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08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包括:机动车道,所述路面设置有两条机动车道;蓄渗区,两个所述机动车道之间和外侧均设置有蓄渗区;人行道,外侧两个所述蓄渗区的外端均设置有人行道;绿化区,两个所述人行道的外端均设置有绿化区。该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机动车道的雨水通过渗水口进入蓄渗区内进行储存,多余的雨水通过中转管留入排水管;人行道的雨水流入绿化区,对绿化区进行灌溉,多余的雨水也通过排水管排出,雨水利用率较高,透水明显,可进行储存和再利用,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0003]目前的城市道路铺装路面大多采用正常的铺装方式和透水砖进行透水,使得城市铺装对雨水利用不彻底,而且没有对于多余雨水进行储存再利用的处理,现有的城市道路铺装路面透水效果一般,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雨水利用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包括:
[0006]机动车道,所述路面设置有两条机动车道;
[0007]蓄渗区,两个所述机动车道之间和外侧均设置有蓄渗区;
[0008]人行道,外侧两个所述蓄渗区的外端均设置有人行道;
[0009]绿化区,两个所述人行道的外端均设置有绿化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机动车道的雨水通过渗水口进入蓄渗区内进行储存,多余的雨水通过中转管留入排水管;人行道的雨水流入绿化区,对绿化区进行灌溉,多余的雨水也通过排水管排出,雨水利用率较高,透水明显,可进行储存和再利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br/>[0012]图2为图2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的人行道剖视图。
[0014]图中:1、机动车道,2、蓄渗区,3、人行道,4、绿化区,5、渗水口,6、吸水碎石层,7、透水层,8、蓄水层,9、纤维封层,10、中转管,11、进水口,12、水阀,13、传输管一,14、传输管二,15、过滤器,1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包括:机动车道1,蓄渗区2,人行道3,绿化区4,路面设置有两条机动车道1;两个机动车道1之间和外侧均设置有蓄渗区2;外侧两个蓄渗区2的外端均设置有人行道3;两个人行道3的外端均设置有绿化区4,通过蓄渗区2进行储水。
[001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机动车道1的两端均设置有渗水口5,通过渗水口5,使机动车道1的表面的雨水流入蓄渗区2。
[001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人行道3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碎石层6,吸水碎石层6的底端设置有透水层7,透水层7的底端设置有蓄水层8,蓄水层8的底端设置有纤维封层9,通过纤维封层9增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
[001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蓄渗区2的底端设置有中转管10,中转管10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1,通过进水口11使雨水流入中转管10内。
[00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绿化区4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水阀12,水阀12的输出端设置有传输管一13的一端,传输管一13的另一端设置在中转管10的一端,通过水量传感器控制水阀12开关,将多余雨水排出绿化区4。
[002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中转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传输管二14的一端,传输管二14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器15,通过过滤器15,将雨水沉降过滤。
[002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机动车道1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6,过滤器15的底端设置在排水管16顶部,雨水通过排水管16排入储存系统,等待再利用。
[0023]本案的水阀为现有技术,只要水阀符合本案的要求均可。
[0024]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0025]下雨时,雨水通过渗水口5,从机动车道1的表面流入蓄渗区2,从进水口11流入中转管10;雨水通过吸水碎石层6流入到透水层7,再流入蓄水层8内,雨水进入绿化区4,多余的雨水通过水量传感器检测,通过水阀12从传输管一13流入中转管10内,再通过传输管二14进入过滤器15进行过滤沉降,使清洁水流入排水管16,进入储存系统内,实用性较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道(1),所述路面设置有两条机动车道(1);蓄渗区(2),两个所述机动车道(1)之间和外侧均设置有蓄渗区(2);人行道(3),外侧两个所述蓄渗区(2)的外端均设置有人行道(3);绿化区(4),两个所述人行道(3)的外端均设置有绿化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的两端均设置有渗水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的表面设置有吸水碎石层(6),所述吸水碎石层(6)的底端设置有透水层(7),所述透水层(7)的底端设置有蓄水层(8),所述蓄水层(8)的底端设置有纤维封层(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仁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