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011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将紫苏叶油样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后获得的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确定供试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紫苏叶油类型的筛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良好,准确可靠,能够快速筛选不同紫苏叶的化学型,为固定紫苏叶原料产地提供依据。为固定紫苏叶原料产地提供依据。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erillaldehyde, perilonene and perillene in perilla leaf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成分检测的
,涉及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紫苏叶油为紫苏叶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紫苏叶油为正气片处方中的药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功能主治为发散风寒,化湿和中,用于伤风感冒,头痛胸闷,吐血腹胀。紫苏叶油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不同可分为8个化学型:紫苏酮(Perillaketone,PK)型、D

柠檬烯

薄荷烯酮型(D

limonene and piperitone,DLP)型、薄荷二烯酮型(Piperitenone,PT)型、肉豆蔻醚型(Myristicin,MS)型、芹菜脑型(Apiol,AL)型、异榄香素型(Isoelemicin,IEM)型、脱氢香薷酮型(Dehydroelsholtzia ketone,DEK)型及紫苏醛型(Perilla aldehyde,PA)型。代表成分有紫苏醛、紫苏烯、紫苏酮、反柠檬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叶油具有抑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中枢抑制作用、小肠推进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解热、抗炎等作用。
[0003]根据实际检测发现,不同产地紫苏叶提取的紫苏叶油所含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文献对于紫苏叶油的含量测定报道较少,徐道情等对紫苏叶油中的紫苏酮进行了含量测定,耿榕徽等对紫苏叶中紫苏醛进行了含量测定,没有可以对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同时测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同时对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将紫苏叶油样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后获得的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GC

FID)进行检测,确定供试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含量。
[0006]所述紫苏叶油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叶(或带嫩枝)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挥发油。
[0007]所述紫苏叶的存放时间≤6个月。避免降低后续紫苏叶油提取得率。较佳地,所述紫苏醛的CAS号为18031

40

8,所述紫苏酮的CAS号为142546

15

4,所述紫苏烯的CAS号为539

52

6。
[0008]较佳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或正己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0009]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所述乙醇与正己烷的体积之
比为1:1

3,优选为1:1。
[0010]优选地,所述乙醇为无水乙醇。
[0011]较佳地,所述紫苏叶油样品与有机溶剂加入的体积之比为10:950

1050,优选为10:990。
[0012]较佳地,所述采用气相色谱法(GC

FID)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0013]1)配制对照品溶液:将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对照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配成对照品溶液;
[0014]2)样品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供试品溶液和步骤1)中的对照品溶液,比较保留时间进行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确定供试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含量。
[0015]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或正己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0016]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所述乙醇与正己烷的体积之比为1:1

3,优选为1:1。
[0017]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对照品溶液为对照品储备液进行逐级稀释制得。
[0018]更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储备液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的含量均为8μl/mL。
[0019]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对照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的含量范围均为0.08

0.8μl/mL。
[002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0021]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选自DB

624、DB

5、HP

5毛细管柱中的一种。
[0022]更优选地,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以交联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HP

5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32mm,膜厚度为0.25μm)。分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基线分离。
[0023]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进样量为0.5

2μL,优选为1μL。
[002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载气为高纯氮气,载气纯度≥99.999%。
[002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载气流速为0.5

2mL/min。
[002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5

35:1,优选为30:1。
[002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进样口温度为240

260℃。
[0028]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为55

65℃,保持8

12分钟,以每分钟7

9℃的速率升温至110

120℃,保持10

14分钟,再以每分钟15

25℃的速率升温至220

240℃,保持4

6分钟。
[0029]更优选地,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为60℃,保持10分钟,以每分钟8℃的速率升温至115℃,保持12分钟,再以每分钟20℃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5分
钟。上述条件的分析时间段,分离效果好。
[003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外标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A)按步骤1)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分别进行GC检测,获得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色谱峰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将紫苏叶油样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后获得的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确定供试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或正己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所述紫苏叶油样品与有机溶剂加入的体积之比为10:950

1050,优选为10:9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对照品溶液:将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对照品,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配成对照品溶液;2)样品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供试品溶液和步骤1)中的对照品溶液,比较保留时间进行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确定供试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紫苏烯的含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照品溶液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的含量范围均为0.08

0.8μl/mL。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或正己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气相色谱法中,所述气相色谱采用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为55

65℃,保持8

12分钟,以每分钟7

9℃的速率升温至110

120℃,保持10

14分钟,再以每分钟15

25℃的速率升温至220

240℃,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方方姜鹏詹常森孔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