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039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集水箱和回收机构,集水箱的进口端设有过滤装置,回收机构包括渗透装置,渗透装置包括进口端与集水箱的出口端连通的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端与补水母管的进口端连通,补水母管为螺旋管状结构,补水母管外侧管壁上连通有补水支管,补水支管呈放射状分布在补水母管外侧,补水支管上开设有补水孔,渗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集水箱和出水管之间的冷凝水箱,冷凝水箱内设有第一水泵,冷凝水箱的进口端与集水箱的出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具有节省水资源、提高土壤源热泵热交换效率、降低企业使用成本的优点。企业使用成本的优点。企业使用成本的优点。

A condensate recycling system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与建筑物内部完成热交换的装置。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排热,为建筑物制冷。它以土壤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高效热泵机组的能效比一般能达到4.0以上,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省40%左右,初期投资偏高,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实现了环保的功效。
[0003]土壤源热泵的缺点之一是土壤导热系数较小,换热量较小。已有的经验表明,其持续吸热速率一般为25W/m,所以当供热量一定时,换热盘管占地面积较大,埋管(埋管为U型换热管的竖直部分)的铺设无论是水平开挖布置还是钻孔垂直安装,都会增加土建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用以解决目前土壤源热泵使用时由于土壤导热系数小而导致的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集水箱和回收机构,所述集水箱的进口端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渗透装置,所述渗透装置包括进口端与集水箱的出口端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端与补水母管的进口端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渗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集水箱和出水管之间的冷凝水箱,所述冷凝水箱内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凝水箱的进口端与集水箱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端与出水管的进口端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母管为螺旋管状结构,所述补水母管外侧管壁上连通有补水支管,所述补水支管呈放射状分布在补水母管外侧,所述补水支管上开设有补水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母管为圆柱螺旋结构,所述圆柱螺旋结构内侧围成有柱状的支管空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支管位于补水母管上远离支管空腔一侧的端面上,所述补水支管远离支管空腔的一端为封闭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支管内侧转动套装有补水内管,所述补水内管靠近补水母管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补水内管远离补水母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补水内管远离补水母管的一端外侧与补水支管远离补水母管的一端内侧之间的位置设有驱动源,所述补水内管远离补水母管的一端与驱动源的工作端连接,所述补水孔贯穿补水支管和补水内管的管
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孔均匀排列在补水支管和补水内管的管壁上,所述补水孔包括分别开设在补水支管的第一通孔和开设在补水内管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补水支管转动至完全重合时使补水支管内腔与补水内管外侧之间的连通面积最大,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补水支管转动至完全分离时使补水支管内腔与补水内管外侧之间阻断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进口端与集水箱的另一个出口端连通的软水箱,所述软水箱内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端与地热源系统供水管网连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补水母管为螺旋管状结构便于补水母管与埋管贴合,使补水母管在输水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与埋管的贴合进行热传递,软水箱连接冷凝水箱和土壤源热泵供水管,把冷凝水软化处理后重新提供给地源热泵使用,节省水资源,通过设置渗透系统,把冷凝水渗透到埋管附近的土壤里,提高土壤的导热系数,从而提高土壤源热泵的热交换效率,节省企业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1的补水母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实施例1的补水母管侧视图;
[0017]图4为实施例1的补水母管俯视图;
[0018]图5为实施例1的补水支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集水箱;2、冷凝水箱;3、出水母管;4、计量器;5、出水支管;6、电磁阀;7、控制器;8、土壤湿度传感器;9、埋管;10、钻孔;11、回填料;12、补水母管;13、补水支管;14、支管空腔;15、补水内管;16、补水孔;17、驱动源;18、软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5所示,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集水箱1和回收机构,集水箱1的进口端设有过滤装置,集水箱1的进口端与地源热系统的冷凝水管网连通,用以收集储藏冷凝水,过滤装置可选用网式过滤器,用以过滤冷凝水中的杂质。
[0024]回收机构包括渗透装置,渗透装置包括进口端与集水箱1的出口端连通的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端与补水母管12的进口端连通,具体的,集水箱1和补水母管12之间还连通有冷凝水箱2,出水管包括出水母管3和出水支管5,集水箱1的出口端依次连通冷凝水箱2、出水母管3、出水支管5、补水母管12,冷凝水箱2内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由控制器7通过调整第一水泵的供水水压改变渗透装置内的冷凝水流速、冷凝水供水量等,第一水泵连通出水母管,用以为渗透装置整体提供需要的水压。
[0025]出水母管上安装有总阀,用以调节渗透装置整体的水量,出水支管上安装有流量计4和电磁阀6,流量计4的型号可选用:LWGY

N型,电磁阀6的型号可选用:4V210

08 DC24V,流量计4和电磁阀6外接有控制器7,控制器7上连接的还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型号可选用:CSF11

60

A1

B

G,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探头埋在埋管附近的回填料里,用以检测回填料的含水量,并通过检测的含水量值控制电磁阀6的开关,同时通过流量计4统计和监测单支补水支管5每次开启时补充的水量。
[0026]补水母管12为螺旋管状结构,补水母管12为圆柱螺旋结构,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和回收机构,所述集水箱(1)的进口端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渗透装置,所述渗透装置包括进口端与集水箱(1)的出口端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端与补水母管(12)的进口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集水箱(1)和出水管之间的冷凝水箱(2),所述冷凝水箱(2)内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凝水箱(2)的进口端与集水箱(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端与出水管的进口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母管(12)为螺旋管状结构,所述补水母管(12)外侧管壁上连通有补水支管(13),所述补水支管(13)呈放射状分布在补水母管(12)外侧,所述补水支管(13)上开设有补水孔(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母管(12)为圆柱螺旋结构,所述圆柱螺旋结构内侧围成有柱状的支管空腔(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支管(13)位于补水母管(12)上远离支管空腔(14)一侧的端面上,所述补水支管(13)远离支管空腔(14)的一端为封闭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彬卢纪富刘昊一吕雅森曹力锋韩修建张航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