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48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所述蓄电池外壳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机构,所述蓄电池外壳的上端对应设有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的下端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填充机构的上端的表面中部穿孔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填充机构的下端底面上对应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外壳。通过连接机构内部的漏斗结构,使得当电解液内部的电解液注入适当或刚刚过量时,其多余的小部分电解液充填在连接机构的内部,使得连接机构内部下端的压力增大,抑制来自上端的电解液的继续注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解液
,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液是化学电池、电解电容等使用的介质(有一定的腐蚀性),为他们的正常工作提供离子。并保证工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现有的蓄电池在加工生产时,需要注入电解液以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而传统的蓄电池充填电解质由于各个电解液腔内部的剩余电解液的量都各不相同,使得通过机器注入时,会导致部分电解液腔内部电解液的溢出,导致电解液的消耗增加,而由人工注入,需要单独的对各个电解液腔进行填充,比机械注入费时。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所述蓄电池外壳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机构,所述蓄电池外壳的上端对应设有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的下端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填充机构的上端的表面中部穿孔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填充机构的下端底面上对应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外壳。优选地,所述填充机构的内部前后两侧的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在储液管的中部,所述储液管的下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下端穿孔连接在固定外壳的下端。优选地,所述蓄电池外壳的内部分隔有若干电解液腔,所述连接机构的下端穿孔连接在电解液腔的内部。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的顶端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连接机构的左右两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偏转板,所述偏转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的下端。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与蓄电池外壳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防漏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得填充机构可以直接通过将出液管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上端的贯穿槽内,即可实现填充机构和电解液腔的连接,且连接机构能够有效的防止当电解液注入过量时电解液的溢出。2、本实用的突出特点在于:通过连接机构内部的漏斗结构,使得当电解液内部的电解液注入适当或刚刚过量时,其多余的小部分电解液充填在连接机构的内部,使得连接机构内部下端的压力增大,抑制来自上端的电解液的继续注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11蓄电池外壳、12电解液腔、2填充机构、21进液管、22储液管、23固定外壳、231出液管、3连接机构、31贯穿槽、32固定件、33防漏圈、34固定支架、341偏转板、34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11,蓄电池外壳11的内部由若干隔板将蓄电池外壳11的内部分隔为若干电解液腔12,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机构3,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对应设有填充机构2,填充机构2的下端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3的上端,填充机构2的上端的表面中部穿孔连接有进液管21,填充机构2的下端底面上对应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外壳23。填充机构2的内部前后两侧的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液管22,储液管22将电解液均匀分配至各出液管231,出液管231的数量为五个,固定外壳23的数量对应为五个,进液管21的下端连通在储液管22的中部,储液管22的下端连通有出液管231,出液管231的下端穿孔连接在固定外壳23的下端。蓄电池外壳11的内部分隔有若干电解液腔12,蓄电池外壳11的内部由若干隔板将蓄电池外壳11的内部分隔为若干电解液腔12,连接机构3的下端穿孔连接在电解液腔12的内部。连接机构3的顶端开设有贯穿槽31,出液管231的下端穿孔契合连接在贯穿槽31的内部,连接机构3的左右两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32,连接机构3的左右两侧壁面上开设有活动槽,固定件32固定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固定件32由弹簧和接触块组成,接触块固定连接在弹簧的外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底面上,接触块的外侧壁面为弧形,连接机构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34,固定支架34的上端固定有转杆,偏转板341转动连接在转杆上,固定支架3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偏转板341,偏转板3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42,弹簧3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34的下端,连接机构3的下端为漏斗形结构,连接机构3与蓄电池外壳1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防漏圈33。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该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在使用时,由上端的填充机构2带动下端的固定外壳23向下移动,使得固定外壳23内部固定的出液管231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3上端的贯穿槽31的内部,出液管231进入连接机构3内部后,向两侧压缩固定件32,使得固定件32在出液管231契合连接后,对其存在固定的作用,由进液管21将电解液注入储液管22内,由储液管22将电解液均匀分配至下端连通的出液管231的内部,由出液管231将电解液注入电解液腔12内,此时由于电解液具有一定的重力,压缩偏转板341下端的弹簧342,带动偏转板341像下侧偏转,使得电解液得以注入电解液腔12,在出液管231与连接机构3契合连接并向其中注入电解液时,由于初始时,电解液腔12的内部无电解液,随着电解液的注入,电解液在电解液腔12内逐渐淹没进入连接机构3的内部,使得电解液腔12内部的压力增大,出液管231注入电解液受到压力的作用,难以再继续注入,且在电解液腔12内部压力增大时,即电解液腔12内部的电解液进入连接机构3的内部时,反方向推动偏转板341,使得电解液继续注入的通道关闭,当某个电解液腔12内部停止注入电解液后,由于进液管21的速率不变,导致其余的出液管231注入电解液的速率增大,实现电解液注入的速率增快。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11),所述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机构(3),所述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对应设有填充机构(2),所述填充机构(2)的下端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3)的上端,所述填充机构(2)的上端的表面中部穿孔连接有进液管(21),所述填充机构(2)的下端底面上对应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外壳(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11),所述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机构(3),所述蓄电池外壳(11)的上端对应设有填充机构(2),所述填充机构(2)的下端契合连接在连接机构(3)的上端,所述填充机构(2)的上端的表面中部穿孔连接有进液管(21),所述填充机构(2)的下端底面上对应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外壳(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液智能装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机构(2)的内部前后两侧的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液管(22),所述进液管(21)的下端连通在储液管(22)的中部,所述储液管(22)的下端连通有出液管(231),所述出液管(231)的下端穿孔连接在固定外壳(23)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善林余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