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512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包括公共母排组件,所述公共母排组件包括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所述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叠层布置,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公共正极母排和公共负极母排之间。所述功率母排汇流结构的公共正极母排和公共负极母排呈叠层布置,并通过第一绝缘体实现电气隔离;然后采用母排顶部布局的方式,安装到逆变单元中,然后再与多个模块母排同极导通,实现并联汇流功能,本申请在深度方向占用空间小、布局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
技术介绍
逆变单元作为变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实现DC/AC变换,从而控制电机工作电源的频率,实现电机控制,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电梯、起重、挖掘等使用电力拖动的各个行业,目前市场上的逆变单元大都采用三相独立模块化设计,由此则需要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实现三相模块同极之间的并联,即把三相模块正极母排都连接到公共正极母排,把三相模块负极母排都连接到公共负极母排。现有应用中母排主要有二种布局方式,一是母排正面布局,当母排正面布局时主要存在问题是三相模块母排之间不相互独立,一个模块拆装维护时需要拆除整个母排,维护操作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二是母排顶部布局,当母排顶部布局时现有结构主要将正负母排前后错开,此方式会占用深度方向的大部分空间,则单元内部的空间就不能被充分利用,且深度太深,维护操作也非常受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方向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的功率母排汇流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共母排组件,所述公共母排组件包括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所述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叠层布置,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公共正极母排和公共负极母排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共母排组件,所述公共母排组件包括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所述公共正极母排、公共负极母排和第一绝缘体叠层布置,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公共正极母排和公共负极母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母排汇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模块母排组件,所述模块母排组件与公共母排组件垂直布置,所述模块母排组件包括模块正极母排和模块负极母排,所述模块正极母排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在公共母排组件上,并与公共正极母排相导通,所述模块负极母排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在公共母排组件上,并与公共负极母排相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母排组件还包括过渡搭接母排、过孔导电柱和第二绝缘体,所述过渡搭接母排叠层设置在公共母排组件上,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在过渡搭接母排和公共母排组件之间,所述模块正极母排和过渡搭接母排直接接触导通,所述公共正极母排和过渡搭接母排通过过孔导电柱间接接触导通,所述过孔导电柱套设在第一紧固螺栓上;所述模块负极母排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在公共负极母排上,并实现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母排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母排组件还包括过渡搭接母排、过孔导电柱和第二绝缘体,所述过渡搭接母排叠层设置在公共母排组件上,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在过渡搭接母排和公共母排组件之间,所述模块正极母排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在公共正极母排上,并实现导通,所述模块负极母排和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广越杨林丰曹晓生朱善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