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1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面层、支护桩、土钉,面层顶部与冠梁可拆卸连接,多个支护桩穿过冠梁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支护桩位于面层一侧并与面层平行,面层另一侧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安装多个腰梁;所述支护桩通过U型螺栓与面层、腰梁相连,U型螺栓与土钉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有效的模拟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岩土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其中面临着施工难度大,基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等众多挑战。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基坑支护形式,研究不同支护形式下基坑变形以及支护形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0003]为了研究不同组合支护体系对基坑的影响以及支护之间的受力过程,多种新型的支护组合体系应用到模型试验中来。公开号为CN 211228632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似理论的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物理模拟装置,但由于模型装置连接简单,桩可能会产生较大位移,也没有考虑面层对于整个支护体系受力的影响。公开号为CN 207998876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桩



锚组合支护体系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装置,模型装置没有考虑冠梁、面层对整个支护体系产生的作用,对于结果的精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有效的模拟桩

土钉

面层组合支护体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土体开挖时腰梁、面层与土钉的受力过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包括面层、支护桩、土钉,面层顶部与冠梁可拆卸连接,多个支护桩穿过冠梁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支护桩位于面层一侧并与面层平行,面层另一侧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安装多个腰梁;所述支护桩通过U型螺栓与面层、腰梁相连,U型螺栓与土钉转动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冠梁顶部预留多个孔洞,支护桩穿过所述孔洞。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冠梁通过若干预紧力螺栓与面层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预紧力螺栓的头部朝向面层靠近支护桩的一侧安装。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冠梁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面层贴合,且面层的顶面与第二侧板表面相贴合。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冠梁采用角钢。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土钉通过销钉与U型螺栓的封闭端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土钉沿支护桩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且每个支护桩连接土钉的个数与腰梁个数相同。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护桩与腰梁垂直。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面层采用PVC板材,所述土钉采用PVC管材,所述腰梁采用PVC板材,所述支护桩采用PPR管材。
[0016]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腰梁、支护桩与面层通过U型螺栓连接固定,土钉与U型螺栓通过销钉连接,腰梁、面层与土钉的受力过程与实际工程的受力过程相同,能够真实的反映土体开挖时腰梁、面层与土钉的受力过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模型构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好,能够有效的模拟桩

土钉

面层组合支护体系;
[0018](2)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U型螺栓头部(无螺纹的一端)通过销钉与土钉连接在一起,不会限制土钉在土体的位移,能够真实的模拟开挖过程土钉的受力过程;
[0019](3)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能够通过调整模型中支护桩、土钉的间距来判断不用间距下的基坑的位移和桩、面层、土钉的内力变化;
[0020](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预紧力螺栓头部朝向面层内侧,在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可以通过观察螺纹与螺母之间的空隙判断冠梁与面层之间的连接有无松动。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支护桩与面层连接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土钉、支护桩、面层连接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土钉与U型螺栓连接示意图;
[0026]其中,1

1、支护桩,1

2、腰梁,1

3、土钉,1

4、冠梁,1

5、面层,1

6、螺母,2

1、预紧力螺栓,2

2、U型螺栓,3

1、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9]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0]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适用于基坑模型试验,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支护组件、横向加固组件和面层1

5,其中,支护组件包括若干支护桩1

1和土钉1

3,横向加固组件包括冠梁1

4和多个腰梁1

2;面层1

5顶端与冠梁1

4可拆卸连接,多个支护桩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支护桩、土钉,面层顶部与冠梁可拆卸连接,多个支护桩穿过冠梁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支护桩位于面层一侧并与面层平行,面层另一侧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安装多个腰梁;所述支护桩通过U型螺栓与面层、腰梁相连,U型螺栓与土钉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顶部预留多个孔洞,支护桩穿过所述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通过若干预紧力螺栓与面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力螺栓的头部朝向面层远离支护桩的一侧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组合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包括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焕卫郑晓孙元硕陈朝伟刘亚珍宋鹏李青原高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