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85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包括从北向南依次设置的交通核心、走廊和居住单元,走廊呈V字形设置且走廊的两条道路相互垂直,交通核心设于走廊的两条道路的交界处,居住单元包括与走廊侧边相连接的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以及与走廊尽头相连接的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安居型高层住宅楼户型模块化、标准化,房间采光通风效果好,公共空间南北通透,居住舒适度高。度高。度高。

A kind of comfortable living high 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岭南地区常年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通风、隔热、遮阳一直以来都是岭南地区建筑的主题。在居住建筑领域中,能否实现南向采光、南北通透是衡量套型设计的重要标准。安居型高层住宅系面向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住宅的设计要求而产生的住宅类型。与常见高层商品房住宅不同,受相关国家与地方法规的限定,安居型住宅呈单层户数多、单元面积小的特点。
[0003]现有的主流的安居型住宅可分为板式、塔式两种形式,板式安居型住宅结构为中间内廊、两边居住单元并列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规整实用,能实现50%居住单元的南向采光,居住品质较高。但在居住用地中,板式高层建筑间需要的南北退距极大,无法满足高密度、高容积率、集约化建设的要求。而塔式则是安居型住宅布局的主流形式,其具有东西面宽小、建筑退距小、高度集约的优点。但是这类安居型住宅多由90

120

面积段的塔式商品房住宅扩大、切割、改进形成,在原有一梯6

8户的商品房住宅平面中,分解出一梯12

16户的安居型住宅平面。这种改良的设计容易导致大部分安居型住宅采光、通风条件差,居住品质不佳。
[0004]因此,常见的塔式、板式安居型住宅都不能同时满足高密集约、经济均好、适应地域气候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安居型高层住宅楼以实现高品质的一梯多户小单元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结合塔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的设计优点,具有建筑之间的间距小、面宽小、退距小、空间集约高、可设计为一梯多户、各户的采光通风效果好等优点。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包括交通核心、走廊和居住单元,所述交通核心包括剪刀梯楼梯间、客运电梯A、客运电梯B、客运电梯C和合用前室,所述走廊呈V字形设置,所述居住单元沿所述走廊布置,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走廊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与所述走廊的尽头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元包括客厅A、餐厅A、厨房A、阳台A、第一卧室A、第二卧室A、卫生间A、飘窗A和入户门A,所述入户门A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客厅A和所述餐厅A相连通,所述客厅A的南侧为所述阳台A,所述客厅A的西侧从北向南依次为所述第一卧室A、所述卫生间A和所述第二卧室A,所述第二卧室的边缘设有所述飘窗A,所述客厅A的北侧为所述餐厅A,所述餐厅A的北侧为所述厨房A。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走廊的尽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包括客厅B、餐厅B、厨房B、阳台B、第一卧室B、第二卧室B、卫生
间B、飘窗B和入户门B,所述入户门B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客厅B设于入户门B的南侧,所述客厅B的南侧为所述阳台B,所述客厅B的西侧从北向南依次为所述第一卧室B、所述卫生间B和所述第二卧室B,所述第一卧室B、所述卫生间B和所述第二卧室B的边缘均设有所述飘窗B,所述入户门B的北侧为餐厅B,所述餐厅B的北侧为所述厨房B。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第三单元,所述第三单元与所述走廊的尽头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元包括客厅C、餐厅C、厨房C、阳台C、第一卧室C、第二卧室C、第三卧室C、卫生间C、飘窗C和入户门C,所述入户门C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入户门C的南侧为所述客厅C,所述客厅C的南侧为所述阳台C,所述客厅C的西侧为所述第一卧室C、所述第二卧室C、所述第三卧室C和所述卫生间C,所述第三卧室C的边缘设有所述飘窗C,所述客厅的北侧为所述餐厅C,所述餐厅C的东侧为所述厨房C。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居住单元还包括第四单元,所述第四单元与所述走廊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第四单元包括客厅D、餐厅D、厨房D、阳台D、第一卧室D、卫生间D、飘窗D和入户门D,所述入户门D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客厅D和所述餐厅D相连通,所述客厅D的北侧为所述阳台D,所述客厅D的东侧为所述第一卧室D、所述卫生间D和所述厨房D,所述第一卧室D的边缘设有所述飘窗D。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所述第四单元的隔墙上设有通风采光窗。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2]该安居型高层住宅楼结合塔式住宅与板式住宅的优点,既具有塔式住宅的小面宽、小退距与空间集约,也具有板式建筑的空间规整与采光通风的优点,户型设计巧妙,V字形走廊结构使居住单元的所有房间都能够南向采光通风,公共空间南北通透,能够适应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居住舒适度高;同时居住单元的模块化设计便于灵活分离与组合,具体设计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走廊的两臂长度,以满足不同的场地需求,设计合理,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居住单元的卧室与卫生间的边缘设置飘窗,能够争取最大的建筑面积,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布置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布置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布置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布置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交通核心布置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单元布置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单元布置示意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单元布置示意图;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单元布置示意图。
[0022]图中,1、交通核心;1a、客运电梯A;1b、客运电梯B;1c、客运电梯C;1d、合用前室;1e、剪刀梯楼梯间;2、走廊;3、第一单元;3a、客厅A;3b、餐厅A;3c、厨房A;3d、阳台A;3e、第一卧室A;3f、第二卧室A;3g、卫生间A;3h、飘窗A;3i、入户门A;3j、通风采光窗A;30、第一镜像单元;4、第二单元;4a、客厅B;4b、餐厅B;4c、厨房B;4d、阳台B;4e、第一卧室B;4f、第二卧室
B;4g、卫生间B;4h、飘窗B;4i、入户门B;40、第二镜像单元;5、第三单元;5a、客厅C;5b、餐厅C;5c、厨房C;5d、阳台C;5e、第一卧室C;5f、第二卧室C;5g、第三卧室C;5h、卫生间C;5i、飘窗C;5j、入户门C;50、第三镜像单元;6、第四单元;6a、客厅D;6b、餐厅D;6c、厨房D;6d、阳台D;6e、第一卧室D;6f、卫生间D、6g、飘窗D;6i、入户门D;6j、通风采光窗D;60、第四镜像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通核心、走廊和居住单元,所述交通核心包括剪刀梯楼梯间、客运电梯A、客运电梯B、客运电梯C和合用前室,所述走廊呈V字形设置,所述居住单元沿所述走廊布置,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走廊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三单元与所述走廊的尽头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元包括客厅A、餐厅A、厨房A、阳台A、第一卧室A、第二卧室A、卫生间A、飘窗A和入户门A,所述入户门A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客厅A和所述餐厅A相连通,所述客厅A的南侧为所述阳台A,所述客厅A的西侧从北向南依次为所述第一卧室A、所述卫生间A和所述第二卧室A,所述第二卧室的边缘设有所述飘窗A,所述客厅A的北侧为所述餐厅A,所述餐厅A的北侧为所述厨房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住单元包括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走廊的尽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元包括客厅B、餐厅B、厨房B、阳台B、第一卧室B、第二卧室B、卫生间B、飘窗B和入户门B,所述入户门B与所述走廊相连通,所述客厅B设于入户门B的南侧,所述客厅B的南侧为所述阳台B,所述客厅B的西侧从北向南依次为所述第一卧室B、所述卫生间B和所述第二卧室B,所述第一卧室B、所述卫生间B和所述第二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跃虹赖奕堆许卓安区慧美杨涵易照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