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04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包括:定子与转子。所述转子由转轴和转子铁心构成,所述定子由定子铁心、永磁体与电枢绕组构成。所述定子铁心由U型硅钢片铁心单元构成。所述转子铁心为凸级结构,每个转子齿两侧表面开设有半圆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通过在所述转子铁心齿的两侧表面开设半圆形槽,可以减弱边缘磁链,从而减小电机的齿槽转矩,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电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紧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输出转矩和运行可靠等优点,已经在许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工业领域,永磁同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永磁电机大多采用表面贴装式、插入式或嵌入式等工艺将永磁体固定于转子,这样,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就会产生散热困难、过高温升导致永磁体不可逆退磁,从而限制电机出力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对定子永磁电机开展了研究。与转子永磁电机不同,定子永磁电机将永磁体和电枢绕组都置于定子,简单的转子结构不但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转子旋转时,也可以起到风扇的作用,使电机散热性能得到增强。1997年磁通切换永磁电机被首次提出。由于其转子结构坚固、转矩密度高、易于热管理等优点,近年来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关注。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主要结构特点是:(1)采用永磁材料,并将永磁体置于定子上;(2)定子电枢绕组为集中式绕组,端部较短,减小了用铜量和铜耗;(3)转子铁心由导磁材料制成,转子上既无永磁体也无电枢绕组,故电机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适合宽转速范围运行。因此,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适合于工作温度较高、对电机体积和质量有严格要求,又要有较大出力的应用场合。然而,将永磁体置于定子,电机采用双凸极结构,由于聚磁效应,磁通切换永磁电机气隙磁密增加的同时,齿槽转矩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所谓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中永磁体与有槽铁芯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会导致电机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声。该力矩始终存在于永磁电机中,与电机是否通电无关,过大的峰一峰值不但会给电机起动带来困难,而且也会导致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从而限制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减小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抑制转矩脉动的新型结构,该电机具有传统磁通切换永磁电机高正弦度每相感应电动势、较大功率密度和较高转矩密度优点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减小磁通切换永磁电机运行时的转矩脉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包括定子与转子,所述转子由转子铁心和转轴构成,所述定子由永磁体、定子铁心与电枢绕组构成,所述转轴在转子铁心内,所述定子铁心由U型硅钢片铁心单元构成,所述定子铁心等角度绕转轴中心线布置,所述永磁体设置在相邻的定子铁心之间且通过电枢绕组固定,所述转子铁心为凸级结构,每个转子铁心的转子齿两侧表面开设有半圆形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齿的两侧的半圆形槽和转子齿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高H的1%—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齿的两侧的半圆形槽和转子齿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高H的5%—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转子齿两侧的半圆形槽和转子齿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高H的5%—6%的基础上,两侧的半圆形槽半径R皆为转子齿宽L的3%—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齿两侧的半圆形槽半径R皆为转子齿宽L的4%—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12槽10级电机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8槽6级电机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6槽14级电机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结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输出转矩脉动,改善了电机的性能。(2)维持了电机的空载感应电动势大小和输出转矩大小。(3)本专利技术可以在12槽10极,8槽6极,6槽14极等不同极槽数配合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电机结构中被用来降低齿槽转矩,减小转矩脉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本专利技术模型中转子齿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永磁体;2、定子铁心;3、电枢绕组;4、转子铁心;5、转轴;6、半圆形槽;7、转子齿;L、转子齿宽;H、转子齿高;L、槽半径;M、槽离转子齿顶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抑制转矩脉动的新型结构,该电机具有传统磁通切换永磁电机高正弦度每相感应电动势、较大功率密度和较高转矩密度优点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减小磁通切换永磁电机运行时的转矩脉动。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所述电机包括永磁体(1)、定子铁心(2)、电枢绕组(3)、转子铁心(4)、转轴(5)、半圆形槽(6)、转子齿(7)。所述永磁体(1)紧贴拼装在两个U型定子铁心(2)单元之间。所述转子铁心(4)的每个转子齿(7)两侧表面开设有半圆形槽(6)。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型中转子齿(7)的局部放大图。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每个转子齿(7)的两侧的半圆形槽(6)和转子齿(7)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7)高H的1%—10%。进一步的,所述每个转子齿(7)两侧的半圆形槽(6)和转子齿(7)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7)高H的5%—6%。进一步的,在所述每个转子齿(7)两侧的半圆形槽(6)和转子齿(7)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7)高H的5%—6%的基础上,两侧的半圆形槽(6)半径R皆为转子齿(7)宽L的3%—10%。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齿(7)两侧的半圆形槽(6)半径R皆为转子齿(7)宽L的4%—5%。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12槽10级电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8槽6级电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为6槽14级电机结构。在传统磁通切换永磁电机中,由于定转子齿间的聚磁效应和严重的局部饱和,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齿开始重叠之前,边缘磁通会引起较大的输出转矩脉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在每个转子齿(7)两侧开设半圆形槽(6)的措施可以减弱边缘磁链,从而减小电机的齿槽转矩,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转子铁心的每个转子齿两侧表面开设半圆形槽,降低了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电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可以在12槽10极,8槽6极,6槽14极等不同极槽数配合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中用以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包括定子与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由转子铁心(4)和转轴(5)构成,所述定子由永磁体(1)、定子铁心(2)与电枢绕组(3)构成,所述转轴(5)在转子铁心(4)内,所述定子铁心(2)由U型硅钢片铁心单元构成,所述定子铁心(2)等角度绕转轴(5)中心线布置,所述永磁体(1)设置在相邻的定子铁心(2)之间且通过电枢绕组(3)固定,所述转子铁心(4)为凸级结构,每个转子铁心(4)的转子齿两侧表面开设有半圆形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包括定子与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由转子铁心(4)和转轴(5)构成,所述定子由永磁体(1)、定子铁心(2)与电枢绕组(3)构成,所述转轴(5)在转子铁心(4)内,所述定子铁心(2)由U型硅钢片铁心单元构成,所述定子铁心(2)等角度绕转轴(5)中心线布置,所述永磁体(1)设置在相邻的定子铁心(2)之间且通过电枢绕组(3)固定,所述转子铁心(4)为凸级结构,每个转子铁心(4)的转子齿两侧表面开设有半圆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齿(7)的两侧的半圆形槽(6)和转子齿(7)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7)高H的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齿(7)的两侧的半圆形槽(6)和转子齿(7)顶的距离M皆为转子齿(7)高H的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辰朱晓锋丁树业陈少先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