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05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重侧落电梯结构,曳引钢丝绳经曳引机轮和机房导向轮进入设置于对重后部顶端的第一对重返绳轮,经第一对重返绳轮导向后进入第一对重导向轮水平向前传入第二对重导向轮,第二对重导向轮用于保证曳引钢丝绳垂直落入设置于对重前部顶端的第二对重返绳轮,最后悬挂到对重绳头承重梁,此布置方式通过曳引钢丝绳从邻接侧进入设置在对重上端的两个对重返绳轮,使得对重位置可以后移一个对重反绳轮直径的距离,使对重尽量处于前后方向居中放置,使对重尽量远离位于电梯轿厢前侧的轿门板组件,保证对重与井道、电梯轿厢及轿门板组件的安全空间,即便曳引机轮和机房导向轮不倾斜放置,也能使对重同轿门板组件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重侧落电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对重侧落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乘坐及运输货物,减少人力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电梯为了平衡载荷和轿厢的重量,需要配套对重系统,用于减小电梯曳引系统的负荷,提升安全性。目前市场上在用的大载重电梯一般为2吨、3吨、5吨规格,由于大载重的原因,配套的对重装置是普通乘客电梯的2倍以上,但是井道的左右宽度和前后深度是有限的,因此当井道前后深度不足时,对重就很难布置,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大载重电梯的问题。目前市场上解决井道深度不足和对重布置的常见形式如图1、图2所示,轿厢2沿井道1方向上下运行,为了补偿轿厢2载重,电梯配套有对重4,对重4和轿厢2在井道1内做相对运动,因此要保留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0mm。对重4的放置位置要避免与轿门板组件3运行干涉,对重4放置位置上方的曳引机轮7和机房导向轮8要倾斜放置,曳引机座11倾斜放置于承重梁10上,这样的布置不仅增加了承重梁10、曳引机等部件的定位难度,也同时会增加电梯机房相关部件的安装难度,且当井道1前后深度较小时,由于曳引机倾斜度过大,无法满足安装条件。如图3所示,曳引钢丝绳14一端固定在曳引轮7,在保证对重距离的情况下,曳引钢丝绳14从机房导向轮8经对重返绳轮6前侧的第一对重导向轮51进入对重返绳轮6,然后经过对重返绳轮6后侧的第二对重导向轮52悬挂到对重绳头承重梁13上的对重绳头板1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即便曳引机轮和机房导向轮不倾斜放置,也能使对重同轿门板组件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避免对重与轿门板组件运行干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其包括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曳引钢丝绳14、对重4、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曳引机座11固定设置于井道1内的承重梁10上;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固定在井道内;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一后一前间隔布置;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平行;机房导向轮8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近轿厢侧;机房导向轮8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一后一前间隔固定设置在对重4顶端;曳引钢丝绳14一端固定在曳引机轮7,曳引钢丝绳14从机房导向轮8的远轿厢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一对重返绳轮51,从第一对重返绳轮51的后侧绳槽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从第二对重导向轮62前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二对重返绳轮52,从第二对重返绳轮52前侧绳槽向上悬挂到井道1内的对重绳头承重梁13。较佳的,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在井道的同一高度处一前一后间隔布置。较佳的,第二对重返绳轮52后侧到第一对重返绳轮51后侧的距离等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后侧到第二对重导向轮62前侧的距离。较佳的,曳引机轮7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之间,并且曳引机轮7的轴线平行于机房导向轮8的轴线。较佳的,曳引机轮7的位置高于机房导向轮8的位置。较佳的,曳引机轮7位于机房导向轮8正上方。较佳的,曳引机轮7设置于机房导向轮8的近轿厢侧。较佳的,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及曳引机均固定在曳引机座11;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固定在井道壁或通过支架固定在承重梁(10)上。较佳的,曳引钢丝绳14从第二对重返绳轮52前侧绳槽向上悬挂到对重绳头承重梁13上的对重绳头板12。较佳的,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前后间隔为机房导向轮8厚度的1.1~1.5倍;机房导向轮8的远轿厢侧绳槽探入到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之间。本技术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曳引钢丝绳14经曳引机轮7和机房导向轮8进入设置于对重4后部顶端的第一对重返绳轮51,经第一对重返绳轮51导向后进入第一对重导向轮61水平向前传入第二对重导向轮62,第二对重导向轮62用于保证曳引钢丝绳14垂直落入设置于对重4前部顶端的第二对重返绳轮52,最后悬挂到对重绳头承重梁13,此布置方式通过曳引钢丝绳14从邻接侧进入设置在对重4上端的两个对重返绳轮,使得对重4位置可以后移一个对重反绳轮直径的距离,使得对重4可以尽量处于前后方向(井道、轿厢深度方向)居中放置,使对重4尽量远离位于电梯轿厢2前侧的轿门板组件3,保证对重4与井道1、电梯轿厢2及轿门板组件3的安全空间,即便曳引机轮7和机房导向轮8不倾斜放置,也能使对重4同轿门板组件3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0mm),避免对重4与轿门板组件3运行干涉,简化了安装过程中电梯部件的定位和安装,在不增加电梯定位和安装难度的同时,使得电梯布置更加灵活,通过合理的布局,能满足大载重电梯井道的布置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机房斜置式电梯结构的对重放置位置俯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机房斜置式电梯结构的电梯机房布置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一实施例的对重放置位置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一实施例的电梯机房布置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井道;2轿厢;3轿门板组件;4对重;51第一对重返绳轮;52第二对重返绳轮;6对重导向轮;61第一对重导向轮;62第二对重导向轮;7曳引机轮;8机房导向轮;9轿厢绳头板;10承重梁;11曳引机座;12对重绳头板;13对重绳头承重梁;14曳引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包括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曳引钢丝绳14、对重4、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曳引机座11固定设置于井道1内的承重梁10上;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固定在井道内;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曳引钢丝绳(14)、对重(4)、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n曳引机座(11)固定设置于井道(1)内的承重梁(10)上;/n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固定在井道内;/n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一后一前间隔布置;/n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平行;/n机房导向轮(8)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近轿厢侧;/n机房导向轮(8)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n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一后一前间隔固定设置在对重(4)顶端;/n曳引钢丝绳(14)一端固定在曳引机轮(7),曳引钢丝绳(14)从机房导向轮(8)的远轿厢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一对重返绳轮(51),从第一对重返绳轮(51)的后侧绳槽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从第二对重导向轮(62)前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二对重返绳轮(52),从第二对重返绳轮(52)前侧绳槽向上悬挂到井道(1)内的对重绳头承重梁(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曳引钢丝绳(14)、对重(4)、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
曳引机座(11)固定设置于井道(1)内的承重梁(10)上;
曳引机轮(7)、机房导向轮(8)、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固定在井道内;
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一后一前间隔布置;
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平行;
机房导向轮(8)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同第二对重导向轮(62)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近轿厢侧;
机房导向轮(8)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的轴线;
第一对重返绳轮(51)、第二对重返绳轮(52)一后一前间隔固定设置在对重(4)顶端;
曳引钢丝绳(14)一端固定在曳引机轮(7),曳引钢丝绳(14)从机房导向轮(8)的远轿厢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一对重返绳轮(51),从第一对重返绳轮(51)的后侧绳槽向上依次绕过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从第二对重导向轮(62)前侧绳槽向下绕过第二对重返绳轮(52),从第二对重返绳轮(52)前侧绳槽向上悬挂到井道(1)内的对重绳头承重梁(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对重导向轮(61)及第二对重导向轮(62)在井道的同一高度处一前一后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侧落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祥爱杨克雷刘世丹李硕王孝宁
申请(专利权)人: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