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771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分别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初至走时射线追踪、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根据面波走时、初至走时和反射走时的射线追踪数据以及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对联合层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根据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地提高了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表速度模型精度。表速度模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复杂构造区域,叠前深度偏移有助于提高地下构造的成像效果。但是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较为精确的速度场,现有技术建立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在近地表分辨率较低,不能很好的适应近地表的偏移层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用以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需要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在近地表分辨率较高,该方法包括:
[0004]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
[0005]重复执行以下步骤,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
[0006]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初至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
[0007]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重复执行以下步骤,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初至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根据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和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对联合层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根据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包括: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上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对叠前深度偏移道集进行剩余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和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包括:根据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中的射线路径与残差走时,建立面波走时层析矩阵;根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中的射线路径与残差走时,建立初至走时层析矩阵;根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中的走时和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确定反射波残差走时;根据反射波残差走时和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中的射线路径,建立反射走时层析矩阵;分别确定面波走时、初至走时和反射走时对应的权重;根据面波走时层析矩阵和面波走时对应的权重、初至走时层析矩阵和初至走时对应的权重、反射走时层析矩阵和反射走时对应的权重,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联合层析方程组采用如下公式表示:其中,ω
s
、ω
n
、ω
r
分别为面波走时、初至走时和反射走时对应的权重;A
s
、A
n
、A
r
分别为面波走时的射线路径、初至走时的射线路径和反射走时的射线路径;Δt
s
、Δt
n
、Δt
r
分别为面波走时的残差走时、初至走时的残差走时和反射走时的反射波残差走时。5.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银唐虎张小宝段鹏飞熊晶璇张恩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