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11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包括: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在散热器件发出热能时,将热能传导至散热板上,再由散热板将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上,增大了散热面积。散热循环过程中,冷风首先进入第一风道,直接带走发热器件上的部分热量,实现一次散热;后续再经过过风间隙进入第二风道,快速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抽出机箱,实现二次散热,经过该两次散热的循环对流,提升了散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An aviation power package structure with high air cool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电源封装箱散热结构多是直接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扇叶转动,加速电源箱内气流流动,使得电源封装箱内部热交换速率加快,从而完成电源封装箱内部的散热,上述电源封装箱散热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扇叶转动,使得电源封装箱内的气流进行流动,由于元件器会集中封装,在元件器产生热能时,热量会聚集,仅通过扇叶的转动进行散热,散热慢,且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箱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所述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包括:散热板、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风扇、机箱外壳以及电源板;
[0005]所述电源板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发热器件;
[0006]所述电源板的第二表面的与所述机箱外的顶盖固定连接;
[0007]多个所述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表面;
[0008]所述散热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发热器件接触;
[0009]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底板之间形成若干第一风道;
[0010]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源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0011]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前板之间预留有过风间隙,各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的过风间隙连通第二风道;
[0012]所述机箱外壳的背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风道相配合的散热风扇及与所述第二风道相配合的进风口,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0013]可选地,所述机箱外壳的背板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机箱外壳的前板与所述电源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
[0014]可选地,所述过风间隙内设置有扰流板。
[0015]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散热板可拆卸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散热鳍片形成的第一风道的数量与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相适配;
[0017]每个所述散热风扇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风道。
[0018]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鳍片按照预设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表面上。
[0019]可选地,所述散热板的材质为金属导热材质。
[0020]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散热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方式为焊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在散热器件发出热能时,将热能传导至散热板上,再由散热板将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上,增大了散热面积。散热循环过程中,冷风首先进入第一风道,直接带走发热器件上的部分热量,实现一次散热;后续再经过过风间隙进入第二风道,快速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抽出机箱,实现二次散热,经过该两次散热的循环对流,提升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中,101,散热板;102,散热鳍片;103,散热风扇;104,机箱外壳;105,电源板;106,发热器件;107;进风口;1041机箱外壳的顶盖;1042,机箱外壳的底板;1043,机箱外壳的前板;1044,机箱外壳的背板;108,密封垫片;109,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本技术提供的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包括:散热板101、多个散热鳍片102、多个散热风扇103、(图1中未示出)、机箱外壳104以及电源板105;所述电源板105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发热器件106,所述电源板105的第二表面的与所述机箱外壳的顶盖1041固定连接,多个散热鳍片102设置在散热板101的第一表面;散热板101的第二表面与发热器件106接触;所述散热鳍片102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底板1042之间形成若干第一风道。所述散热板101与所述电源板105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散热板101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前板1043之间预留有过风间隙,各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的过风间隙连通第二风道;所述机箱外壳的背板1044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风道相配合的散热风扇103及与所述第二风道相配合的进风口107,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0030]若干第一风道与散热风扇相对设置,从而保证可以实现散热风扇可以将第一风道和散热板与电源板形成的空间中的热能抽出。
[0031]机箱外壳的背板1044与所述电源板105和所述散热板101之间、所述机箱外壳的前板1043与所述电源板105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片108。
[0032]为了保证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的密封性,进一步促进空气的循环,在机箱外壳与散热板和电源板之间设置密封垫片。
[0033]优选地,所述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的过风间隙内设置有扰流板109。
[0034]考虑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呈360回流,风速稍大将造成严重的窜风现象,导致运
行噪声。在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散热的过程中,实现静音散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5]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散热板可拆卸连接。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板101上可以设置多个卡槽,多个散热鳍片102可以通过卡槽与散热板101可拆卸连接。通过多个散热鳍片与散热板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散热板和散热鳍片进行清洗或者维修,从而避免散热不佳的问题。
[0037]每个第一风道与散热风扇相对设置,从而保证可以实现散热风扇可以将第一风道和散热板与电源板形成的空间中的热能抽出。
[0038]在散热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空气的流动如图2所示,发热器件生成的热能一部分存留在散热板与电源板之间的第二风道内,另一部分热能通传输到散热鳍片形成的第一风道中。通过散热风扇的转动,冷风由散热板从机箱外壳的进风口进入至第二风道;通过散热板与机箱外壳的前板之间预留的过风间隙进入第一风道,从而带走发热器件在第一风道中的热能和第二风道中的热能。将热能抽出至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以外,由于将热能抽出后,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内部形成压力差,冷空气进一步进入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中,极大的提升了散热效果。
[0039]所述散热鳍片102形成的第一风道的数量与所述散热风扇103的数量相适配;每个所述散热风扇103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包括:散热板、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风扇、机箱外壳以及电源板;所述电源板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发热器件;所述电源板的第二表面的与所述机箱外的顶盖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散热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发热器件接触;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底板之间形成若干第一风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源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机箱外壳的前板之间预留有过风间隙,各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的过风间隙连通第二风道;所述机箱外壳的背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风道相配合的散热风扇及与所述第二风道相配合的进风口,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的抽风方向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效率高的航空电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的背板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机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史宗民蹇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能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