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51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包括:既有支护体;新增短桩;新增桩顶锚固件;新增短桩锚固件。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适用于在基坑增深施工过程中,对既有支护体进行再利用、改造和加固,以满足调整后的基坑支护工程的需要,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的基坑支护及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在基础施工中广泛使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节奏越来越快,城市建筑密度日益增大,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很多项目开发进度较快,建筑功能及建筑物尺寸有时会边施工边调整。比如,有些项目存在基坑支护体系已经施工完毕了,但建筑物尺寸有所改变,基坑增深,使既有支护桩的埋深减少的问题。此时,由于基坑的深度较原设计深度会有大幅度增加,已施工完成的既有支护桩的桩长往往不能满足深度增加后的基坑工程的受力需要。为确保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必须建立新的满足受力需要的基坑支护体系。目前一般考虑将已施工完成的支护体系全部作废,在既有支护桩外侧重新按基坑的深度需要进行支护体系的设计及施工,该方法整体造价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支护体所占据的空间也比较大,且施工工期较长。如何对既有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优化、再利用、改造和加固,以满足加深后的基坑支护工程的需要,使得既有基坑支护结构能够变废为宝,得到再次利用,既节约了资源,更使得现有基坑支护工程工期大大缩短,争取宝贵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旨在解决基坑增深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优化、再利用、改造和加固,以满足调整后的基坑支护工程的需要,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包括既有支护体,所述既有支护体包括在基坑内壁设立的一排既有支护桩,其中,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还包括:新增短桩,多个所述新增短桩贴近所述既有支护桩内侧设置在既有基坑底的土体中,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一一对应,所述新增短桩比所述既有支护桩埋入土体的深度更深,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部分重叠相搭;新增桩顶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设置在各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高于所述新增短桩桩顶的位置,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既有支护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新增短桩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坑增深支护体具有所述新增短桩,并且基于既有基坑底这一平面而言,所述新增短桩的埋入深度比所述既有支护桩深,即所述新增短桩的桩底低于所述既有支护桩的桩底,在基坑增深过程中,所述既有支护桩的桩体逐渐裸露出土层,埋深减少,但由于所述新增短桩埋深充足,使得整个所述基坑增深支护体依然满足调整后的基坑工程的受力需要,安全系数高。所述新增短桩与所述既有支护桩一一对应,且有部分重叠相搭,在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的作用下,所述新增短桩和所述既有支护桩靠在一起,安全稳固。另外,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同时具有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一起协同作用,共同起到加固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的作用,使得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对基坑侧壁土体的保护作用更好。关于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和所述既有支护桩的连接关系,可能有以下三种方式:(1)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既有支护桩上;(2)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上,而不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接触;(3)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对于方案(2)和(3),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对所述既有支护桩的整排整体性起到补强作用,当某处所述既有支护桩受力过大,由于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的作用,其它所述既有支护桩将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的稳定性。这三种可选方案中,最优选的方案是(3)。进一步,设置一根所述新增短桩就对应设置一根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以便最大限度的保证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的稳定性。类似的,关于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和所述新增短桩的连接关系,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式:(1)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上;(2)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上;(3)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对于方案(2)和(3),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对所述新增短桩的整排整体性起到补强作用,当某处所述新增短桩受力过大,由于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的作用,其它所述新增短桩将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的稳定性。这三种可选方案中,最优选的方案是(3)。进一步,设置一根所述新增短桩就对应设置一根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以便最大限度的保证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既有支护体还可以包括: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的至少一横排的既有锚固件,所述既有支护桩和所述既有锚固件直接相连,或所述既有支护桩和所述既有锚固件通过既有联系筋相连,以及设置在所述既有支护桩顶端的既有冠梁。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新增短桩的埋深需要根据基坑增深设计的受力需要来具体计算设定,这并不是本专利技术关注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各个所述新增短桩和所述既有支护桩重叠相搭的位置上,将所述新增短桩和所述既有支护桩紧紧搭接在一起,使改造后得到的所述基坑增深支护体稳固性高,保护新开挖土体不坍塌、不滑坡。进一步,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位于所述既有锚固件下方。在基坑增深过程中,所述既有支护桩埋深减少,为了加固这部分所述既有支护桩,设置了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对所述既有支护体起到补强作用,使得改造后得到的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更稳固。进一步,所述新增短桩和所述既有支护桩包括但不限于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素桩、微型钢管桩、旋喷桩和水泥搅拌桩等等。其中,微型钢管桩由钢管和混凝土组成,或者由钢管和水泥浆组成。进一步,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和所述既有锚固件包括但不限于土钉、锚杆和锚索等等。进一步,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和所述既有联系筋包括钢筋、槽钢、工字钢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还包括新增冠梁,所述新增冠梁设置在所述新增短桩顶端。所述新增冠梁是设置在所述新增短桩顶端的连续梁,其作用是把所有的新增短桩连到一起,进一步增大支护体的整体性,满足受力需要。所述新增冠梁包括钢筋、槽钢、工字钢和钢筋混凝土梁。进一步,所述新增桩顶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包括既有支护体,所述既有支护体包括在基坑内壁设立的一排既有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还包括:/n新增短桩,多个所述新增短桩贴近所述既有支护桩内侧设置在既有基坑底的土体中,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一一对应,所述新增短桩比所述既有支护桩埋入土体的深度更深,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部分重叠相搭;/n新增桩顶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设置在各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高于所述新增短桩桩顶的位置,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既有支护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n新增短桩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包括既有支护体,所述既有支护体包括在基坑内壁设立的一排既有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还包括:
新增短桩,多个所述新增短桩贴近所述既有支护桩内侧设置在既有基坑底的土体中,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一一对应,所述新增短桩比所述既有支护桩埋入土体的深度更深,且与所述既有支护桩部分重叠相搭;
新增桩顶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设置在各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高于所述新增短桩桩顶的位置,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既有支护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
新增短桩锚固件,至少一横排的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粘结在基坑侧壁土体之中,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上;或者,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锁定在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上;或者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所述新增短桩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增深补强支护体,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既有支护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桩顶联系筋,所述新增桩顶锚固件与所述既有支护桩、所述新增桩顶联系筋同时锁定在一起;在多个所述新增短桩上设置有横排的新增短桩联系筋,所述新增短桩锚固件与所述新增短桩、所述新增短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标郭少强郭原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远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