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49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包括管道、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传导介质,管道与待测基坑冠梁的轮廓形状相同,管道埋设在基坑冠梁内,管道的内壁上布置多个信号发生装置,每个信号发生装置分别通过信号传导介质与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每根信号传导介质均紧贴管道内壁布置。有益效果为:操作便捷,大大节省人力和减少失误及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冠梁水平位移常用的测量装置存在操作繁琐,精度差,人为误差较大,人为误差或失误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包括管道、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传导介质,管道与待测基坑冠梁的轮廓形状相同,管道埋设在基坑冠梁内,管道的内壁上布置多个信号发生装置,每个信号发生装置分别通过信号传导介质与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每根信号传导介质均紧贴管道内壁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信号接收装置记录每一个信号发生装置所发送信号在对应信号传导介质内的初始传播时间,当管道发生变形时位于变形处的信号传导介质发生同样的变形,信号接收装置再次记录与变形的信号传导介质相连的信号发生装置所发送信号在变形后的信号传导介质内的传播时间,并将变形后的传播时间同初始传播时间比较计算出管道对应该信号传导介质处所发生的变形情况,信号传导介质的变形情况对应着信号传导介质的变形情况,而管道各处的变形情况对应着基坑冠梁该处的变形情况,操作便捷,大大节省人力和减少失误及误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信号发生装置为电磁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为电磁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导介质为电磁波信号传导介质。进一步,电磁信号发生装置为电磁激振器。进一步,信号发生装置为声波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为声波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导介质为声波信号传导介质。进一步,信号发生装置为电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为电信号接收装置。进一步,管道内所布置的多个信号发生装置按多圈的方式布置,且相邻两圈信号发生装置之间的间距为0.2~1m。进一步,每圈所具有的信号发生装置的数量为2~8个,且每圈所具有的所有信号发生装置等角度分布。进一步,每圈所具有的信号发生装置的数量为4个。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提升覆盖密度,从而提升测量精度。进一步,管道由多段构成,且任一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点为管道的一个拐角,信号接收装置布置在管道内,且于管道的每个拐角处均布置有一个信号接收装置,管道的每一段内所布置的所有信号发生装置分别通过信号传导介质与该段所对应的拐角处的信号接收装置连接,在每个信号接收装置对应的基坑冠梁的表面及前后两个方向各设有一个观测点。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基坑冠梁的拐角处也可能发生位移及转动,因而需要测出接收装置发生的位移及转角,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信号接收装置对应的冠梁表面及前后两个方向的位置共同设置三个观测点,通过观测地表观测点可测出每个信号接收装置发生的位移及转角。进一步,管道由多段构成,且任一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点为管道的一个拐角,信号接收装置布置在管道内,且于管道的其中一个拐角处布置有一个信号接收装置,在信号接收装置对应的基坑冠梁的表面及前后两个方向各设有一个观测点。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基坑冠梁的拐角处也可能发生位移及转动,因而需要测出接收装置发生的位移及转角,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信号接收装置对应的冠梁表面及前后两个方向的位置共同设置三个观测点,通过观测地表观测点可测出每个信号接收装置发生的位移及转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具备多个的信号接收装置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在具备多个信号接收装置的情况下观测点的平面布局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具备一个的信号接收装置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在具备一个信号接收装置的情况下观测点的平面布局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道,2、信号发生装置,3、信号接收装置,4、信号传导介质,5、观测点,6、基坑冠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包括管道1、信号发生装置2、信号接收装置3和信号传导介质4,管道1与待测基坑冠梁6的轮廓形状相同,而管道1埋设在基坑冠梁6内,管道1的内壁上布置多个信号发生装置2,每个信号发生装置2分别通过信号传导介质4与信号接收装置3电连接,每根信号传导介质4均紧贴管道1内壁布置。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信号发生装置2为电磁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3为电磁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导介质4为电磁波信号传导介质,此时的信号传导介质4可为玻璃纤维。而电磁信号发生装置优选为电磁激振器。实施例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信号发生装置2为声波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3为声波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导介质4为声波信号传导介质,此时的信号传导介质4可为固体材料。实施例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信号发生装置2为电信号发生装置,信号接收装置3为电信号接收装置,此时的信号传导介质4可为导线。实施例5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管道1内所布置的多个信号发生装置2按多圈的方式布置,且相邻两圈信号发生装置2之间的间距为0.2~1m。通常,每圈所具有的信号发生装置2的数量为2~8个,且每圈所具有的所有信号发生装置2等角度分布。每圈所具有的信号发生装置2的数量优选为4个。实施例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管道1由多段构成,且任一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点为管道1的一个拐角,信号接收装置3布置在管道1内,且于管道1的每个拐角处均布置有一个信号接收装置3,管道1的每一段内所布置的所有信号发生装置2分别通过信号传导介质4与该段所对应的拐角处的信号接收装置3连接,在每个信号接收装置3对应的基坑冠梁6的表面及前后两个方向各设有一个观测点5,即每个信号接收装置3的上方均对应存在三个观测点,前后两个方向的观测点距位于信号接收装置3正上的观测点的距离为0.5~1m。例如,如图1、图2所示,基坑冠梁6的轮廓形状为矩形,此时,管道1的轮廓形状也为矩形,而此时,管道1由四段构成,,管道1内所布置的信号接收装置3的数量则为4个,为方便描述,从管道1左上角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将4个信号接收装置3命名为信号接收装置A、信号接收装置B、信号接收装置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信号发生装置(2)、信号接收装置(3)和信号传导介质(4),所述管道(1)与待测基坑冠梁(6)的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管道(1)埋设在所述基坑冠梁(6)内,所述管道(1)的内壁上布置多个信号发生装置(2),每个所述信号发生装置(2)分别通过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电连接,每根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均紧贴所述管道(1)内壁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信号发生装置(2)、信号接收装置(3)和信号传导介质(4),所述管道(1)与待测基坑冠梁(6)的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管道(1)埋设在所述基坑冠梁(6)内,所述管道(1)的内壁上布置多个信号发生装置(2),每个所述信号发生装置(2)分别通过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电连接,每根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均紧贴所述管道(1)内壁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装置(2)为电磁信号发生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为电磁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为电磁波信号传导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信号发生装置为电磁激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装置(2)为声波信号发生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为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传导介质(4)为声波信号传导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装置(2)为电信号发生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为电信号接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冠梁水平位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内所布置的多个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锋代杰童伟田兴董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