除臭包,且多个除臭包位于除臭层的内部,所述除臭层的顶部黏合设置有保温层,且保温层位于上布料的下方,所述保温层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网状线,且网状线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远红外纤维,所述保温层的顶部黏合设置有无纺布料,所述无纺布料内部开设有多个圆孔,且多个圆孔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纳米泡绵。
[0006]为了实现无纺布防滑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优选的,所述上布料和下布料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黏合设置有多个防滑颗粒,且多个防滑颗粒的横截面呈半球形。
[0007]为了实现无纺布便于清洁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优选的,所述加固层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多个涤纶,且多个涤纶的左侧黏合设置有锦纶。
[0008]为了实现无纺布耐磨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优选的,所述无纺布料的顶部黏合设置有隔热层,且隔热层位于上布料和下布料之间。
[0009]为了实现对无纺布进行加固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优选的,多个所述锦纶的左侧黏合设置有粘胶纤维,且多个粘胶纤维位于多个涤纶的左侧。
[0010]为了实现无纺布隔热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优选的,所述加固层的底部黏合设置有隔热层,且隔热层位于无纺布料的上方。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隔热保温无纺布,通过上布料、下布料、隔热层、阻燃层、远红外纤维、保温层和纳米泡绵、可以实现无纺布保温、隔热、阻燃的功能、避免了无纺布可使用范围受限,导致不能适合用于个别领域,不便于无纺布的长期发展。
[0013](2)、该隔热保温无纺布,通过除臭层、除臭包、固定网和纳米层,可以实现无纺布防污除臭的功能,避免了使用者长期时存在异味,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加固层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除臭层剖视图。
[0018]图中:1、上布料;2、下布料;3、加固层;4、隔热层;5、纳米泡绵;6、远红外纤维;7、除臭层;8、防滑颗粒;9、除臭包;10、固定网;11、网状线;12、保温层;13、无纺布料;14、阻燃层;15、纳米层;16、涤纶;17、锦纶;18、粘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包括上布料1与下布料2,上布料1位于下布料2的正上方,上布料1的底部黏合设置有阻燃层14,阻燃层14的底部黏合设置有加固层3,且加固层3位于下布料2的上方,下布料2的顶部黏合设置有除臭层7,除臭层7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多个固定网10,多个固定网10的内壁之间均缝合设置有除臭包9,且多个除臭包9位于除臭层7的内部,除臭层7的顶部黏合设置有保温层12,且保温层12位于上布料1的下方,保温层12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网状线11,且网状线11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远红外纤维6,保温层12的顶部黏合设置有无纺布料13,无纺布料13内部开设有多个圆孔,且多个圆孔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纳米泡绵5。
[00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上布料1和下布料2将所有夹层固定起来,通过阻燃层14为间位芳纶,是一种柔性高分子,断裂强度高于普通棉、尼龙等,伸长率较大、手感柔软、可纺性好、可生产成不同纤度、长度的短纤维和长丝,在一般纺织机械制成不同纱支织成面料、无纺布,经过后整理,满足不同领域的防护服装的要求,除臭包9的主要材质为竹炭纤维,具有
超强的吸附力,竹炭吸附能力是木炭的5倍以上,对甲醛、苯、甲苯、氨等有害物质和粉尘能发挥吸收、分解异味和消臭的作用,同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通过固定网10,可以将除臭包9固定起开起来,避免除臭包9散乱,通过网状线11将远红外纤维6固定,远红外纤维6具有在常温下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的纺织品,远红外纤维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已投入生产使用的新型纤维,可以实现无纺布的保温的功能,纳米泡绵5是一种新型吸音、隔热、保温纳米材料,纳米泡绵5除具有优良的吸声性、隔热性以外,与玻璃棉、聚氨酯泡沫等同类产品相比,它的优势还在于高阻燃性、环保、卫生性和安全性。
[0023]具体的,上布料1和下布料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黏合设置有多个防滑颗粒8,且多个防滑颗粒8的横截面呈半球形。
[0024]本实施例中:防滑颗粒8的外表面有多个较小的凸起,可以使无纺布达到防滑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保温无纺布,包括上布料(1)与下布料(2),所述上布料(1)位于下布料(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料(1)的底部黏合设置有阻燃层(14),所述阻燃层(14)的底部黏合设置有加固层(3),且加固层(3)位于下布料(2)的上方,所述下布料(2)的顶部黏合设置有除臭层(7),所述除臭层(7)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多个固定网(10),多个所述固定网(10)的内壁之间均缝合设置有除臭包(9),且多个除臭包(9)位于除臭层(7)的内部,所述除臭层(7)的顶部黏合设置有保温层(12),且保温层(12)位于上布料(1)的下方,所述保温层(12)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网状线(11),且网状线(11)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远红外纤维(6),所述保温层(12)的顶部黏合设置有无纺布料(13),所述无纺布料(13)内部开设有多个圆孔,且多个圆孔的内壁之间黏合设置有纳米泡绵(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