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和立体织物织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951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和立体织物织机,装置包括导纱杆、导纱杆固定架、机架、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经纱张力控制机构和若干盘头,盘头安装在机架上,若干盘头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延伸排布;经纱张力控制机构安装在盘头侧面,通过刹车带与盘头上的刹车盘相连;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安装在对应盘头前端,同一竖直方向张力调节装置上的张力调节杆高度一致,水平方向从前往后张力调节装置上的张力调节杆高度依次递增。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每片经纱在盘头输出张力可控,补偿经纱在开口过程中长度发生的变化,使得织造过程中每片经纱张力一致且层向排布清晰。力一致且层向排布清晰。力一致且层向排布清晰。

An adaptive tension control device and 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l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和立体织物织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和立体织物织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类部件用立体织物向大尺寸、高密度发展,对立体织物机织工艺要求逐步提高,纱线层数、列数增多,参数均匀性要求更高,需设计出适应于多层经纱,片纱张力均匀的送经系统,以满足高厚度立体织物送经要求,且每片经纱张力大小自主可控。传统盘头送经装置只能满足层数少、厚度薄的立体织物编织送经张力控制要求。对于高厚度、多层数立体织物编织送经张力控制技术鲜有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和立体织物织机,以实现多层片纱在一定空间内清晰分布和每层纱线张力的均匀控制。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5]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机架、导纱装置、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盘头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
[0006]所述导纱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织造侧,所述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盘头与经纱张力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经纱张力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盘头上经纱张力大小。
[0007]进一步地,所述经纱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刹车盘、刹车带和驱动机构,所述刹车盘与所述盘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刹车带运动从而改变刹车带对刹车盘的压力大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弹簧式、弹性薄片式、气压式、液压阻尼式和多驱动组合形式。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包括一对导纱杆固定架、第一导纱杆、张力调节杆和张力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纱杆与一对导纱杆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张力调节杆的两端位于一对导纱杆固定架的滑槽内,所述张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张力调节杆沿滑槽滑动的张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两组,每组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簧、调节螺杆、蝶形螺母,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张力调节杆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蝶形螺母与导纱杆固定架顶部连接,通过蝶形螺母能够调节调节螺杆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第一弹簧的预紧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纱杆和张力调节杆平行设置且高度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气缸安装板,所述刹车带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与导纱杆固定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与机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盘头包括芯轴、定位轴、第一安装座、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压紧块、
第二弹簧、第二安装座、手柄,在芯轴外表面安装两片圆盘,圆盘与芯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圆盘能够在芯轴轴线方向任意位置移动,能够通过第二螺母锁紧并固定其位置,两片圆盘内侧间距等于整经幅宽,所述芯轴一端为截面为方形的凸台,所述方形的凸台安装于定位轴的方孔中,所述定位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一安装座内孔中,定位轴能够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
[0013]所述芯轴另一端为圆形阶梯,在阶梯中安装第二轴承,压紧块在第二弹簧的推动下顶住第二轴承的内圈,压紧块的轴线与芯轴轴线重合,压紧块侧面圆柱凸台插入第二安装座圆孔中,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安装座圆孔内壁与压紧块之间,在第二安装座顶面加工有长槽,压紧块圆周侧面开有螺纹孔,所述手柄拧入压紧块圆周侧面的螺纹孔中,所述手柄能够沿第二安装座顶面长槽方向移动,带动压紧块沿轴线方向移动,压紧块在手柄的推动下,能够沿芯轴轴线移动,从而实现盘头拆、装功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纱装置包括一对导纱杆固定架和第二导纱杆,所述导纱杆固定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纱杆固定连接于一对导纱杆固定架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盘头包括Q组,所述导纱装置包括Q个,每组盘头包括P个盘头,每组的P个盘头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每组P个盘头对应的第一导纱杆的高度自织造侧向非织造侧依次递增,每个导纱装置包括P个第二导纱杆,P个第二导纱杆的高度与对应组的P个盘头的P个第一导纱杆的高度一一对应,所述P≥1,所述Q≥1。
[0016]一种立体织物织机,所述立体织物织机包括上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专门设计的导纱装置、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盘头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能够有效实现高厚度、多层数立体织物编织送经张力的控制;
[0019](2)所述盘头包括Q组,所述导纱装置包括Q个,每组盘头包括P个盘头,每组的P个盘头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每组P个盘头对应的第一导纱杆的高度自织造侧向非织造侧依次递增,每个导纱装置包括P个第二导纱杆,P个第二导纱杆的高度与对应组的P个盘头的P个第一导纱杆的高度一一对应,能够解决多层片纱在一定空间内分布不均,每层纱线张力控制不稳定,产生较大波动等技术难题,极大的提高了三维立体织物编织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1]图2为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组成示意图。
[0022]图3为导纱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盘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盘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介绍。
[0027]结合图1

6,在图1中,箭头X的方向表示设备的宽度方向,该宽度方向对应于织物的纬向,箭头Y的方向表示设备的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对应于织物的经向,箭头M的指向为
经纱的牵引方向,将设备的朝向经纱牵引方向的一侧称为织造侧,与该织造侧相反的一侧称为非织造侧,既箭头N的指向为非织造侧。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导纱杆8、导纱杆固定架2、机架3、万向轮4、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和若干盘头6,机架3包括4根长方形布置的立柱301,在每两根沿宽度方向X布置的立柱之间均设置4根沿立柱高度方向等间距横梁304,在每两根沿长度方向Y布置的立柱之间均设置4根沿立柱高度方向等间距横梁302,在同一立柱高度两根横梁302上表面沿经纱方向等间距的均匀布置盘头6,每层盘头数目及层数可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灵活布置,盘头6安装在机架3上,若干盘头6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延伸排布;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安装在盘头6侧面,通过刹车带509与盘头上的刹车盘612相连;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安装在对应盘头前端,同一竖直方向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上的张力调节杆507高度一致,水平方向从前往后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上的张力调节杆507高度依次递增;导纱杆固定架2安装在机架3前端,同一水平高度盘头6对应一对导纱杆固定架2,导纱杆固定架2上沿斜向设置若干个卡槽,卡槽数与盘头6个数相等;导纱杆8的两端卡持在一对导纱杆固定架2上;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导纱装置、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盘头(6)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所述导纱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3)的织造侧,所述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和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设置于所述机架(3)上,所述盘头(6)与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连接,所述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盘头(6)上经纱张力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张力控制机构(7)包括刹车盘(612)、刹车带(509)和驱动机构,所述刹车盘(612)与所述盘头(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刹车带(509)运动从而改变刹车带(509)对刹车盘(612)的压力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经纱长度补偿机构(5)包括一对导纱杆固定架(502)、第一导纱杆(1)、张力调节杆(507)和张力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纱杆(1)与一对导纱杆固定架(502)固定连接,所述张力调节杆(507)的两端位于一对导纱杆固定架(502)的滑槽内,所述张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张力调节杆(507)沿滑槽滑动的张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两组,每组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弹簧(503)、调节螺杆(508)、蝶形螺母(504),所述第一弹簧(503)的一端与所述张力调节杆(507)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杆(508)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螺杆(508)的另一端通过蝶形螺母(504)与导纱杆固定架(502)顶部连接,通过蝶形螺母(504)能够调节调节螺杆(508)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第一弹簧(503)的预紧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杆(1)和张力调节杆(507)平行设置且高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511)和气缸安装板(510),所述刹车带(509)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501)与导纱杆固定架(5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缸(51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511)通过气缸安装板(510)与机架(3)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片纱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头(6)包括芯轴(604)、定位轴(602)、第一安装座(601)、第一轴承(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书涯阮见潘梁胡方田秦霞梁一博梁素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