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81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包括:底板;定位板,固定设置在底板的顶面上,定位板和底板能够包围光伏组件的拐角;L型固定板,L型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L型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板的顶面上,另一端设有导流凸起,导流凸起能够吸附光伏组件内的积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光伏组件的护角无需拆除,下雨时,雨水与光伏组件内的灰尘混合形成积水,积水能够从高度较低的护角的第一间隙流至该护角的导流凸起的下方,导流凸起能够将光伏组件内部的积水排出,相当于导流凸起能够排出光伏组件内的灰尘,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伏组件包括边框和太阳能板,边框沿太阳能板的周向设置,边框和太阳能板围成凹槽。在运输过程中,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容易相互摩擦,造成边框表面损伤。为解决边框表面易损伤的问题,通常采用护角来保护光伏组件,护角虽然能防止搬运过程中人员被锋利的边框划伤和防止光伏组件的磕碰破损,但是将光伏组件运输至目的地并进行安装时,还需要拆除护角,造成资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安装光伏组件时,若安装倾角较低,容易在光伏组件的凹槽的底部形成积尘带,积尘带会遮挡光伏组件,形成热斑,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无需拆除,且本技术的护角还能够清除光伏组件底部的灰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包括:底板;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定位板和所述底板能够包围光伏组件的拐角;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L型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导流凸起,所述导流凸起能够吸附所述光伏组件内的积水。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凸起的内侧为曲面,所述导流凸起的厚度沿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大。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至少部分所述导流凸起能够伸入所述光伏组件的凹槽内,且所述导流凸起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太阳能板间隔设置。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L型固定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L型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正对所述第一间隙设置。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间隙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定位凸起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凸起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间隙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凸起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沿所述定位板和所述L型固定板的分布方向,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位于1mm以内。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包括两个垂直相连的侧板和一个顶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顶板的相邻两条边垂直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顶板的顶面和所述L型固定板的顶面上分别设有反光层或者彩带。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起的厚度,所述顶板的厚度及所述L型固定板的厚度相同。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顶面上设有限位凸边,所述限位凸边的内壁能够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接触以限位所述光伏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在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中无需拆除,避免了拆除护角造成的资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由于光伏组件倾斜放置,下雨时,雨水与光伏组件内的灰尘混合形成积水,积水能够从高度较低的护角的第一间隙流至该护角的导流凸起的下方,导流凸起能够吸附光伏组件内部的积水,积水到达导流凸起的顶部后能够沿L型固定板流出,相当于导流凸起能够排出光伏组件内的灰尘,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在第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在第二个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护角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和部分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11、定位凸起;12、限位凸边;2、定位板;21、侧板;22、顶板;3、L型固定板;30、第一间隙;31、导流凸起;100、光伏组件;1001、边框;1002、太阳能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包括底板1、定位板2及L型固定板3,定位板2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顶面上,定位板2和底板1能够包围光伏组件100的拐角,L型固定板3与定位板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0,L型固定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顶面上,L型固定板3的另一端设有导流凸起31,导流凸起31能够吸附光伏组件100内的积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至少部分导流凸起31能够伸入光伏组件100的凹槽内,且导流凸起31与光伏组件100的太阳能板1002间隔设置,将护角安装在光伏组件100上后,护角的导流凸起31位于太阳能板1002的正上方且至少部分导流凸起31伸入边框1001与太阳能板1002形成的凹槽内,导流凸起31与太阳能板1002有一定的间隙,以降低导流凸起31刮伤太阳能板1002的概率,保证导流凸起31在不损伤太阳能板1002的前提下吸附凹槽内的积水。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在光伏组件100的安装过程中无需拆除,避免了拆除护角造成的资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由于光伏组件100倾斜放置,下雨时,雨水与光伏组件100内的灰尘混合形成含有灰尘的积水,积水能够从高度较低的护角的第一间隙30流至该护角的导流凸起31的下方,导流凸起31能够吸附光伏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所述定位板(2)和所述底板(1)能够包围光伏组件(100)的拐角;/nL型固定板(3),所述L型固定板(3)与所述定位板(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0),所述L型固定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所述L型固定板(3)的另一端设有导流凸起(31),所述导流凸起(31)能够吸附所述光伏组件(100)内的积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所述定位板(2)和所述底板(1)能够包围光伏组件(100)的拐角;
L型固定板(3),所述L型固定板(3)与所述定位板(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0),所述L型固定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所述L型固定板(3)的另一端设有导流凸起(31),所述导流凸起(31)能够吸附所述光伏组件(100)内的积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凸起(31)的内侧为曲面,所述导流凸起(31)的厚度沿背离所述底板(1)的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导流凸起(31)能够伸入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凹槽内,且所述导流凸起(31)与所述光伏组件(100)的太阳能板(1002)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固定板(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L型固定板(3)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凸起(11),所述定位凸起(11)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旭江李凡杨宗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