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25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包括玻璃基板、扩散层、量子点光转换层、粘接层和光学膜;扩散层设置在玻璃基板的出光面上,量子点光转换层附着于扩散层上,光学膜通过粘接层粘接在量子点光转换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将量子点一体式嵌入玻璃扩散板内部,减少量子膜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量子膜的使用,产品厚度更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色域高,嵌入的量子点光转换层可以提高色域30%,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
本技术涉及扩散板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扩散板通常采用PMMA、PC、PS、PP等基材中添加无机或有机光扩散剂作为散射粒子,使光线在经过散射层时不断地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射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但PMMA、PC、PS、PP等塑胶材料,他们都有吸湿膨胀、受热弯曲、受冷收缩的共性,尺寸较小的扩散板变化不大,但大尺寸的扩散板变化明显,单独支撑使用时,材质较软,支撑力不够容易产生前拱后翘。扩散板的光源一般是白光或蓝光,蓝光需要激发红色与绿色光转换单元,并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蓝光作为光源的扩散板相对白光作为光源的扩散板的色域更高,但需要引入光转换单元。目前使用最多的光转换单元主要有量子点和荧光粉,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晶体,由半导体材料组成。相较于荧光粒子,量子点纳米材料有很多优势,如量子点在较窄的波长带能产生更密集的光且稳定性高,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区荧光发射性质,激发谱连续分布、荧光峰位置可随其物理尺寸进行调控等。一般扩散板需要搭配量子点膜片来实现,量子点膜片增加扩散板厚度,且增加扩散板组装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塑料扩散板耐候性较差,常规量子点膜片增加扩散板厚度,且增加加工成本,提出了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本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色域更高,色彩表现力更佳,厚度更薄,加工成本更低。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扩散层、量子点光转换层、粘接层和光学膜;所述的扩散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的出光面上,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附着于所述扩散层上,所述的光学膜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上。本技术将量子点一体式嵌入玻璃扩散板的内部,减少量子膜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且由于减少了量子膜的使用,使得本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的厚度大幅减少。另外,本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通过设置所述粘接层,即起到了粘接所述光学膜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隔绝水分与氧气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量子点的稳定性,解决了量子点怕水氧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的扩散层是由光扩散材料涂覆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固化形成。所述的光扩散材料附着于所述玻璃基板的出光面上,经固化后增加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的粘接力,所述的扩散层可以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出光更均匀。进一步地,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是由量子点分散于硅胶油墨或UV胶中并涂覆于所述扩散层上经固化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与玻璃基板的粘接力不够,光扩散材料还可以作为介质提高与玻璃基板的粘接力,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基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光散射效果的散射花纹。优选地,所述的玻璃基板可以是平板玻璃,也可以是花纹玻璃。优选地,在所述玻璃基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散射花纹,可以进一步提高入射光线的散射效果,使出光更均匀。具体的,所述的散射花纹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背离所述扩散层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的扩散层的厚度为30-80μm;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厚度为5-40μm。进一步地,所述的粘接层的材质为光学胶。优选地,所述光学胶的透光率高,且粘结强度较好,可在室温下固化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将量子点一体式嵌入玻璃扩散板的内部,减少量子膜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且由于减少了量子膜的使用,使得产品厚度大幅减少。本技术通过光学胶,即起到了将光学膜粘接在量子点光转换层上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隔绝水分与氧气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的稳定性,解决了量子点怕水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扩散层增加与玻璃基板之间的粘接力,且可以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出光更加均匀。另外硅胶油墨或UV胶与玻璃基板的粘接力不够,扩散层可以作为粘接介质提高与玻璃基板的粘接力,提高使用寿命。(2)本技术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色域更高(嵌入量子点光转换层可以提高色域30%),色彩表现力更佳,厚度更薄,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玻璃基板、2扩散层、3量子点光转换层、4粘接层、5光学膜、6散射花纹、21扩散粒子、31量子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包括玻璃基板1、扩散层2、量子点光转换层3、粘接层4和光学膜5;所述的扩散层2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出光面上,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附着于所述扩散层2上,所述的光学膜5通过所述粘接层4粘接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3上(所述的粘接层4的材质是光学胶);所述的扩散层2是由光扩散材料涂覆在所述玻璃基板1上固化形成(扩散层2中含有扩散粒子21);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是由量子点31分散于UV胶中并涂覆于所述扩散层2上经固化形成的。作为优选,所述的玻璃基板1的入光面上设置有散射花纹6,所述的散射花纹6用于增加入射光的散射效果。优选地,上述扩散层2的厚度设置为60μm、量子点光转换层3的厚度设置为20μm。采用蓝色光源测试实施例1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色域(sRGB)和使用寿命,具体见表1。实施例2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包括玻璃基板1、扩散层2、量子点光转换层3、粘接层4和光学膜5;所述的扩散层2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出光面上,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附着于所述扩散层2上,所述的光学膜5通过所述粘接层4粘接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3上(所述的粘接层4的材质是光学胶);所述的扩散层2是由光扩散材料涂覆在所述玻璃基板1上固化形成(扩散层2中含有扩散粒子21);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是由量子点31分散于硅胶油墨中并涂覆于所述扩散层2上经固化形成的。作为优选,所述的玻璃基板1的入光面上设置有散射花纹6,所述的散射花纹6用于增加入射光的散射效果。优选地,上述扩散层2的厚度设置为30μm、量子点光转换层3的厚度设置为10μm。采用蓝色光源测试实施例2的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色域(sRGB)和使用寿命,具体见表1。对比例1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包括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1)、扩散层(2)、量子点光转换层(3)、粘接层(4)和光学膜(5);所述的扩散层(2)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出光面上,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附着于所述扩散层(2)上,所述的光学膜(5)通过所述粘接层(4)粘接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1)、扩散层(2)、量子点光转换层(3)、粘接层(4)和光学膜(5);所述的扩散层(2)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出光面上,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层(3)附着于所述扩散层(2)上,所述的光学膜(5)通过所述粘接层(4)粘接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层(2)是由光扩散材料涂覆在所述玻璃基板(1)上固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光转换玻璃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文静林俊良叶茂村林金汉林金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