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17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横向堆叠设置的若干模组片,各所述模组片包括导电外壳、收容于所述导电外壳的若干信号端子以及包覆在各所述信号端子外并安装于所述导电外壳的绝缘件,所述导电外壳一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信号端子收容在相应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绝缘件将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导电外壳电隔离,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外的所述绝缘件在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通讯领域使用的高速背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2006年1月24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 6,988,902号公开了一种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接连接器的组合,其中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均包括若干列端子,所述各列的端子包括差分信号对及设置在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的接地端子,每一列的各差分信号对与相邻列的相应的差分信号对错开设置,相邻列之间未设有金属屏蔽件,虽然通过所述差分对的错位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串扰,可以实现6Gbps及以下的较低差分信号的传输,但随着差分信号传输速度的提升,目前很多对差分信号传输的速度已经达到25Gbps,甚至更高地达到了56Gbps,从而,单纯的这种错位设置已经难以满足高速信号的传输。
[0003]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可以传输56Gbps或更高的差分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输速度高且结构简单可靠的电接器。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横向堆叠设置的若干模组片,各所述模组片包括导电外壳、收容于所述导电外壳的若干信号端子以及包覆在各所述信号端子外并安装于所述导电外壳的绝缘件,所述导电外壳一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信号端子收容在相应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绝缘件将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导电外壳电隔离,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外的所述绝缘件在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通过将绝缘件在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来调节所述信号端子间的阻抗匹配,为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配合前的立体图。
[0009]图3是图2所示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配合前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0]图4是图1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1]图5是图4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0012]图6是图4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3]图7是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部分分解图。
[0014]图8是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和固定块的图。
[0015]图9是图1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屏蔽片和第二屏蔽片的立体图。
[0016]图10是图1所示第二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7]图11是图10所示第二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部分分解图。
[0018]图12是图10所示第二电连接器的各模组片的立体图。
[0019]图13是图12所示一个模组片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14是图13所示一个模组片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1]图15是图14所示一个模组片的另一方向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2]图16是图15所示一个模组片的所有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0023]图17是图15所示一个模片的接地板与导电外壳配合的立体图。
[0024]图18是图12所示一个模片的组装流程图。
[0025]图19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处于配合状态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20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处于配合状态时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2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8]第一电连接器
ꢀꢀꢀꢀꢀꢀ1ꢀꢀꢀꢀꢀꢀꢀꢀꢀꢀ
第二电连接器
ꢀꢀꢀꢀꢀ2[0029]第一电路板
ꢀꢀꢀꢀꢀꢀꢀꢀ3ꢀꢀꢀꢀꢀꢀꢀꢀꢀꢀ
第二电路板
ꢀꢀꢀꢀꢀꢀꢀ4[0030]壳体
ꢀꢀꢀꢀꢀꢀꢀꢀꢀꢀꢀꢀꢀꢀ
10
ꢀꢀꢀꢀꢀꢀꢀꢀꢀ
端子
ꢀꢀꢀꢀꢀꢀꢀꢀꢀꢀꢀꢀꢀ
20
[0031]第一屏蔽片
ꢀꢀꢀꢀꢀꢀꢀꢀ
31
ꢀꢀꢀꢀꢀꢀꢀꢀꢀ
第二屏蔽片
ꢀꢀꢀꢀꢀꢀꢀ
32
[0032]底壁
ꢀꢀꢀꢀꢀꢀꢀꢀꢀꢀꢀꢀꢀꢀ
11
ꢀꢀꢀꢀꢀꢀꢀꢀꢀ
侧壁
ꢀꢀꢀꢀꢀꢀꢀꢀꢀꢀꢀꢀꢀ
12
[0033]收容空间
ꢀꢀꢀꢀꢀꢀꢀꢀꢀꢀ
13
ꢀꢀꢀꢀꢀꢀꢀꢀꢀ
安装孔
ꢀꢀꢀꢀꢀꢀꢀꢀꢀꢀꢀ
111
[0034]导向凸起
ꢀꢀꢀꢀꢀꢀꢀꢀꢀꢀ
121
ꢀꢀꢀꢀꢀꢀꢀꢀ
导向槽
ꢀꢀꢀꢀꢀꢀꢀꢀꢀꢀꢀ
123
[0035]端子对
ꢀꢀꢀꢀꢀꢀꢀꢀꢀꢀꢀꢀ
22
ꢀꢀꢀꢀꢀꢀꢀꢀꢀ
安装部
ꢀꢀꢀꢀꢀꢀꢀꢀꢀꢀꢀ
211
[0036]对接部
ꢀꢀꢀꢀꢀꢀꢀꢀꢀꢀꢀꢀ
213
ꢀꢀꢀꢀꢀꢀꢀꢀ
主体部
ꢀꢀꢀꢀꢀꢀꢀꢀꢀꢀꢀ
215
[0037]固定块
ꢀꢀꢀꢀꢀꢀꢀꢀꢀꢀꢀꢀ
23
ꢀꢀꢀꢀꢀꢀꢀꢀꢀ
屏蔽腔
ꢀꢀꢀꢀꢀꢀꢀꢀꢀꢀꢀ
33
[0038]第一配合部
ꢀꢀꢀꢀꢀꢀꢀꢀ
313
ꢀꢀꢀꢀꢀꢀꢀꢀ
平板部
ꢀꢀꢀꢀꢀꢀꢀꢀꢀꢀꢀ
315
[0039]接触弹片
ꢀꢀꢀꢀꢀꢀꢀꢀꢀꢀ
319
ꢀꢀꢀꢀꢀꢀꢀꢀ
第二配合部
ꢀꢀꢀꢀꢀꢀꢀ
323
[0040]模组片
ꢀꢀꢀꢀꢀꢀꢀꢀꢀꢀꢀꢀ
40
ꢀꢀꢀꢀꢀꢀꢀꢀꢀ
固定件
ꢀꢀꢀꢀꢀꢀꢀꢀꢀꢀꢀ
50
[0041]导电外壳
ꢀꢀꢀꢀꢀꢀꢀꢀꢀꢀ
60
ꢀꢀꢀꢀꢀꢀꢀꢀꢀ
信号端子
ꢀꢀꢀꢀꢀꢀꢀꢀꢀ
71
[0042]绝缘件
ꢀꢀꢀꢀꢀꢀꢀꢀꢀꢀꢀꢀ
80
ꢀꢀꢀꢀꢀꢀꢀꢀꢀ
接地板
ꢀꢀꢀꢀꢀꢀꢀꢀꢀꢀꢀ
90
[0043]下缘
ꢀꢀꢀꢀꢀꢀꢀꢀꢀꢀꢀꢀꢀꢀ
61
ꢀꢀꢀꢀꢀꢀꢀꢀꢀ
上缘
ꢀꢀꢀꢀꢀꢀꢀꢀꢀꢀꢀꢀꢀ
62
[0044]前缘
ꢀꢀꢀꢀꢀꢀꢀꢀꢀꢀꢀꢀꢀꢀ
63
ꢀꢀꢀꢀꢀꢀꢀꢀꢀ
后缘
ꢀꢀꢀꢀꢀꢀꢀꢀꢀꢀꢀꢀꢀ
64
[0045]第一侧面
ꢀꢀꢀꢀꢀꢀꢀꢀꢀꢀ
66
ꢀꢀꢀꢀꢀꢀꢀꢀꢀ
第二侧面
ꢀꢀꢀꢀꢀꢀꢀꢀꢀ
67
[0046]凹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横向堆叠设置的若干模组片,各所述模组片包括导电外壳、收容于所述导电外壳的若干信号端子以及包覆在各所述信号端子并安装于所述导电外壳的绝缘件,所述导电外壳一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信号端子收容在相应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绝缘件将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导电外壳电隔离,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外的所述绝缘件在信号传输的路径上离散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与绝缘件相同的轮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未包覆于所述绝缘件的部分悬浮于所述凹槽内并暴露于空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暴露于空气中的长度大于包覆于所述绝缘件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覆于绝缘件中的宽度尺寸小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宽度尺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以信号端子对的形式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朦萧世伟萧裕三张衍智江志耀陈玉科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