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94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包括包括焚烧炉本体和气体总管道,所述焚烧炉本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蓄热层和分配室,所述蓄热层和分配室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区,所述气体总管道和所述分配室的每个所述扇区之间均设置有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且所述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排气阀和吹扫阀,所述蓄热层中每个所述扇区内的中间设置有主蓄热体,所述主蓄热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副蓄热体,所述副蓄热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一,所述主蓄热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二,所述气体通孔二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体通孔一的截面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焚烧炉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
技术介绍
蓄热焚烧炉的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可燃废气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和水,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废气分解效率达到99%以上。在有机废气净化诸方法中,蓄热燃烧法是目前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VOCs废气治理方法。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蓄热焚烧炉为了能够将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通常采用三室、五室甚至七室来放置蓄热体。所以装置整体的体积非常大,需要占用很大的用地面积,同时由于装置体积大,工作人员对装置的维护也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采用单室中的若干扇区轮流进行进气和排气,实现余热二次回收利用,并且降低装置的整体占地面积。另外,蓄热层采用分层结构,使废气进入时能更充分地进行预热;并且净化气体排出时蓄热体能更好的将净化气体中的热量吸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和气体总管道,所述焚烧炉本体位于气体总管道的上方,所述焚烧炉本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蓄热层和分配室,所述蓄热层和分配室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区,所述气体总管道和所述分配室的每个所述扇区之间均设置有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且所述进气管、排气管和吹扫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排气阀和吹扫阀,所述蓄热层中每个所述扇区内的中间设置有主蓄热体,所述主蓄热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副蓄热体,所述主蓄热体与其上下两侧的所述副蓄热体之间均设置有流通间隔,所述副蓄热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一,所述主蓄热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二,所述气体通孔二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体通孔一的截面面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蓄热体和副蓄热体均能够和气体进行换热,大部分的热量主要储存在主蓄热体中,而小部分储存在副蓄热体内,副蓄热体能够防止主蓄热体中的热量向上下两侧散失。气体通过副蓄热体的时间远短于通过主蓄热体的时间,从而气体通过副蓄热体能非常流畅地进入到蓄热层内,并且进行初步的热交换,然后再进入到主蓄热体中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使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蓄热体的长度为副蓄热体长度的10~15倍,所述气体通孔一和气体通孔二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多边形,所述气体通孔一的截面面积为所述气体通孔二的截面面积的20~30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蓄热体的长度更长,气体通过主蓄热体时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能够和主蓄热体进行充分换热,使余热进行更充分利用,提高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主蓄热体上的气体通孔二远小于副蓄热体上的气体通孔一,气体在经过主蓄热体时速度更慢,且气体和主蓄热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气体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换热,提高余热的利用率。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体通孔一和气体通孔二的内壁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若干环形槽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使气体通孔一和气体通孔二的内部不均匀,废气在流通时能减缓流通速率从而增加流通时间,提高余热的利用率。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环形槽上下两侧的外边缘设置有弧形倒角,所述若干环形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凸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倒角能对气体流通时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气体对环形槽造成冲击而对蓄热体造成破坏。凸起能增加气体和蓄热体的接触面积,使换热更充分,进一步提高余热的利用率。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形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使气体流经时更好地进行换热。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蓄热体和副蓄热体均为陶瓷蓄热体,所述气体通孔一和气体通孔二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陶瓷蓄热体具有低热膨胀性、比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导热性能好和耐热冲击好等特性。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间隔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流通间隔的大小为0.2~0.5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减少热量通过焚烧炉本体的侧壁而散失,同时流通间隔能够使气体从副蓄热体进入主蓄热体时有空间进行缓冲,使气体能更加均匀地进入到主蓄热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焚烧炉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G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H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4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2中B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焚烧炉本体;2、气体总管道;3、燃烧室;4、蓄热层;5、分配室;6、扇区;7、进气管;8、排气管;9、吹扫管;10、进气阀;11、排气阀;12、吹扫阀;13、主蓄热体;14、副蓄热体;15、流通间隔;16、气体通孔一;17、气体通孔二;18、环形槽;19、弧形倒角;20、凸起;21、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参考图1至图8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1和气体总管道2,焚烧炉本体1位于气体总管道2的上方,焚烧炉本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3、蓄热层4和分配室5。蓄热层4和分配室5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区6,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七个扇区6。气体总管道2和分配室5的每个扇区6之间均设置有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且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10、排气阀11和吹扫阀12。工作人员通过控制进气阀10、排气阀11和吹扫阀12使七个扇区6轮换交替作为进气扇区6、排气扇区6和吹扫扇区6,且维持进气扇区6的数量为三个,排气扇区6的数量为三个,吹扫扇区6的数量为一个。蓄热层4中每个扇区6内的中间设置有主蓄热体13,主蓄热体1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副蓄热体14。主蓄热体13和副蓄热体14均能够和气体进行换热,大部分的热量主要储存在主蓄热体13中,而小部分储存在副蓄热体14内,副蓄热体14能够防止主蓄热体13中的热量向上下两侧散失。气体通过副蓄热体14的时间远短于通过主蓄热体13的时间,从而气体通过副蓄热体14能非常流畅地进入到蓄热层4内,并且进行初步的热交换,然后再进入到主蓄热体13中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使余热进行充分利用。主蓄热体13和副蓄热体14均为陶瓷蓄热体,陶瓷蓄热体具有低热膨胀性、比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导热性能好和耐热冲击好等特性。主蓄热体13的长度为副蓄热体14长度的10~15倍,主蓄热体13的长度更长,气体通过主蓄热体13时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能够和主蓄热体13进行充分换热,使余热进行更充分利用,提高装置的热回收效率。主蓄热体13与其上下两侧的副蓄热体14之间均设置有流通间隔15,流通间隔15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1,流通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1)和气体总管道(2),所述焚烧炉本体(1)位于气体总管道(2)的上方,所述焚烧炉本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3)、蓄热层(4)和分配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4)和分配室(5)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区(6),所述气体总管道(2)和所述分配室(5)的每个所述扇区(6)之间均设置有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且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10)、排气阀(11)和吹扫阀(12),所述蓄热层(4)中每个所述扇区(6)内的中间设置有主蓄热体(13),所述主蓄热体(1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副蓄热体(14),所述主蓄热体(13)与其上下两侧的所述副蓄热体(14)之间均设置有流通间隔(15),所述副蓄热体(14)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一(16),所述主蓄热体(13)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二(17),所述气体通孔二(17)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体通孔一(16)的截面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1)和气体总管道(2),所述焚烧炉本体(1)位于气体总管道(2)的上方,所述焚烧炉本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3)、蓄热层(4)和分配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4)和分配室(5)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扇区(6),所述气体总管道(2)和所述分配室(5)的每个所述扇区(6)之间均设置有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且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和吹扫管(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10)、排气阀(11)和吹扫阀(12),所述蓄热层(4)中每个所述扇区(6)内的中间设置有主蓄热体(13),所述主蓄热体(1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副蓄热体(14),所述主蓄热体(13)与其上下两侧的所述副蓄热体(14)之间均设置有流通间隔(15),所述副蓄热体(14)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一(16),所述主蓄热体(13)内部开设有若干竖直设置且规则排列的气体通孔二(17),所述气体通孔二(17)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气体通孔一(16)的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蓄热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主蓄热体(13)的长度为副蓄热体(14)长度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军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绿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