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管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99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管廊系统,包括热泵机组以及换热管道组,所述换热管道组包括控制管、埋地换热管以及非埋地换热管,所述控制管两端连通安装有多个非埋地换热管,所述埋地换热管相互连通设置在控制管的一侧,所述控制管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器和第一集水器,每个所述埋地换热管包括水平流通管以及换热循环管,所述换热循环管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水器和第二集水器。本系统是一种集排水、能量回收、能量利用于一体的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地上污水管换热和地下土壤、海洋或者河流内的现有能量换热回收结合,大大提高了换热以及能量回收效率,同时结合现有热泵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及用户的供暖、制冷一体化空调系统。供暖、制冷一体化空调系统。供暖、制冷一体化空调系统。

An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管廊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换热
,涉及城市管道换热技术,尤其是一种集成管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乃至全世界总耗能逐年增加,大量的消耗化石燃料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重要课题。因此,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大力开发成为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热泵技术,特别是将城市污水热能作为低品位热源/冷源进行供热/供冷的污水源热泵技术成为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0003]但是上述的这技术采用的污水换热管道均只是采用埋地式换热管,该换热方式均是只通过污水管接触式进行换热,这种换热技术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常年埋与地下,无法及时检测到哪根管线出现故障并且也无法及时进行维修,而且由于单一换热形式所消耗的能效还是较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进行及时检测维修控制的,且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系统。
[0004]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0005]1、城市污水与城市地源配合式换热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管廊系统,包括热泵机组以及换热管道组,热泵机组的用户端出水管连接用户管道供水管,用户管道回水管连接热泵机组的用户端回水管,热泵机组的换能端出水管通过一分水器连接换热管道组的进水端,热泵机组的换能端进水管通过一集水器连接换热管道组的回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组包括控制管、埋地换热管以及非埋地换热管,所述控制管两端均依次连通安装有多个非埋地换热管,所述埋地换热管相互连通设置在控制管的一侧,所述控制管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器和第一集水器,每个所述埋地换热管包括水平流通管以及同轴间隔螺旋缠绕在水平流通管外侧的换热循环管,所述换热循环管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水器和第二集水器,所述水平流通管的端部与非埋地换热管相连通,所述控制管、换热循环管、水平流通管以及非埋地换热管的内部以及周围空间均安装多组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分为上层:操作层,下层:污水层,对应操作层位置的管道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清水进口和回水出口;所述清水进口位于回水出口上部,所述清水进口一端的操作层内水平安装有第一分水器,回水出口一端的操作层内水平安装有第一集水器,所述第一分水器包括分水管、连接管、分散口以及分散管口,所述第一集水器包括集水管、连接管、集水口以及集水管口,所述分水管和集水管上分别制有多个分散口和多个集水口,管道本体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分散管口和集水管口,所述分散口和集水口均通过连接管与分散管口和集水管口一一对应相连通,每个相对应的分散管口和集水管口之间分别与一个埋地换热管的换热循环管两端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埋地换热管包括保护外壳、污水管道以及换热管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暄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旺源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