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及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46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太阳电池及电池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太阳电池包括N型硅基底、发射极层、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氧化铝界面层、铝电极以及第一电极;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中的金属的氧亲和力小于铝的氧亲和力;第一电极位于发射极层上;金属氧化物钝化层、铝电极层叠设置,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与铝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后,生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氧化铝界面层。铝电极中的铝抢夺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中的氧,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铝界面层,无需使用自燃、爆炸性的硅烷和有毒的气体,且金属氧化物钝化层的导电性好,N型硅基底与金属氧化物钝化层形成的异质结的接触电阻率低,钝化质量好,提高了电池的电流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电池及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电池及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采用载流子选择接触的太阳电池能够降低加工温度,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应用广泛。目前,太阳电池中,载流子选择接触部分通常采用自燃、爆炸性的硅烷和有毒的硼/磷气体前体制作得到。上述太阳电池的制作工程中,安全性能差,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电池及电池组件,旨在解决制作载流子选择接触的太阳电池安全性能差,工艺复杂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包括:N型硅基底、发射极层、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氧化铝界面层、铝电极以及第一电极;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中的金属的氧亲和力小于铝的氧亲和力;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射极层上;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所述铝电极层叠设置,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与所述铝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后,生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氧化铝界面层;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两者中的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另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或,所述发射极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硅基底、发射极层、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氧化铝界面层、铝电极以及第一电极;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中的金属的氧亲和力小于铝的氧亲和力;/n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射极层上;/n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所述铝电极层叠设置,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与所述铝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后,生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氧化铝界面层;/n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两者中的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另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或,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分别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硅基底、发射极层、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氧化铝界面层、铝电极以及第一电极;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中的金属的氧亲和力小于铝的氧亲和力;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射极层上;
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所述铝电极层叠设置,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与所述铝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后,生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氧化铝界面层;
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两者中的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另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或,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分别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选自:氧化钛层、氧化铬层、氧化镓层、氧化锌层中的至少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射极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两者中的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另一个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且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的情况下,所述铝电极覆盖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的整个背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的厚度为1nm-2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钝化掩膜层;所述钝化掩膜层与所述金属氧化物钝化层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刘继宇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