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褥疮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45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褥疮垫,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气式防褥疮垫防褥疮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褥疮垫,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滑层、防水层、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和亲肤层;防滑层的材料为防滑布;防水层的材料为防水透气膜;第一抑菌层和第二抑菌层的材料均为甲壳素纤维布;支撑层为蜂窝结构,材料为碳纤维;亲肤层的材料为棉布。该防褥疮垫设有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的夹心结构,不仅抗菌性好,又以蜂窝状结构增加支撑均匀性,并增加透气性,能够有效防止褥疮;表面为棉布,更加亲肤吸湿;底部设有防滑层,不易滑动产生摩擦。不易滑动产生摩擦。不易滑动产生摩擦。

An anti bedsore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褥疮垫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褥疮垫。

技术介绍

[0002]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形成的因素是压力因素,包括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0003](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果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均可造成压疮。
[0004](2)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易发生压疮。
[0005](3)剪力是一个作用力施于物体上后导致产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动,是由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关系密切,例如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0006]目前主要通过防褥疮垫来防止褥疮,现有的防褥疮垫大部分是通过充气垫将人体某些部位抬高,使皮肤不完全接触垫子,但皮肤接触垫子的部位反而局部受压力更大,且充气垫受材料受限,并不透气,故防褥疮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充气式防褥疮垫防褥疮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褥疮垫。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的防褥疮垫,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滑层、防水层、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和亲肤层;
[0010]所述防滑层的材料为防滑布;
[0011]所述防水层的材料为防水透气膜;
[0012]所述第一抑菌层和第二抑菌层的材料均为甲壳素纤维布;
[0013]所述支撑层为蜂窝结构,材料为碳纤维;
[0014]所述亲肤层的材料为棉布。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层、防水层、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和亲肤层通过边缘缝合固定在一起。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的上表面黏贴固定在第二抑菌层的下表面上,支撑层的下表面黏贴固定在第一抑菌层的上表面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层的厚度为2

4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300

800μm。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抑菌层和第二抑菌层的厚度均为3

5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5

40mm。
[0021]进一步的,所述亲肤层的厚度为5

10mm。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的防褥疮垫设有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的夹心结构,不仅抗菌性好,又以蜂窝状结构增加支撑均匀性,并增加透气性,能够有效防止褥疮;表面为棉布,更加亲肤吸湿;底部设有防滑层,不易滑动产生摩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的防褥疮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防褥疮垫的第一抑菌层、支撑层、第二抑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防滑层,2、防水层,3、第一抑菌层,4、支撑层,5、第二抑菌层,6,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专利要求的限制。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防褥疮垫,包括防滑层1、防水层2、第一抑菌层3、支撑层4、第二抑菌层5和亲肤层6。其中,防滑层1的材料为防滑布;防滑层1的厚度为2

4mm。防水层2的材料为防水透气膜;防水层2的厚度为 300

800μm。第一抑菌层3和第二抑菌层5的材料均为甲壳素纤维布;第一抑菌层3和第二抑菌层5的厚度均为3

5mm。支撑层4为蜂窝结构,材料为碳纤维;支撑层4的厚度为15

40mm。亲肤层6的材料为棉布,厚度为5

10mm。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滑层1、第一抑菌层3、第二抑菌层5和亲肤层6通过边缘缝合固定在一起,防水层2可与防滑层1通过边缘缝合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黏贴固定在防滑层1的上表面上;支撑层4的上表面黏贴固定在第二抑菌层的下表面上,支撑层4的下表面黏贴固定在第一抑菌层的上表面上。
[0031]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褥疮垫,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滑层(1)、防水层(2)、第一抑菌层(3)、支撑层(4)、第二抑菌层(5)和亲肤层(6);所述防滑层(1)的材料为防滑布;所述防水层(2)的材料为防水透气膜;所述第一抑菌层(3)和第二抑菌层(5)的材料均为甲壳素纤维布;所述支撑层(4)为蜂窝结构,材料为碳纤维;所述亲肤层(6)的材料为棉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褥疮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1)、防水层(2)、第一抑菌层(3)、支撑层(4)、第二抑菌层(5)和亲肤层(6)通过边缘缝合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褥疮垫,其特征在于,支撑层(4)的上表面黏贴固定在第二抑菌层(5)的下表面上,支撑层(4)的下表面黏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和军王伟丁向党徐晓辉姜芳许洁萍周景洋张燕林程慧范石慧王闯孟凡峰关键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福和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