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23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该燃烧器的火盖组件中包括呈环状的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内部具有上下布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火盖本体的周壁上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主火孔组以及稳焰孔组,主火孔组连通所述第一混气腔,稳焰孔组连通第二混气腔,第二混气腔具有进气通道,通过驱动件驱动邻近第二混气腔是进气通道布置的阻挡件,使阻挡件上下移动,进而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这样在火焰较小时,就可以通过阻断进气通道的方式而使上述的第二混气腔关闭,进而使得稳焰孔组关闭,使气流完全进入第一混气腔,提高燃烧的热效率。的热效率。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燃气灶,内外环火盖火孔数量都是固定的,在燃烧的过程当中,火孔总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在不同工况下火孔的燃烧强度由通入的燃气量来决定,这就导致当用户使用小火时,通入的燃气量比较少,此时每个火孔的燃烧强度都比较低,燃烧不稳定,很容易造成熄火,使灶具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0003]为了使燃烧器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稳定,一申请号为20121041858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燃烧器外火盖》(申请公布号为CN102913911A)提供了一种能燃烧稳定的外火盖,它包括具有多个主火通道的外火盖本体,该外火盖本体下端面具有混气室,该混气室与主火通道连通,主火通道在外火盖本体外侧面和内侧面中至少之一形成有主火孔,外火盖本体位于主火通道上方或下方围绕圆周方向形成有一环形的稳焰通道,该稳焰通道外端在外火盖本体外端面形成一稳焰环,而稳焰通道的里端与混气室连通。这种燃烧器的外火盖采用主火孔和稳火孔相结合的燃烧方式,使得稳焰通道在主火孔的上沿或下沿,由于稳焰通道和主火通道共用一个混气室,稳焰通道的里端与混气室相通,使得混气室能同时向稳焰通道和主火通道供气,在稳焰通道里供气充足的情况下,稳焰孔能充分燃烧并“拉”住主火孔的火焰,使其持续稳定燃烧,提高热效率。
[0004]但是,稳焰通道的里端与混气室是连通的,主火孔和稳焰孔处于同一个燃气通道,通道阻力相同,很难做到既充分又稳定燃烧,当调小主火孔的火焰时,其混气室里的混合气也相应地减少,此时燃烧器的引射能力较小,燃烧器自身的稳焰能力已经足够,这个时候稳焰孔的作用就比较小,稳焰孔对热效率具有副作用。
[0005]因此,亟待对燃烧器火盖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燃烧器火焰较小时能关闭稳焰孔的燃烧器的火盖组件。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包括呈环状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内部具有上下布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壁上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主火孔组以及稳焰孔组,所述主火孔组连通所述第一混气腔,所述稳焰孔组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所述第二混气腔具有供燃气进入的进气通道,还包括有:
[0008]阻挡件,邻近所述第二混气腔的进气通道布置,用来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
[0009]驱动件,其动力输出端能作用在所述阻挡件上,以使所述阻挡件上下移动,进而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
[0010]阻挡件关闭进气通道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结构来实现,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基本呈水平布置,所述阻挡件竖向延伸且布置在所述火盖本体的下方,所述火盖本体的底部对应设有供所述阻挡件顶部伸入的插口。
[0011]为了确保阻挡件能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件通过连接杆作用在所述阻挡件上,所述连接杆基本呈水平布置,且该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阻挡件的底部,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作用在所述连接杆上,以使该连接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阻挡件同步上下移动。
[0012]驱动件与连接杆具体的配合形式为: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延伸方向一致且适配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至少局部向下倾斜设置。
[0013]具体地,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有与该连接杆同向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壁厚方向贯穿的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火盖本体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形成所述导向轨道。
[0014]为了确保驱动杆在导向轨道内的滑动能使连接杆上下移动,所述导向槽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水平段和倾斜段自连接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布置,且所述倾斜段自连接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向下倾斜布置。
[0015]为了确保能同时阻断火盖本体的两个进气通道,优选地,所述连接杆有两个,并排且间隔布置,每个连接杆的第一端各自连接有一个与第二混气腔进风口对应布置的阻挡件。
[0016]驱动件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具体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支撑杆和摆杆,所述支撑杆竖向布置,且两个所述连接杆布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其中一侧,所述摆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并沿所述支撑杆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支撑杆能以自身轴线为轴转动,以带动所述摆杆的第二端以所述支撑杆的轴线为轴而朝向两个连接杆的方向摆动,进而与所述导向槽滑动匹配,且在所述摆杆滑动至处于倾斜段的状态下,使所述阻挡件处于下移状态。
[0017]为了方便驱动驱动件的支撑杆转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周壁上设有防滑的螺纹部。
[0018]优选地,所述阻挡件包括密封端头和支撑座,所述密封端头设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在该支撑座上,并能带动所述支撑座和密封端头同步上下移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的火盖组件中包括呈环状的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内部具有上下布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火盖本体的周壁上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主火孔组以及稳焰孔组,主火孔组连通所述第一混气腔,稳焰孔组连通第二混气腔,第二混气腔具有进气通道,通过驱动件驱动邻近第二混气腔是进气通道布置的阻挡件,使阻挡件上下移动,进而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这样在火焰较小时,就可以通过阻断进气通道的方式而使上述的第二混气腔关闭,进而使得稳焰孔组关闭,使气流完全进入第一混气腔,提高燃烧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施例火盖组件中驱动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施例火盖组件中驱动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施例中火盖本体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施例中火盖本体与阻挡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包括呈环状的火盖本体1、阻挡件2和驱动件3,上述的火盖本体1内部具有上下布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混气腔1a和第二混气腔1b,火盖本体1的周壁上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主火孔组11以及稳焰孔组12,主火孔组11连通第一混气腔1a,稳焰孔组12连通第二混气腔1b,第二混气腔1b具有供燃气进入的进气通道1c。上述的阻挡件2邻近第二混气腔1b的进气通道1c布置,用来阻断或者打开的进气通道1c,而驱动件3的动力输出端则能作用在阻挡件2上,以使阻挡件2上下移动,进而阻断或者打开的进气通道1c。
[0028]上述通过驱动阻挡件2来打开或者关闭进气通道1c的形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进气通道1c基本呈水平布置,阻挡件2竖向延伸且布置在火盖本体1的下方,火盖本体1的底部对应设有供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包括呈环状的火盖本体(1),所述火盖本体(1)内部具有上下布置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混气腔(1a)和第二混气腔(1b),所述火盖本体(1)的周壁上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主火孔组(11)以及稳焰孔组(12),所述主火孔组(11)连通所述第一混气腔(1a),所述稳焰孔组(12)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1b),所述第二混气腔(1b)具有供燃气进入的进气通道(1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阻挡件(2),邻近所述第二混气腔(1b)的进气通道(1c)布置,用来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1c);驱动件(3),其动力输出端能作用在所述阻挡件(2)上,以使所述阻挡件(2)上下移动,进而阻断或者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1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c)基本呈水平布置,所述阻挡件(2)竖向延伸且布置在所述火盖本体(1)的下方,所述火盖本体(1)的底部对应设有供所述阻挡件(2)顶部伸入的插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通过连接杆(4)作用在所述阻挡件(2)上,所述连接杆(4)基本呈水平布置,且该连接杆(4)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阻挡件(2)的底部,所述驱动件(3)的动力输出端作用在所述连接杆(4)上,以使该连接杆(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阻挡件(2)同步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4)延伸方向一致且适配所述驱动件(3)输出端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至少局部向下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底部设有与该连接杆(4)同向延伸的侧板(41),所述侧板(41)的壁厚方向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泽波邵海忠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