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890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15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均为T形,上盖盖设于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T形容纳腔用于安装线束并使线束弯折转向,其中,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第二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将线束安装于第二纵部时,线束可在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连接处分为两束,两束线束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安装于第二横部内并从第二横部的两端穿出,实现了线束的弯折转向,由于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分别垂直于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实现了小角度弯折,由于上盖和下盖的使用有效防止距离结构件过近而导致的线束外包磨损问题。距离结构件过近而导致的线束外包磨损问题。距离结构件过近而导致的线束外包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配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束在整车以及电池包中充当类似于人体神经的角色,连接不同的用电器,一根线束出现问题将出现整个用电器不能工作的情况,如:线束损伤可能导致电器短路的问题,所以在线束需90
°
转弯位置就要预留较大的转弯空间,防止折弯角过小导致线束破损或者距离其他结构件过近导致线束外包摩擦破损。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空间要求较高的电池包或整车内不能保证充足的转弯空间,导致线束距离结构件过近或者弯折角过小的问题。
[0004]因此,期待专利技术一种线束固定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距离结构件过近或者弯折角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距离结构件过近或者弯折角过小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
[0007]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为T形,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所述T形容纳腔用于安装线束并使所述线束弯折转向,其中,所述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所述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所述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所述第二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部,所述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纵部、所述第一横部、所述第二纵部和所述第二横部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其中,所述第一纵部横截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纵部横截面的半径,所述第一横部横截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横部横截面的半径相等。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纵部和所述第二纵部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横部和所述第二横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另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纵部的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二纵部的两侧边缘的重叠宽度范围为5~10mm。
[0011]可选地,还包括布基胶带,所述布基胶带缠设于所述第一纵部和所述第二纵部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一横部和所述第二横部的两端以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椭圆形扎带,所述椭圆形扎带用于固定所述固定装置。
[0013]可选地,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线束的外周。
[0014]可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材质均为塑料。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纵部和所述第二纵部的长度范围均为70~120mm;
[0016]所述第一横部和所述第二横部的长度范围均为100~150mm。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拼接成所述T形容纳腔,其中,所述T形容纳腔的内径与所述线束的直径相配合。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上盖和下盖均为T形,上盖盖设于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其中,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第二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第一纵部垂直连接于第一横部,第二纵部垂直连接于第二横部,将线束安装于第二纵部时,线束可在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连接处分为两束,两束线束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安装于第二横部内并从第二横部的两端穿出,第一纵部和第一横部分别盖设于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上,实现了线束的弯折转向,由于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分别垂直于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实现了小角度弯折,由于上盖和下盖的使用有效防止距离结构件过近而导致的线束外包磨损问题。
[002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0026]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线束;2、上盖;21、第一纵部;22、第一横部;3、铰接件;4、下盖;41、第二纵部;42、第二横部;5、椭圆形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
[0031]上盖和下盖均为T形,上盖盖设于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T形容纳腔用于安装线束并使线束弯折转向,其中,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第二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
[0032]具体地,上盖和下盖均为T形,上盖盖设于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其中,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第二纵部垂直连
接的第二横部,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第一纵部垂直连接于第一横部,第二纵部垂直连接于第二横部,将线束安装于第二纵部时,线束可在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连接处分为两束,两束线束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安装于第二横部内并从第二横部的两端穿出,第一纵部和第一横部分别盖设于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上,实现了线束的弯折转向,由于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分别垂直于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实现了小角度弯折,由于上盖和下盖的使用有效防止距离结构件过近而导致的线束外包磨损问题。
[0033]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纵部、第一横部、第二纵部和第二横部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其中,第一纵部横截面的半径大于第二纵部横截面的半径,第一横部横截面的半径与第二横部横截面的半径相等。
[0034]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大于第一容纳腔另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
[0035]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纵部的两侧边缘与第二纵部的两侧边缘的重叠宽度范围为5~10mm。
[0036]具体地,第一纵部的两侧边缘与第二纵部的两侧边缘的重叠宽度范围为5~10mm,重叠面积的设置可以根据线束直径的大小灵活地调整T形容纳腔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为T形,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以拼接形成T形容纳腔,所述T形容纳腔用于安装线束并使所述线束弯折转向,其中,所述上盖包括第一纵部和与所述第一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部,所述下盖包括第二纵部和与所述第二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部,所述第一横部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横部的一个侧边通过铰接件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部、所述第一横部、所述第二纵部和所述第二横部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其中,所述第一纵部横截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纵部横截面的半径,所述第一横部横截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横部横截面的半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部和所述第二纵部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横部和所述第二横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另一端的横截面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部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祁学鹏张健侯海涛杨道均
申请(专利权)人: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