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孝斌专利>正文

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48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坑以及设置在基坑底端上的沟槽与集水井,沟槽上装设有主过滤架,主过滤架两侧装设有主连接块,基坑侧壁上设有主卡槽,一侧主连接块插设在主卡槽内,主过滤架上装设有主滤网,集水井内装设有副过滤架,副过滤架两侧装设有副连接块,集水井一侧内壁上设有副卡槽,副连接块插设在副卡槽内,副过滤架上装设有副滤网。主过滤架与副过滤架内分别装设有主滤网与副滤网,主滤网与副滤网分别对沟槽与集水井起到较好的过滤效果,当需要对沟槽清淤时,只需将主过滤架从沟槽内移出,单独对主过滤架上的主滤网进行清理便可,便于清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排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工程,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排水工程是施工环节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道路的排水系统无法将雨水、污水以及废水等及时排出,就会给人们出行以及道路的正常运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设,而且是要有质量的建设,从而保证道路的排水系统在长时间内可以正常运行。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最常用的两种排水方法是明沟排水法以及人工降低地下水法,明沟排水法是一种道路施工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排水方式,一般来说,除了粉砂和细沙以外,对于其他土质都适用明沟排水法。它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比较简单,而且排水也方便。明沟排水法是指在开挖沟槽的时候,在沟槽的走位筑堤截水,或者是在基坑内的四面开挖排水沟,通过这些排水沟,可以将地面和地下的水都汇集水井里,然后再利用水泵把水从水井里抽走。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引水沟槽通常是裸露在外界中,由于开挖的基坑内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地面雨水顺着坑壁流入到沟槽内的过程中,会夹带坑壁上的泥土等杂质流入到沟槽内,为了不影响过沟槽的日常使用,通常需要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清理,以免出现沟槽堵塞,水流未流入集水井内的情况,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每次大范围降雨都需要对沟槽进行沟槽清淤,且清淤方式为采用铁锹铲出方式,清淤强度较大,存在现有的明沟排水处理装置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不便清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明沟排水处理装置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不便清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坑以及设置在基坑底端上的沟槽与集水井,所述沟槽上装设有主过滤架,所述主过滤架两侧装设有主连接块,所述基坑侧壁上设有主卡槽,所述一侧主连接块插设在所述主卡槽内,所述主过滤架上装设有主滤网,所述集水井内装设有副过滤架,所述副过滤架两侧装设有副连接块,所述集水井一侧内壁上设有副卡槽,所述副连接块插设在所述副卡槽内,所述副过滤架上装设有副滤网。优选的,所述主过滤架一侧主连接块上装设有主穿孔,所述主穿孔内插设有主固定杆,所述主固定杆伸出端插设在所述基坑底端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副过滤架一侧副连接块上设有副穿孔,所述副穿孔内插设有副固定杆,所述副固定杆伸出端插设在所述基坑底端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副滤网上装设有挡水筒,所述挡水筒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副滤网,所述通孔内贯穿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伸入端插设在所述集水井内,所述排水管吸水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套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装设有精滤网,所述排水管一端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装设在所述基坑外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通过在排水管上通过外螺纹套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内装设有精滤网,精滤网对排水管吸入的水流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泥土杂质被其吸入影响水泵的运转,具有积水过滤功能的同时,也对水泵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通过在沟槽与集水井内分别装设有主过滤架与副过滤架,主过滤架与副过滤架内分别装设有主滤网与副滤网,主滤网与副滤网分别对沟槽与集水井起到较好的过滤效果,避免大颗粒泥土等杂质落入其内,当需要对沟槽清淤时,只需将主过滤架从沟槽内移出,单独对主过滤架上的主滤网进行清理便可,便于清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基坑、2沟槽、3集水井、4主过滤架、5主连接块、6主卡槽、7主滤网、8副过滤架、9副连接块、10副卡槽、11副滤网、12主穿孔、13主固定杆、14副穿孔、15副固定杆、16挡水筒、17通孔、18排水管、19外螺纹、20螺纹套筒、21精滤网、22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坑1以及设置在基坑1底端上的沟槽2与集水井3,沟槽2用来对雨水等进行引流,沟槽2出水口端连通于集水井3,沟槽2上卡扣连接有主过滤架4,主过滤架4两侧焊接有主连接块5,主过滤架4右侧主连接块5上设有主穿孔12,主穿孔12内插入有主固定杆13,主固定杆13伸出端插入在基坑1底端内壁上,主固定杆13对主过滤架4进行固定,基坑1侧壁上设有主卡槽6,左侧主连接块5插入在主卡槽6内,对主过滤架4进行初步定位固定,主过滤架4上焊接有主滤网7,主滤网7对排入的雨水等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杂物等落入沟槽2内产生堵塞。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和图6,集水井3内卡扣连接有副过滤架8,副过滤架8两侧焊接有副连接块9,副过滤架8左侧副连接块9上设有副穿孔14,副穿孔14内插入有副固定杆15,固定杆15对副过滤架8进行固定,副固定杆15伸出端插入在基坑1底端内壁上,集水井3右侧内壁上设有副卡槽10,副连接块9插入在副卡槽10内,副过滤架8上焊接有副滤网11,副滤网11对沟槽2排入的水流进行二次过滤,且副滤网11过滤精度大于主滤网7过滤精度,副滤网11上焊接有挡水筒16,挡水筒16内设有通孔17,通孔17连通于副滤网11,通孔17内穿出有排水管18,挡水筒16避免沟槽2内水流通过排水管18与副滤网11插入端流入,排水管18伸入端插入在集水井3内,排水管18吸水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9,外螺纹19上螺纹套入有螺纹套筒20,螺纹套筒20内焊接有精滤网21,精滤网21对集水井3内水流进行三次过滤,进一步提高排出水流的洁净度,排水管18出水口端法兰连接有水泵22,水泵22型号为ISW80-160,水泵22放置在基坑1外端上。在交通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基坑1底端周边上挖出一圈沟槽2,之后在沟槽2边角处挖出集水井3用来收集沟槽2内的水流,再在基坑1内壁上位于沟槽2上端凿出主卡槽6,且在集水井3内壁上凿出副卡槽10,将主过滤架4左侧的主连接块5插入到主卡槽6内,再将其右侧的主连接块5上的主穿孔12内插入有主固定杆13,使主固定杆13伸入端插入到基坑1底端泥土层内,对主过滤架4进行过滤,依次按上述操作,在沟槽2上端铺设主过滤架4,主过滤架4上的主滤网7对地面流入的水流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杂物对基坑1的堵塞,且在对主过滤架4上的淤泥等进行清理时,只需将固定杆13从主穿孔12内拔出,之后将主过滤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坑(1)以及设置在基坑(1)底端上的沟槽(2)与集水井(3),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上装设有主过滤架(4),所述主过滤架(4)两侧装设有主连接块(5),所述基坑(1)侧壁上设有主卡槽(6),所述一侧主连接块(5)插设在所述主卡槽(6)内,所述主过滤架(4)上装设有主滤网(7),所述集水井(3)内装设有副过滤架(8),所述副过滤架(8)两侧装设有副连接块(9),所述集水井(3)一侧内壁上设有副卡槽(10),所述副连接块(9)插设在所述副卡槽(10)内,所述副过滤架(8)上装设有副滤网(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坑(1)以及设置在基坑(1)底端上的沟槽(2)与集水井(3),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上装设有主过滤架(4),所述主过滤架(4)两侧装设有主连接块(5),所述基坑(1)侧壁上设有主卡槽(6),所述一侧主连接块(5)插设在所述主卡槽(6)内,所述主过滤架(4)上装设有主滤网(7),所述集水井(3)内装设有副过滤架(8),所述副过滤架(8)两侧装设有副连接块(9),所述集水井(3)一侧内壁上设有副卡槽(10),所述副连接块(9)插设在所述副卡槽(10)内,所述副过滤架(8)上装设有副滤网(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过滤架(4)一侧主连接块(5)上装设有主穿孔(12),所述主穿孔(12)内插设有主固定杆(13),所述主固定杆(13)伸出端插设在所述基坑(1)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孝斌
申请(专利权)人:侯孝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