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021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端的两侧均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设置为弧形板,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拉杆、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需要对调节板与接触软垫进行角度调节时,此时通过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第二齿条向一侧运动,使得第二齿条脱离接触第一齿条,此时通过转动调节板与第二滑块进行调节至合适的角度,此时松开拉杆,第二齿条在弹簧的作用下,紧密接触第一齿条,对拉杆与调节板进行固定,方便对调节板与接触软垫进行固定,有效增强实用性与多用性。有效增强实用性与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并发的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一般情况下静脉血栓的形成都是由于血流量瘀滞而导致的,比如久病卧床或者外伤骨折时,下肢长期的不运动,下肢静脉就容易形成血栓。
[0003]目前,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防止血液处于高凝结状态,一般对静脉血液回流的措施都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度,利用患者抬高的位置,使得血液能够进行回流,从而保证患者血液能够避免出现高凝结状态,但传统的护理设备在对对患者腿部进行调高时,通常是由医护人员手动将下肢通过绑带固定吊起一定的高度,存在高度调节与下肢的固定费时费力,无法进行快速固定调节,且无法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调节,长期吊起下肢,易导致下肢血液流通受阻,影响回复效果,导致舒适度较差。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时,此时通过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通过丝杆带动滑动块与调节板进行运动,从而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有效调节,在患者将下肢放置在接触软垫内壁是,根据不同的患者,通过转动螺栓脱离接触固定孔的内壁,对第一滑块与放置架在第一滑槽内壁进行滑动调节,增强使用的舒适度,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端的两侧均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设置为弧形板,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三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搜索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调节架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与第二滑块的外壁相匹配,所述调节架外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二滑槽相贯通,所述第三滑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拉杆的外壁与第三滑槽的内壁相匹配。
[0007]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0008]优选的,所述床体的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床体顶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床垫。
[0009]优选的,所述床体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枕座,所述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枕头。
[0010]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
[0011]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与滑动块通过螺纹套设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顶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第一滑块另一侧的顶端设有螺纹孔。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壁的底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套设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与固定孔的内壁相匹配,所述放置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接触软垫。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通过设置拉杆、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需要对调节板与接触软垫进行角度调节时,此时通过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第二齿条向一侧运动,使得第二齿条脱离接触第一齿条,此时通过转动调节板与第二滑块进行调节至合适的角度,此时松开拉杆,第二齿条在弹簧的作用下,紧密接触第一齿条,对拉杆与调节板进行固定,方便对调节板与接触软垫进行固定,有效增强实用性与多用性;
[0016]2、通过设置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时,此时通过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通过丝杆带动滑动块与调节板进行运动,从而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有效调节,在患者将下肢放置在接触软垫内壁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通过转动螺栓脱离接触固定孔的内壁,对第一滑块与放置架在第一滑槽内壁进行滑动调节,增强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传动整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C处结构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床体;2、支撑腿;3、防护栏;4、床垫;5、枕座;6、枕头;7、滑动槽;8、固定板;9、电机;10、丝杆;11、滑动块;12、调节架;13、调节板;14、第一滑槽;15、第一滑块;16、螺纹孔;17、螺栓;18、固定孔;19、放置架;20、接触软垫;21、第二滑块;22、第二滑槽;23、第三滑槽;24、第四滑槽;25、第三滑块;26、弹簧;27、第一齿条;28、第二齿条;29、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顶端的两侧均设有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12,所述调节架12设置为弧形板,所述滑动块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13,所述调节板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的一端设有第四滑槽24,所述第四滑槽2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5,所述第三滑块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6,所述第三滑块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29,搜索拉杆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28,所述调节架12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的内壁与第二滑块21的外壁相匹配,所述调节架12外侧开设有第三滑槽23,所述第三滑槽23与第二滑槽22相贯通,所述第三滑槽23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27,所述第一齿条27与第二齿条28相啮合,所述拉杆29的外壁与第三滑槽23的内壁相匹配,通过拉杆29、第一齿条27与第二齿条28的作用下,在使用时,需要对调节板13与接触软垫20进行角度调节时,此时通过拉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顶端的两侧均设有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12),所述调节架(12)设置为弧形板,所述滑动块(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13),所述调节板(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的一端设有第四滑槽(24),所述第四滑槽(2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5),所述第三滑块(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6),所述第三滑块(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29),搜索拉杆(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28),所述调节架(12)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的内壁与第二滑块(21)的外壁相匹配,所述调节架(12)外侧开设有第三滑槽(23),所述第三滑槽(23)与第二滑槽(22)相贯通,所述第三滑槽(23)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27),所述第一齿条(27)与第二齿条(28)相啮合,所述拉杆(29)的外壁与第三滑槽(23)的内壁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娜蒲敏叶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