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93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2)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液的制备;(3)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处理;(4)可降解材料沙障的铺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纺纱过程中的边角料制造可降解材料沙障,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环保可降解,可以有效降低近地面风速、减轻风蚀、为植物生长创造相对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为硬挺整理剂和磷酸二氢铵为催化剂,赋予网状沙障优良的硬挺性,无需立柱,减少了人力物力,同时有效使用寿命后,随着沙障的降解,三聚氰胺树脂和磷酸二氢铵转化为N、P肥,可改善土壤肥力。可改善土壤肥力。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gradable material sand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沙治沙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荒漠化导致了地区的生态脆弱,也制约了沙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荒漠化防治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十分重要。
[0003]我国近年来荒漠化治理初见成效,绿化面积逐渐扩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也不断更新迭代,包括粘土沙障、草方格沙障、纤维材料沙障等,但粘土沙障受取材限制,草方格沙障使用寿命短。因此,纤维材料沙障的研发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纤维材料沙障应用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进行立柱定型,费时费力。同时应用较多的化纤材料沙障难以降解,有效年限后,需要进行拆卸,否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
[0004]除此以外,沙漠化过程往往伴随着植被的退化和植被稳定性程度的降低,因此维持土壤—植被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植被恢复的关键,也是沙漠化治理的关键。而沙漠化过程中,氮磷含量逐渐降低,由此可见氮磷含量的缺乏也是植被退化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N和P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也是最受限制的元素,尤其在荒漠地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易工业化生产、生态可持续的降解型材料沙障,同时可提供土壤所需的C能量,以及N和P营养。达到固沙效果的同时,改良土壤肥力,有利于植被的种植。
[0006]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利用可降解材料纺纱中的下脚料,通过纺纱织造成可降解材料网状沙障;其中,所述的可降解材料包括: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纺纱中的下脚料包括回花、回丝;
[0008](2)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液的制备:制备整理液,所述的整理液的组成和组分含量为:硬挺整理剂550~750g/L,保护剂80~120g/L,催化剂11~15g/L,防紫外整理剂40~60g/L;
[0009](3)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处理:将可降解材料沙障放入制备好的整理液中进行处理,采用二浸二轧整理,轧车压力为4~6kg/m2,轧液率为120~140%,然后经过100~120℃预烘3~5min,再在150~170℃下焙烘90~120s,得到硬挺抗老化沙障;
[0010](4)可降解材料沙障的铺设:将沙障平铺在所需铺设点,采用沙障铺设机进行铺设,将沙障沿中线压入地面以下25~40cm,地表裸露15~30cm,利用沙障的硬挺性,实现无需立柱的直立型铺设。
[0011]作为优化:所述的可降解材料纱线的支数为5~10支。
[0012]作为优化:所述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网孔尺寸为40~80目。
[0013]作为优化:所述的可降解材料沙障宽为90~120


[0014]作为优化:所述的硬挺整理剂为三聚氰胺树脂GQ

800HH。
[0015]作为优化:所述的催化剂为磷酸二氢铵。
[0016]作为优化: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GQ

800HH与所述的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50:1。
[0017]作为优化:所述的保护剂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GH

710。
[0018]作为优化:所述的防紫外整理剂为防紫外吸收剂UV

BS。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优势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采用纺纱过程中的边角料制造可降解材料沙障,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环保可降解,可以有效降低近地面风速、减轻风蚀、为植物生长创造相对稳定和适宜的环境。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三聚氰胺树脂为硬挺整理剂和磷酸二氢铵为催化剂,赋予网状沙障优良的硬挺性,无需立柱,减少了人力物力,同时有效使用寿命后,随着沙障的降解,三聚氰胺树脂和磷酸二氢铵转化为N、P肥,可改善土壤肥力。
[0022](3)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环保型、可降解、便于机械化铺设作业的网状沙障材料,可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002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是:利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纱线的下脚料重新纺纱织造成可降解的网状沙障,并通过功能化整理赋予沙障一定的硬挺性。其硬挺性树脂为三聚氰胺结构,在整理到沙障时,添加膦酸盐作为反应试剂,达到硬挺效果。将其铺设于荒漠中,在3年左右的使用寿命内利用其优良的硬挺性有效的防风固沙。达到使用年限后,沙障逐渐倒伏破损,在一定覆盖范围内固沙保土。在降解过程中,可降解的纱线主要由碳、氧、氢所组成,而硬挺化沙障制备中带入了大量的碳、氮、磷等元素,不断释放碳、氮、磷等有机元素,其中碳为土壤提供能量,氮和磷提供营养,改良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具体实施例1
[0026]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7](1)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利用可降解材料纺纱中的下脚料,通过纺纱织造成可降解材料网状沙障。
[0028]所述的可降解材料为粘胶纤维;所述的纺纱中的下脚料为回花。所述的可降解材料纱线的支数为5支,所述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网孔尺寸为40目,所述的可降解材料沙障宽为90


[0029](2)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液的制备:制备整理液,整理液的组成和组分含
量为:硬挺整理剂550g/L,保护剂80g/L,催化剂11g/L,防紫外整理剂40g/L。
[0030]所述的硬挺整理剂为三聚氰胺树脂GQ

800HH;所述催化剂为磷酸二氢铵;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GQ

800HH与所述的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50:1;所述的保护剂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GH

710;所述的防紫外整理剂为防紫外吸收剂UV

BS。
[0031](3)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处理:将可降解材料沙障放入制备好的整理液中进行处理,采用二浸二轧整理,轧车压力为4kg/m2,轧液率为120%,然后经过100℃预烘3min,再在150℃下焙烘90s,得到硬挺抗老化沙障。
[0032](4)可降解材料沙障的铺设:将沙障平铺在所需铺设点,采用沙障铺设机进行铺设,将沙障沿中线压入地面以下25cm,地表裸露15cm,利用沙障的硬挺性,实现无需立柱的直立型铺设。
[0033]具体实施例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制备:利用可降解材料纺纱中的下脚料,通过纺纱织造成可降解材料网状沙障;其中,所述的可降解材料包括: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纺纱中的下脚料包括回花、回丝;(2)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液的制备:制备整理液,所述的整理液的组成和组分含量为:硬挺整理剂550~750g/L,保护剂80~120g/L,催化剂11~15g/L,防紫外整理剂40~60g/L;(3)可降解材料沙障的功能化整理处理:将可降解材料沙障放入制备好的整理液中进行处理,采用二浸二轧整理,轧车压力为4~6kg/m2,轧液率为120~140%,然后经过100~120℃预烘3~5min,再在150~170℃下焙烘90~120s,得到硬挺抗老化沙障;(4)可降解材料沙障的铺设:将沙障平铺在所需铺设点,采用沙障铺设机进行铺设,将沙障沿中线压入地面以下25~40cm,地表裸露15~30cm,利用沙障的硬挺性,实现无需立柱的直立型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持续型的可降解材料沙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材料纱线的支数为5~10支。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高艳娥张文军丁志荣梁建平管永华彭佳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斯恩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