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电设备及其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16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26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及其连接组件,其包括顶壳、底壳、移动电池及位于顶壳与底壳之间的夹层,所述夹层至少有一个,移动电池至少有两个,所述夹层上设置有与顶壳及底壳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顶壳、夹层均与底壳通过连接件滑移连接。所述顶壳、底壳与夹层之间的空隙用于放置移动电池,所述顶壳上设置有用于汲取电能的取电器,所述取电器上连接有分别与各移动电池连接的分接线,所述底壳或顶壳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的供电接口。本申请具有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电动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体验的效果。用体验的效果。用体验的效果。

Mobile charging equipment and its connect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充电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移动电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移动充电设备也叫移动电源、备用电源、外置电池、后备电池等,其概念是随着2013年数码产品的普及和快速增长而形成的,其定义就是方便易携带的大容量随身电源,用于需要移动运作的设备及电子产品。
[0003]针对于电钻、手持式电动吸尘器、移动音箱等电动工具一般需要拉较长的电线进行供电,或者采用大容量的移动电源进行供电。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部分移动电源虽然比较轻便,但容量较小,在处理较大的工作量时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充电运行,增加了充电等待时间,工作效率低下。而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在使用时较为笨重,容易使手腕酸疼,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第一方面,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电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充电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包括顶壳、底壳、移动电池及位于顶壳与底壳之间的夹层,所述夹层至少有一个,移动电池至少有两个,所述夹层上设置有与顶壳及底壳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顶壳、夹层均与底壳通过连接件滑移连接。
[0007]所述顶壳、底壳与夹层之间的空隙用于放置移动电池,所述顶壳上设置有用于汲取电能的取电器,所述取电器上连接有分别与各移动电池连接的分接线,所述底壳或顶壳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的供电接口。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壳与夹层之间、相邻夹层之间、夹层与底壳之间均可放置移动电池,以此方便用户同时携带多个移动电池,而分接线可以同时对多个移动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并且用户在衡量此次工作量大小后,可对应选取当前工作量所需携带的移动电池的数量,从而减少负重,方便携带和手持,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电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体验。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顶壳、底壳或夹层滑移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顶壳、底壳或夹层滑移转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以此实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联动,实现对顶壳与夹层的支撑与折叠,方便在移动电池数量删减增加时调节顶壳、夹层与底壳任意两者的间距,从而缩小移动充电设备的占用体积,方便携带。
[0011]优选的,所述顶壳、夹层及底壳上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相邻两条间隔分布的条形孔滑移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相邻两
条间隔分布的条形孔滑移转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条形孔可相对滑移且可相对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条形孔可相对滑移且可相对转动,以此方便折叠收纳顶壳、底壳与夹层。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夹层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夹层滑移连接,同一夹层上的相邻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时,第一连接杆端部与相邻的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杆端部连接,同时第二连接杆端部与相邻的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杆端部连接,从而使得多组连接件同步运作,进而方便快速收纳顶壳、夹层与底壳。
[0015]优选的,所述夹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磁件,当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靠近导磁件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均与导磁件相互吸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磁件使得顶壳、底壳、夹层之间收纳时,即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端部在靠近顶壳、底壳、夹层的边沿时,第一连接杆端部与第二连接杆端部吸附导磁件,从而将顶壳、底壳、夹层锁定在当前的折叠状态下。
[0017]优选的,所述底壳上固定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两端相互抵紧,所述弹片内预留有用于夹持支撑物的间隙。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用于方便用户将底壳别在腰带上,从而方便携带,无需手持,降低手腕的压力,方便握持和持续运行电动工具。
[0019]优选的,所述顶壳连接有伸缩带,所述伸缩带另一端与底壳连接,所述伸缩带中间设置有握持部,所述伸缩带包括第一支带、第二支带及与第一支带连接的限位柱,所述第二支带上开设有滑孔及斜孔,所述滑孔沿第二支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斜孔有多个,均与滑孔连通,且所述斜孔远离第一支带的一端与滑孔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带方便用户提拉移动充电设备,方便携带,且握持部的设置方便用户握持,提升使用体验;限位柱沿滑孔滑动时可滑入任一斜孔内与斜孔插接配合,以此方便调节第一支带与第二支带的总长度,即伸缩带的长度,从而方便根据所携带移动电池的数量及顶壳、底壳之间间距调整伸缩带的长度,从而提升用户在提拉移动充电设备时的稳定性,减少晃动;且由于用户提拉伸缩带时第一支带与第二支带趋于相互远离,而斜孔远离第一支带的一端与滑孔连通,以此使限位柱与斜孔形成自锁,提升第一支带与第二支带的连接强度。
[002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底壳边沿及顶壳边沿连接的限位片,所述夹层上开设有供限位片滑动的通孔,所述限位片穿过通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且各所述限位片沿顶壳滑动方向错位分布。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片对顶壳、夹层的滑动进行导向,且限位环用于限位,避免顶壳、夹层滑动过度而脱落,而各限位片沿顶壳滑动方向错位分布则可以减少限位片的占用厚度,使得移动充电设备在未装载全部移动电池时的厚度更薄,方便携带。
[0023]优选的,还包括电量检测部件,所述电量检测部件包括设置于分接线上的电量检测件、与电量检测件连接的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指示灯,所述电量检测件与移动电池连接以检测电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电量值并在电量值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指示灯输出光
信号。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接线上的电量检测件分别检测各移动电池的电量,且控制器控制指示灯输出光信号,例如光颜色变化、亮度变化或闪烁等光信号,以此方便用户查看移动电池的电量,根据电量选择充电或者使用,同时根据电量指示判断是否携带,从而减轻需要携带的移动电池重量。
[0025]第二方面,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电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组件,包括与上述移动充电设备的供电接口插接的供电线,所述供电线的另一端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供电线连接移动充电设备,以此方便用户对电动工具进行充电,同时提高电动工具在运行时的便携性及自由度。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用户在衡量此次工作量大小后,可对应选取当前工作量所需携带的移动电池的数量,从而减少负重,方便携带和手持,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壳(1)、底壳(2)、移动电池(34)及位于顶壳(1)与底壳(2)之间的夹层(3),所述夹层(3)至少有一个,移动电池(34)至少有两个,所述夹层(3)上设置有与顶壳(1)及底壳(2)连接的连接件(4),所述顶壳(1)、夹层(3)均与底壳(2)通过连接件(4)滑移连接;所述顶壳(1)、底壳(2)与夹层(3)之间的空隙用于放置移动电池(34),所述顶壳(1)上设置有用于汲取电能的取电器(11),所述取电器(11)上连接有分别与各移动电池(34)连接的分接线(12),所述底壳(2)或顶壳(1)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的供电接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41)及第二连接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中间位置与第二连接杆(43)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端部与顶壳(1)、底壳(2)或夹层(3)滑移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的端部与顶壳(1)、底壳(2)或夹层(3)滑移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1)、夹层(3)及底壳(2)上均开设有条形孔(31),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相邻两条间隔分布的条形孔(31)滑移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相邻两条间隔分布的条形孔(31)滑移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1)靠近夹层(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2),所述第一磁性件(42)与夹层(3)滑移连接,同一夹层(3)上的相邻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连接杆(43)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44),所述第一磁性件(42)与第二磁性件(44)相互吸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磁件(33),当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新李泽坤赵杨辉耿连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特利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