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958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体、雷达本体以及间歇推进机构,所述基体安装于车舱内的上顶棚,基体的内侧端开设有限位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基体上设置间歇推进机构,控制电磁波波束固定的雷达本体进行间歇往复移动,确保雷达本体能够对车舱内各个位置均能精准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排除车舱外部环境对监测系统的影响;通过设置下部与雷达本体的发热面相配合的空心矩形筒状输液管道,能够带走雷达本体上产生的大部分热量,系统停止运行后,雷达本体上的余热还可通过静态冷却液继续传导,并及时排除。并及时排除。并及时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命体征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毫米波雷达发射电磁波能够穿过塑料、干式墙、衣服等材料,通过捕获和处理在监测识别区域内反射回的线性调频脉冲信号,雷达系统可以确定被监测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以此结合毫米波雷达可以提供毫米级别的精度,现已被大量应用到乘用车的车舱监测系统内,并用来及时发现车舱内是否有被遗落的生命体。
[0003]但是,现有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一、雷达固定安装于车舱内的顶棚处,在监测过程中无法移动,在大巴车及校车等能够承载多人的连排座椅环境中,靠近雷达的部分座椅范围能够通过电磁波的波前弯曲绕射进行及时监测,但是距离较远的座椅监测路径超出绕射范围,尤其对体型较小或侧卧在座椅上的乘客更是被完全遮挡屏蔽,无法做到及时发现遗落的生命体;二、在监测距离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生命体做出同等动作幅度反射信号会出现明显差异,且电磁波波束若要覆盖到全车范围,会在车身宽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雷达本体(2)以及间歇推进机构(3),所述基体(1)安装于车舱内的上顶棚,基体(1)的内侧端开设有限位滑槽(4),所述限位滑槽(4)内安装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辊轮(5),所述雷达本体(2)通过安装架(6)滑动设置于限位滑槽(4)内的辊轮(5)上,所述安装架(6)上设置供能部(7),所述间歇推进机构(3)安装于基体(1)上,并用于调控雷达本体(2)在车舱内间歇地移动且为间歇工作的雷达本体(2)进行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推进机构(3)包括储液箱(301)、输液管道(302)、转动部(303)以及移动件(304),所述储液箱(301)固定于基体(1)上,储液箱(301)内填充冷却液且于内底壁上安装有泵体(305),泵体(305)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306),进液管(306)的另一端连接有电磁阀(307),所述输液管道(302)固定于基体(1)上且与电磁阀(307)相连,输液管道(302)的侧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回液管(308)与储液箱(301)相连,所述回液管(308)的端口处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簧(309)连接有密封堵头(310),所述转动部(303)通过支撑杆(311)铰接于电磁阀(307)的侧端,转动部(303)的两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顶推杆(312),所述顶推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王磊李善田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