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逃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464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井下逃生系统,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逃生装置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水平储车滑道,储车滑道上端设置安装吊架,储车滑道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有倾斜向下的脱钩滑道,脱钩滑道上设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脱钩槽内插设有牵引索;逃生装置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上的倒“V”字型夹板,夹板的四周边缘处设有与储车滑道、脱钩滑道滚动连接的滑轮,夹板的一侧延伸设有拉臂,拉臂末端设有“┓”状的连臂,连臂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的载人板,夹板的内板面上固定设有抱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井下逃生系统,单人即可进行撤离;负重小,撤离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逃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设备
,特别涉及井下逃生系统。
技术介绍
矿产,是蕴藏于地下、分布于地表、岩石风化/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矿产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可燃有机等类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矿井,是对蕴藏于地下的矿产进行采集,其通过机械设备所形成的开采系统进行。矿井,是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的重要性指标,包括: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自体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在井下特殊的环境下,若出现透水事故时,迅速地离开事故所在的掘进迎头面至关重要。目前,透水事故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无法提前进行预警。通常透水事故发生时,掘进迎头面处的施工人员,有撤离的时间,但随着水势的增大,撤离难度也会增加。通常地撤离方式是,通过人车进行,然而,采用此方法,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人车载人数量有限,无法完全将施工人员进行撤离;2、人车的运行速度慢,水势过大时,无法撤离至安全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井下逃生系统,单人即可进行撤离;负重小,撤离速度快。本专利技术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下逃生系统,所述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储车滑道,所述储车滑道水平设置,并且其上端设置有安装吊架,储车滑道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置有脱钩滑道,所述脱钩滑道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所述脱钩槽内插设有牵引索;逃生装置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上的倒“V”字型夹板,所述夹板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与储车滑道、脱钩滑道滚动连接的滑轮,夹板的一侧延伸设置有拉臂,所述拉臂的末端设置有“┓”状的连臂,所述连臂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载人板,夹板的内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抱索板;逃生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巷道顶部的支撑机构、设置于远离掘进端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固定设置有多组牵引机构,靠近巷道掘进端的支撑机构上设置有转向轮,所述牵引机构、转向轮、驱动机构上活动套设牵引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多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上固定设置有人车机构、起吊机构,平移机构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于牵引索上的抱索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垂直设置于巷道水平地面上的多根立杆,所述立杆的上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以固定安装吊架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固定套设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的下端沿巷道方向固定设置有“工”字型的滑轨;固定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置有锚接于井壁内的锚索。进一步的,远离巷道掘进端一侧的横杆上设置有与储车滑道、脱钩滑道对称的脱索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载人板设置为两层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层用以施工人员乘坐的座板;所述座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以施工人员脚踏的踏板。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横杆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向下固定设置有垂直臂,所述垂直臂的下端旋转设置有下撑轮,垂直臂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臂,所述水平臂的末端旋转设置有上撑轮。进一步的,垂直臂与水平臂的连接处设置有调高节。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巷道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经减速机连接设置有绞轮,所述绞轮的一侧设置有的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二基座上固定设置有推进装置、平移滑道,所述平移滑道上滑动设置有与推进装置推进端固定连接的平移架,所述平移架上旋转设置有第二滑轮组。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下撑轮、上撑轮、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的滑轮轮面设置有卡设牵引索环状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下撑轮与上撑轮的上轮面与牵引索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井下逃生系统的优点在于:1、通过储车滑道、夹板上所设的滑轮,存储多个逃生用载人板,部过度占用井下的空间;2、通过脱钩滑道使夹板滑下,同时,抱索板与牵引索相接触,操作方便;3、通过载人板乘载施工人员,在重力作用下,使抱索板与牵引索接合,由此带动载人板上的施工人员离开事故区域,并移动至安全区域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逃生装置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支撑机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牵引机构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牵引机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驱动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储车滑道、脱钩滑道断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储车滑道、脱钩滑道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井下逃生系统的使用场景断面示意图。。图中:1、支撑机构,10、转向轮,11、立杆,12、横杆,13、固定耳,14、固定锁,15、固定扣,16、滑轨,2、牵引机构,21、安装座,22、垂直臂,23、下撑轮,24、水平臂,25、上撑轮,26、调高节,3、牵引索,4、驱动机构,41-A、第一基座,41-B、第二基座,42、驱动电机,43、绞轮,44-A、第一滑轮组,44-B、第二滑轮组,44-C、第三滑轮组,44-D、第四滑轮组,45、推进装置,46、平移滑道,47、平移架,9、逃生装置,91-A、储车滑道,91-B、脱钩滑道,92、安装吊架,93、脱钩槽,94、夹板,95、滑轮,96、拉臂,97、抱索板,98、连臂,99、载人板,99-A、座板,99-B、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井下逃生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9:所述逃生装置9,如图6、图7所示,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储车滑道91-A,所述储车滑道91-A水平设置,并且其上端设置有安装吊架92,储车滑道91-A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置有脱钩滑道91-B,所述脱钩滑道91-B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93,所述脱钩槽93内插设有牵引索3;逃生装置9,如图1所示,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91-A上的倒“V”字型夹板94,所述夹板94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与储车滑道91-A、脱钩滑道91-B滚动连接的滑轮95,夹板94的一侧延伸设置有拉臂96,所述拉臂96的末端设置有“┓”状的连臂98,所述连臂9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载人板99,所述载人板99设置为两层结构,包括: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井下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n所述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9):/n所述逃生装置(9)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储车滑道(91-A),所述储车滑道(91-A)水平设置,并且其上端设置有安装吊架(92),储车滑道(91-A)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置有脱钩滑道(91-B),所述脱钩滑道(91-B)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93),所述脱钩槽(93)内插设有牵引索(3);/n逃生装置(9)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91-A)上的倒“V”字型夹板(94),所述夹板(94)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与储车滑道(91-A)、脱钩滑道(91-B)滚动连接的滑轮(95),夹板(94)的一侧延伸设置有拉臂(96),所述拉臂(96)的末端设置有“┓”状的连臂(98),所述连臂(9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载人板(99),夹板(94)的内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抱索板(97);/n逃生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巷道顶部的支撑机构(1)、设置于远离掘进端的驱动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1)上固定设置有多组牵引机构(2),靠近巷道掘进端的支撑机构(1)上设置有转向轮(10),所述牵引机构(2)、转向轮(10)、驱动机构(4)上活动套设牵引索(3)。/n...

【技术特征摘要】
1.井下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9):
所述逃生装置(9)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储车滑道(91-A),所述储车滑道(91-A)水平设置,并且其上端设置有安装吊架(92),储车滑道(91-A)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置有脱钩滑道(91-B),所述脱钩滑道(91-B)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93),所述脱钩槽(93)内插设有牵引索(3);
逃生装置(9)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91-A)上的倒“V”字型夹板(94),所述夹板(94)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与储车滑道(91-A)、脱钩滑道(91-B)滚动连接的滑轮(95),夹板(94)的一侧延伸设置有拉臂(96),所述拉臂(96)的末端设置有“┓”状的连臂(98),所述连臂(9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载人板(99),夹板(94)的内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抱索板(97);
逃生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巷道顶部的支撑机构(1)、设置于远离掘进端的驱动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1)上固定设置有多组牵引机构(2),靠近巷道掘进端的支撑机构(1)上设置有转向轮(10),所述牵引机构(2)、转向轮(10)、驱动机构(4)上活动套设牵引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1)上活动设置有多组平移机构(5),所述平移机构(5)上固定设置有人车机构(6)、起吊机构(7),平移机构(5)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于牵引索(3)上的抱索机构(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垂直设置于巷道水平地面上的多根立杆(11),所述立杆(11)的上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以固定安装吊架(92)的横杆(12),所述横杆(1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耳(13),所述固定耳(13)上固定套设有固定锁(14),所述固定锁(14)的下端沿巷道方向固定设置有“工”字型的滑轨(16);
固定锁(14)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扣(15),所述固定扣(15)上设置有锚接于井壁内的锚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尚先刘国磊李学彬崔嵛李见波袁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