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6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第一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一安装位,第一安装位沿第一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安装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第二配重组件与第一配重组件间隔设置,第二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二安装位,第二安装位沿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远离第一配重组件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与光伏组件组成的结构的整体外形,优化了其气动外形,降低了光伏组件表面风载荷体型系数,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的风吸载荷,并且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既相当于挡风板,又相当于配重块,简化了光伏组件支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技术介绍
分布式光伏电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并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建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支架,通过支撑柱将光伏组件固定于配重块上,避免光伏组件在风力作用下倾覆,然而风依然可以穿过光伏组件支架进入光伏组件的背面,导致光伏组件受到的风吸载荷较大,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安装要求,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支架,旨在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沿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沿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支架还包括:配重体,所述配重体设为多个,所述配重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连接;所述配重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固定于所述配重体上。优选地,多个所述配重体沿所述第一配重组件或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配重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的第二卡扣部,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所述第二配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其中之一为卡凸,另一个为卡槽,所述卡凸插入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组件、所述配重体和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配重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段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配重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配重段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位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和所述光伏组件围成一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为滑槽或者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包括低位台阶和高位台阶,所述低位台阶靠近所述中空腔体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为滑槽时,所述滑槽的槽口朝向所述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为台阶结构时,所述光伏组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低位台阶上。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为滑槽时,所述光伏组件的端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当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为台阶结构时,所述高位台阶相对于所述低位台阶的高度值大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值。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均与光伏组件贴合安装,减小了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与光伏组件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减少了风从第一配重组件或第二配重组件的正面进入光伏组件的背面的进风量,并且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均具有挡风的作用,减小了风吸载荷的体型系数,从而减小了风吸载荷,以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要求,以便用户选择合适的材料安装光伏组件,增加安装的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实现降低安装光伏组件的成本的目的,并且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支撑柱将光伏组件固定于配重块上的方案,提高了光伏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通过自身的重力,避免了光伏组件倾覆,即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既相当于挡风板,又相当于配重块,简化了光伏组件支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光伏组件支架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光伏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1中的光伏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第一配重段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第二配重段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配重体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第一配重组件1和第二配重组件2,第一配重组件1上设有第一安装位11,第一安装位11沿第一配重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安装位11用于贴合安装光伏组件8;第二配重组件2与第一配重组件1间隔设置,第二配重组件2上设有第二安装位21,第二安装位21沿第二配重组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位21用于贴合安装光伏组件8的远离第一配重组件1的一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配重组件1上设有第一安装位11,第二配重组件2上设有第二安装位21,第一安装位11和第二安装位21均用于安装光伏组件8,以通过第一配重组件1和第二配重组件2支撑光伏组件8;第一配重组件1与第二配重组件2间隔设置,第一安装位11沿第一配重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位21沿第二配重组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光伏组件8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1和第二安装位21上时,光伏组件8能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n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沿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n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沿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
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沿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
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上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沿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支架还包括:
配重体,所述配重体设为多个,所述配重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第二配重组件连接;
所述配重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固定于所述配重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配重体沿所述第一配重组件或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所述第二配重组件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的第二卡扣部,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和所述第二配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其中之一为卡凸,另一个为卡槽,所述卡凸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海峰祝水星张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