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24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导电圆盘、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承载座、上盖体及下盖体,承载座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电圆盘的第一凹槽,承载座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一贯穿孔;上盖体,设置在承载座上表面,上盖体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同轴心的第二凹槽,第一电极柱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下盖体设置在承载座下表面,下盖体顶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同轴心的第三凹槽,第二电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其顶端穿过第一贯穿孔并与所述圆形区域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可以保证第一电极、导电圆盘及第二电极上下同轴贴附,试验位置保证一致性,从而可以直观的获得试样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试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绝缘,就是使用不导电的物质将带电体隔离或包裹起来,以对触电起保护作用的一种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产品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但其产品的绝缘要求是非常高的,虽然市场上现有的表面绝缘材料品种很多,性能比较单一,其用途针对性很强,但还不能做到防潮、防腐、耐高温、绝缘的要求,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不够,限制着电器、电机行业的发展。绝缘漆在这样的需要下应运而生。绝缘漆主要用于浸渍电机、电器的线圈和绝缘零部件,填充其空隙和微孔,在晾干或加热烘干后,使被浸物骨骺结成一个密实的整体,从而提高其击穿强度、机械性能及耐潮、耐热、导热和抗氧化等性能。现阶段,很多电气产品都需要涂覆特殊的绝缘漆,这些绝缘漆是为了满足电气产品整体绝缘、耐热及导热等性能,为了进行绝缘漆耐高压击穿性能测试,通常需要将绝缘漆涂覆在已开发的电气产品上,然后进行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然而,电气产品形状复杂,在进行绝缘漆电压抗击穿试验时,测试点电极选择位置差异性较大,且人工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不同的测试点绝缘漆击穿状况不一致,无法准确、直观的获取绝缘漆实际耐电压击穿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可以准确、直观的获取绝缘漆实际耐电压击穿能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导电圆盘,所述导电圆盘具有第一面及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的中心处具有圆形区域,圆形区域外侧设置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的外边缘延伸至导电圆盘的周壁,所述第一面、导电圆盘周壁及环形区域用于涂覆待测绝缘漆漆膜;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柱及第一接线部;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柱及第二接线部;承载座,其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导电圆盘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承载座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一贯穿孔;上盖体,设置在承载座上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卡扣连接,所述上盖体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同轴心的第二凹槽,所述上盖体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相连通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电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其底端与所述导电圆盘的第一面相接触,第一接线部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下盖体,设置在承载座下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卡扣连接,所述下盖体顶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同轴心的第三凹槽,所述下盖体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三凹槽相连通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电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其顶端穿过第一贯穿孔并与所述圆形区域相接触,所述第二接线部穿过所述第三贯穿孔,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上盖体、承载座及下盖体均设置为透明材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柱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圆形区域的面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下盖体顶面中心处设置有柱形凸起,所述承载座底面设置有用于柱形凸起插入的圆筒腔,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柱形凸起顶面中心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底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电极上下移动的弹性装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环形板、导向杆及弹簧,所述第三凹槽底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下方设置有贯穿所述下盖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环形板设置第三凹槽底面,所述导向杆插设与第二通孔中,其上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环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导向杆的下端穿过第二通孔并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弹簧位于第一通孔内,并套设与导向杆上。优选的,所述承载座顶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切的弧形凹槽。优选的,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个卡座及两个搭扣,所述卡座固定安装在承载座侧壁上,两个所述搭扣分别设置在上盖体及下盖体侧壁上,且分别用于与卡座卡扣连接。本技术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公开的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通过设置导电圆盘,并在导电圆盘的第一面、导电圆盘周壁及环形区域涂覆待试样绝缘漆漆膜,通过设置承载座,并在承载座顶面中心设置第一凹槽,可以将导电圆盘放置到第一凹槽中,通过承载座上表面设置上盖体,并在上盖体底面设置与第一凹槽同轴的第二凹槽,可以使第一电极容纳于第二凹槽中,保证第一电极与导电圆盘上的第一面同轴接触,通过在承载座下表面设置下盖体,并在下盖体顶面设置与第一凹槽同轴的第三凹槽,可以将第二电极容纳于第三凹槽中,并通过承载座底面的第一贯穿孔使得第二电极与导电圆盘上的圆形区域同轴接触,由此,保证第一电极、导电圆盘及第二电极上下同轴贴附,试验位置保证一致性,避免电极位置差异引起在试验过程中导致尖端放电击穿影响绝缘漆真实性能测试,通过第一接线部及第二接线部连接电源,可以持续向试样绝缘漆施加电压,从而可以直观的获得试样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性能。(2)通过上盖体、承载座及下盖体均设置为透明材质,可以更加直观的观测到导电圆盘上绝缘漆漆膜电压击穿情况。(3)通过在第三凹槽底面设置弹性装置,可以使第二电极在与导电圆盘底面的圆形区域贴附更加紧密,避免产生接触间隙,造成试验误差。(4)通过在承载座侧壁设置一个卡座,并在上盖体及下盖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搭扣,可以分别将搭扣与卡座进行卡扣连接,进而实现上盖体、下盖体分别与承载座锁紧,从而保证第一电极、导电圆盘及第二电极在上下同轴设置的前提下,相互紧密贴附,以便绝缘漆进行直观准确的耐电压击穿性能测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公开的导电圆盘、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承载座、上盖体及下盖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承载座、上盖体及下盖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导电圆盘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承载座4、上盖体5及下盖体6。导电圆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电圆盘(1),所述导电圆盘(1)具有第一面(11)及与第一面(11)相对的第二面(12),所述第二面(12)的中心处具有圆形区域(121),圆形区域(121)外侧设置有环形区域(122),所述环形区域(122)的外边缘延伸至导电圆盘(1)的周壁,所述第一面(11)、导电圆盘(1)周壁及环形区域(122)用于涂覆待测绝缘漆漆膜;/n第一电极(2),包括第一电极柱(21)及第一接线部(22);/n第二电极(3),包括第二电极柱(31)及第二接线部(32);/n承载座(4),其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凹槽(41),所述导电圆盘(1)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41)内,所述承载座(4)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相连通的第一贯穿孔(42);/n上盖体(5),设置在承载座(4)上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4)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4)卡扣连接,所述上盖体(5)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同轴心的第二凹槽(51),所述上盖体(5)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51)相连通得第二贯穿孔(52),所述第一电极柱(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51)内,其底端与所述导电圆盘(1)的第一面(11)相接触,第一接线部(22)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52),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n下盖体(6),设置在承载座(4)下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4)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4)卡扣连接,所述下盖体(6)顶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同轴心的第三凹槽(61),所述下盖体(6)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三凹槽(61)相连通的第三贯穿孔(62),所述第二电极柱(31)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61)内,其顶端穿过第一贯穿孔(42)并与所述圆形区域(121)相接触,所述第二接线部(32)穿过所述第三贯穿孔(62),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圆盘(1),所述导电圆盘(1)具有第一面(11)及与第一面(11)相对的第二面(12),所述第二面(12)的中心处具有圆形区域(121),圆形区域(121)外侧设置有环形区域(122),所述环形区域(122)的外边缘延伸至导电圆盘(1)的周壁,所述第一面(11)、导电圆盘(1)周壁及环形区域(122)用于涂覆待测绝缘漆漆膜;
第一电极(2),包括第一电极柱(21)及第一接线部(22);
第二电极(3),包括第二电极柱(31)及第二接线部(32);
承载座(4),其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凹槽(41),所述导电圆盘(1)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41)内,所述承载座(4)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相连通的第一贯穿孔(42);
上盖体(5),设置在承载座(4)上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4)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4)卡扣连接,所述上盖体(5)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同轴心的第二凹槽(51),所述上盖体(5)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51)相连通得第二贯穿孔(52),所述第一电极柱(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51)内,其底端与所述导电圆盘(1)的第一面(11)相接触,第一接线部(22)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52),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下盖体(6),设置在承载座(4)下表面,其一端与承载座(4)铰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4)卡扣连接,所述下盖体(6)顶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1)同轴心的第三凹槽(61),所述下盖体(6)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三凹槽(61)相连通的第三贯穿孔(62),所述第二电极柱(31)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61)内,其顶端穿过第一贯穿孔(42)并与所述圆形区域(121)相接触,所述第二接线部(32)穿过所述第三贯穿孔(62),用于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漆耐电压击穿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5)、承载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炜苟育民任宗杰马昱郑伟陈俊朱未波王友为毛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欣远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