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29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和消毒腔,培养腔内安装有加热管和若干个安装座,每一安装座与箱体之间均设置有一减振机构,每一安装座上均安装有一用于放置噬菌体培养瓶的培养台,每一安装座内均设置有一第一锁定机构,消毒腔的顶部安装有一消毒灯管,消毒灯管和加热管分别连接有一安装机构,消毒腔内还设置有一第二锁定机构,箱门上固定有观察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每一培养台的单独减振,解决了因培养箱整体减振效果不够而对噬菌体菌落培养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采用锁定机构对培养台进行锁定,提高了培养台固定的可靠性,保证了噬菌体菌落的培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噬菌体菌落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尤其是涉及一种噬菌体菌落培养箱。
技术介绍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菌的鉴定分型以及检测和控制致病菌等领域。现有噬菌体菌落的培养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培养箱大多采用培养箱底部的减振机构对培养箱整体进行减振,但是对于放置到培养箱内部的噬菌体培养瓶来说,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减振效果,放置有噬菌体培养瓶的培养台依旧会随着培养箱体发生晃动,容易对噬菌体菌落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噬菌体菌落培养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实现了对每一培养台的单独减振,解决了因培养箱整体减振效果不够而对噬菌体菌落培养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采用锁定机构对培养台进行锁定,提高了培养台固定的可靠性,保证了噬菌体菌落的培养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和消毒腔,所述培养腔内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加热管和若干个安装座,每一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置有一减振机构,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安装有一用于放置噬菌体培养瓶的培养台,每一所述安装座内均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培养台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消毒腔的顶部安装有一消毒灯管,所述消毒灯管和加热管分别连接有一安装机构,所述消毒腔内还设置有一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箱门上固定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位置与所述培养腔的位置相对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减振机构均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培养腔两侧壁上的固定座,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均分别贯穿安装有一第一滑杆,每一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固定座的安装凹槽,每一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对应所述安装凹槽的两内壁上,每一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分别套设有一减振弹簧,每一所述减振弹簧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对应所述固定座和安装凹槽内壁。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均包括一对转动轴,每一对所述转动轴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和消毒腔内,每一对所述转动轴均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培养台的两侧,每一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锁定凸轮,每一所述培养台的两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一锁定凹槽,每一所述锁定凹槽均与对应所述锁定凸轮相适配,每一所述锁定凸轮的小径端均插入对应所述锁定凹槽内,每一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伸出所述安装座并固定有一旋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二限位盘,每一所述第二限位盘的一端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凸楞,每一所述第二限位盘的一侧均设置有一第一限位盘,所述第一限位盘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或消毒腔内,每一所述第一限位盘的一端面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凸楞,每一所述第一限位凸楞均与所述第二限位凸楞相适配,每一所述第二限位凸楞均插入对应两所述第一限位凸楞之间,每一所述第一限位盘的另一端面均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或消毒腔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安装机构均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消毒灯管或加热管两端的凸块,每一所述培养腔和消毒腔的顶部均固定有一对固定块,每一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一插接槽,每一所述凸块均插入对应所述插接槽内,每一对所述插接槽的其中一插接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一顶板,每一所述顶板的一侧壁均抵靠于对应所述凸块的端部,每一所述顶板的另一侧壁上均固定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二滑杆,每一所述顶板另一侧壁与所述插接槽侧壁之间均设置有一第二复位弹簧,每一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均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杆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培养腔的底壁上固定有一散热板,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有吸附片,所述箱门的内壁上固定有与所述吸附片相适配的固定片。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座,安装座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在本技术中,箱体发生晃动时,每一安装座与对应固定座之间的减振弹簧会不断被压缩拉伸,对每一个安装座进行单独的减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减振的效果,避免了安装座进行大幅的晃动,从而解决了因减振效果不够而对噬菌体菌落培养造成影响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本技术中噬菌体菌落的培养效果。由于每一安装座内均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安装有一培养台,在本技术中,将培养台沿水平方向滑动推入到安装座上,然后转动旋钮,通过转动轴带动锁定凸轮转动,使锁定凸轮的小径端插入到对应的锁定凹槽内,实现对培养台的锁定,提高了培养台固定的可靠性,避免了因晃动而导致培养台安装座上发生位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噬菌体培养瓶内噬菌体菌落的培养效果。由于箱体内设有消毒腔,消毒腔内安装有消毒灯管和第二锁定机构,在本技术中,噬菌体菌落培养好之后,操作者可以将其通过培养台放置到消毒腔内,并使用第二锁定机构对培养台进行锁定,然后使用消毒灯管对噬菌体菌落进行消毒。由于箱体内培养腔的顶部安装有一加热管,在本技术中,加热管的作用是对培养腔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使得培养腔内的温度始终处于适宜噬菌体菌落培养的温度。由于箱门上固定有一观察窗,在本技术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窗对培养腔内噬菌体菌落的培养情况进行观察。由于每一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盘和第二限位盘,在本技术中,第一限位盘可以沿着转动轴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使得操作者转动旋钮时转动轴也可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限位盘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抵靠于第二限位盘上,第一限位凸楞与第二限位凸楞交错设置,对转动轴的转动进行限位,保证了锁定凸轮对培养台锁定的可靠性。由于加热管和消毒灯管通过安装机构可拆卸安装于箱体内,在本技术中,以加热管为例,若是加热管出现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操作者只需要将加热管向设置有顶板的一端推动,使得加热管另一端的凸块脱离对应的插接槽,即可将加热管从固定块上取下来,然后再将新的加热管一端的凸块插入到设置有顶板的插接槽内,并向内推动顶板使得加热管另一端的凸块插入到对应的插接槽内,即可完成对加热管的更换,拆装操作非常方便,方便了加热管和消毒灯管安装和更换。由于培养腔的底壁上固定有一散热板,有利于培养腔内部热量的散发;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有吸附片,箱门的内壁上固定有与吸附片相适配的固定片,在本技术中,箱门闭合时固定片与吸附片牢牢的吸附在一起,增加了箱体与箱门之间的紧密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和消毒腔,所述培养腔内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加热管和若干个安装座,每一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置有一减振机构,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安装有一用于放置噬菌体培养瓶的培养台,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培养台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消毒腔的顶部安装有一消毒灯管,所述消毒灯管和加热管分别连接有一安装机构,所述消毒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培养台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箱门上固定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位置与所述培养腔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设有培养腔和消毒腔,所述培养腔内由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加热管和若干个安装座,每一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置有一减振机构,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安装有一用于放置噬菌体培养瓶的培养台,每一所述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培养台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消毒腔的顶部安装有一消毒灯管,所述消毒灯管和加热管分别连接有一安装机构,所述消毒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培养台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箱门上固定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位置与所述培养腔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减振机构均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培养腔两侧壁上的固定座,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均分别贯穿安装有一第一滑杆,每一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固定座的安装凹槽,每一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对应所述安装凹槽的两内壁上,每一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分别套设有一减振弹簧,每一所述减振弹簧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对应所述固定座和安装凹槽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噬菌体菌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均包括一对转动轴,每一对所述转动轴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或消毒腔内,每一对所述转动轴均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培养台的两侧,每一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锁定凸轮,每一所述培养台的两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一锁定凹槽,每一所述锁定凹槽均与对应所述锁定凸轮相适配,每一所述锁定凸轮的小径端均插入对应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敏李玉罗学刚王凤华李庆刚王孝成徐斌王奕彤杨明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创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