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6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1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支撑座和滤光片,支撑座设有通光孔,滤光片固定于通光孔内,通光孔内还设有透明支撑部,透明支撑部固定于通光孔内,滤光片位于透明支撑部的一侧,透明支撑部用于支撑滤光片。其能防止摄像模组在做落摔等机械可靠性实验时滤光片底部碎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摄像头
,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摄像模组使用的常规支撑座(Holder),在支撑座中间会开一个通光孔,通光孔的孔壁上设有承载台,承载台用于承载滤光片,镜头安装在支撑座上,镜头收集的光线在经过滤光片过滤后,从支撑座的通光孔穿过,照射在感光芯片上,使感光芯片能够收集到光线,进行光电转化,最后输出照片。但是随着像素越来越大,使用的感光芯片的感光区域尺寸随之变大,导致镜头变大,镜头变大意味着需要收集的光线就越多,从而通光孔的直径需要变大,同步导致的是滤光片尺寸变大。由于滤光片尺寸较大,且滤光片仅仅通过其边缘的一圈连接在承载台上,而滤光片的中部没有支撑的部件,当做落摔等机械可靠性实验时,容易导致滤光片的中部出现碎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模组,防止摄像模组在做落摔等机械可靠性实验时滤光片底部碎裂。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支撑座和滤光片,支撑座设有通光孔,滤光片固定于通光孔内,通光孔内还设有透明支撑部,透明支撑部固定于通光孔内,滤光片位于透明支撑部的一侧,透明支撑部用于支撑滤光片。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通光孔的孔壁设有承载台,所述透明支撑部与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所述滤光片与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承载台设有第一内侧面,所述透明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与所述透明支撑部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明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承载台的厚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承载台设有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二内侧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透明支撑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承载台设有承载面,所述透明支撑部连接所述承载面,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通光孔轴线的一侧凹陷形成承载台阶,所述透明支撑部连接所述承载台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明支撑部沿所述通光孔的径向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线路板和感光芯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透明支撑部位于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透明支撑部与所述感光芯片上下间隔设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透明支撑部与滤光片均固定于通光孔内,且滤光片设置于透明支撑部的一侧,因此透明支撑部能够支撑滤光片,以防止摄像模组在做落摔等机械可靠性实验时滤光片的中部碎裂。而且,透明支撑部能透光,对光的穿透率影响较小,能够避免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上设置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组装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组装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支撑座和滤光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组装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上设置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组装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支撑座、透明支撑部和滤光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5,摄像模组包括支撑座11和滤光片12,支撑座11设有通光孔101,滤光片12固定于通光孔101内,通光孔101内还设有透明支撑部13,透明支撑部13固定于通光孔101内,滤光片12位于透明支撑部13的一侧,透明支撑部13用于支撑滤光片12。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透明支撑部13与滤光片12均固定于通光孔101内,且滤光片12设置于透明支撑部13的一侧,因此透明支撑部13能够支撑滤光片12,以防止摄像模组在做落摔等机械可靠性实验时滤光片12的中部碎裂。而且,透明支撑部13能透光,对光的穿透率影响较小,能够避免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进一步地,通光孔101的孔壁设有承载台14,透明支撑部13与承载台14固定连接,滤光片12与承载台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4绕通光孔101的轴线设置,承载台14的台面141沿通光孔101的径向延伸,滤光片12连接于承载台14的台面141上。进一步地,承载台14设有第一内侧面142,透明支撑部13连接于承载台14的第一内侧面1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侧面142沿通光孔101的轴线延伸。进一步地,滤光片12与承载台14之间通过粘胶层15固定在承载台14上,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滤光片12与承载台14通过螺孔与螺丝配合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粘胶层15沿着通光孔101径向宽度为0.2mm~0.4mm,优选地,粘胶层15的宽度为0.25、0.35mm。进一步地,若滤光片12与透明支撑部13之间存在粘胶间隙时。滤光片12与透明支撑部13之间的间隙可填充透明胶水,有利于提升透明支撑部13对滤光片12的支持强度;或者通过移动透明支撑部13与滤光片12底部相接触,能够在不改变透明支撑部13和滤光片12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提升透明支撑部13对滤光片12的支持强度,且不会对光的穿透率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支撑座11与透明支撑部13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1与透明支撑部1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使支撑座11与透明支撑部13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透明支撑部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承载台14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支撑部13的厚度越厚越影响本身的高透的效果。进一步地,承载台14的厚度为0.15mm~0.2mm,优选为0.17mm、0.18mm、0.19mm。进一步地,透明支撑部13沿通光孔101的径向设置。进一步地,摄像模组还包括线路板16和感光芯片17,支撑座11与线路板16固定连接,感光芯片17与线路板16电性连接,透明支撑部13位于感光芯片17与滤光片12之间,透明支撑部13与感光芯片17上下间隔设置。有利于对感光芯片17的拆卸、维修和更换。进一步地,摄像模组还包括镜头18和马达19,马达19连接在支撑座11上,镜头18与马达19连接,马达19可驱使镜头18沿着通光孔10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变焦。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9例如为音圈马达19,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支撑座11上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1)和滤光片(12),所述支撑座(11)设有通光孔(101),所述滤光片(12)固定于所述通光孔(101)内,所述通光孔(101)内还设有透明支撑部(13),所述透明支撑部(13)固定于所述通光孔(101)内,所述滤光片(12)位于所述透明支撑部(13)的一侧,所述透明支撑部(13)用于支撑所述滤光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1)和滤光片(12),所述支撑座(11)设有通光孔(101),所述滤光片(12)固定于所述通光孔(101)内,所述通光孔(101)内还设有透明支撑部(13),所述透明支撑部(13)固定于所述通光孔(101)内,所述滤光片(12)位于所述透明支撑部(13)的一侧,所述透明支撑部(13)用于支撑所述滤光片(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101)的孔壁设有承载台(14),所述透明支撑部(13)与所述承载台(14)固定连接,所述滤光片(12)与所述承载台(14)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4)设有第一内侧面(142),所述透明支撑部(13)连接于所述承载台(14)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与所述透明支撑部(13)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支撑部(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承载台(14)的厚度。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欢欢许杨柳邓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