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建锡专利>正文

气压水瓶防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5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压水瓶防垢装置,包括浮球(1)和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浮球(1)为中心带有可穿过出水管(4)的孔(5)的空心体,所说的导管(2)为可盘绕在出水管(4)上的盘状软管,导管(2)的上端作为进水口连接在浮球(1)上,导管(2)的下端通过底帽(3)与出水管(4)的进水口相连。(*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气压水瓶,具体涉及一种气压水瓶防垢装置。目前使用的气压水瓶出水装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每次压水时总是先将水瓶底部的水压出,这样,瓶底沉淀物也被同时带出,直接影响了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虽然已有人对此结构进行了改进,但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防垢效果不理想;需要对已有气压水瓶或生产厂生产工艺改造,因此,在推广应用中受到条件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垢效果理想、不需改变现有气压瓶结构、使用安装简便的气压水瓶防垢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浮球和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浮球为中心带有可穿过现有气压水瓶出水管的孔的空心体,所说的导管为可盘绕在出水管上的盘状软管,导管的上端作为进水口连接在浮球上,导管的下端通过底帽与出水管的进水口相连。气压瓶内注入水后浮球随水位上升,同时带动导管上升,这样,进水口始终处于上水位,每次压水时均可确保水质的清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防垢效果好、制造容易、成本低、不需改变气压瓶原有结构、使用安装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气压水瓶。此外,本装置还适用于压取食用油及压取其它有沉积物的食用液体。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气压水瓶除垢装置示意图,图2浮球示意图,图3浮球主视图,图4浮球俯视图,图5底帽示意图,图6底帽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包括浮球1、导管2、底帽3和出水管4,其中出水管4是气压水瓶原有的部件。公知的出水管4的进水口在瓶底,因此,现有的气压瓶总是先将瓶底沉积的水垢等压出瓶外,影响饮用。本技术中出水管4不作改动,其进水口为导管2的上端,该进水口总是被浮球1定位在水面上,因此,可以保持出水的清洁。图2~图4为浮球形状结构示意图,它为一个空心体,中心带孔5,安装时套在出水管4上,以使浮球1能稳定地上下浮动,导管2能规则地伸缩。浮球1的外径不大于气压瓶口的内径,中心孔5的直径大于出水管4的外径,以利安装和正常工作,浮球的高度以满足其浮力能带动导管上升为准。浮球的形状可以是球形,也可以是圆柱形。浮球上可以设有带孔7的板6,导管2的上端连接在孔7中作为进水口。图2给出的是一种浮球的仰视图,图3为半剖的主视图,图4为半剖的俯视图。本技术的导管2可制成盘蛇状,以便伸缩,其内径最好与原有的出水管4内径相同,材质要软、耐压。图5、图6为底帽3形状、结构示意图,其作用主要是用作导管2与出水管4之间的连接件,若不用底帽,导管直接与出水管相接,当浮球带动导管上升时,导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容易折扁,影响出水量。图5为一种底帽的半剖主视图,图6为俯视图,底帽3的上端8套装在出水管4的进水口上,其下端9则与导管2的下端连接。底帽3的形状也可以作成普通的弯头形状,其功能主要是改变导管与出水管间的连接角度。浮球、导管、底帽应选用耐高温、无毒、无味的塑料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水瓶防垢装置,包括浮球(1)和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浮球(1)为中心带有可穿过出水管(4)的孔(5)的空心体,所说的导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锡
申请(专利权)人:吴建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