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4514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其中,上盖基坑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前后围护结构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挖掘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明挖基坑之前一般采用在预挖的基坑周围铺设围护桩,待围护桩铺设完毕后对围护桩内所围区域进行挖掘。对于上述基坑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即围护桩)不易变形,基坑挖掘效果好。但是对于基坑下方具有既有建筑物的情况而言,明挖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较难,基坑挖掘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挖掘质量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前后围护结构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进一步地,前后围护结构和左右围护结构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步骤S10包括:步骤S11: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12:向桩孔内下入钢筋笼;步骤S13: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与步骤S30之间,上盖基坑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20:在左右围护结构的外侧的区域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进一步地,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钢支撑。进一步地,每层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挖掘层所对应的钢支撑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钢支撑。进一步地,最后一层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原状土形成反压土。进一步地,上盖基坑挖掘方法还包括: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步骤S50:在反压土与模结构侧墙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步骤S60:在反压土与模结构侧墙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步骤S70:在位于反压土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反压土,在反压土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8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90:在上盖基坑内搭建站厅。进一步地,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外包的第一防水层内预埋有与第一防水层的材料不同的防水材料,上盖增层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100:在站厅的外侧墙外包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的材料与预埋的防水材料相同;步骤S110:将第二防水层与预埋的防水材料搭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80:挖掘上盖基坑,挖掘上盖基坑的方法为上述的挖掘方法;步骤S91:在上盖基坑的模结构侧墙内回填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上盖基坑的底壁的上表面形成站厅的底板的上表面;步骤S92:在上盖基坑的底壁上搭建站厅的主体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待挖掘基坑的前后方向的下方无既有建筑,因此前后围护结构可以采用嵌固的方法向下伸入至导洞的外侧壁的下方预设深度,从而使得前后围护结构不易变形。而待挖掘基坑的左右方向的下方具有车站初期支护,无法采用嵌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上述结构充分利用车站初期支护嵌固作用,使得左右围护结构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围护结构不易变形,从而有效控制挖掘后的基坑的变形量,保证基坑的挖掘质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的实施例的基坑平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中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示出了站厅;图3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端部的剖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示出了注浆加固的区域;图5示出了图4的基坑的注浆加固时的注浆孔布置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中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反压土;图7示出了图1的基坑的剖面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示出了车站初期支护及反压土;图8示出了图2的基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中示出了站厅的底板的回填区域;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图10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基坑的第二防水层与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第一防水层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待挖掘区域;2、导洞;3、车站初期支护;4、区域;5、第一防水层;6、防水材料;10、围护结构;11、前后围护结构;12、左右围护结构;13、围护桩;20、钢支撑;30、注浆孔;40、反压土;50、站厅;51、模结构侧墙;52、底板;53、主体结构;60、第二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待挖掘基坑的前后方向的下方无既有建筑,因此前后围护结构11可以采用嵌固的方法向下伸入至导洞2的外侧壁的下方预设深度,从而使得前后围护结构11不易变形。而待挖掘基坑的左右方向的下方具有车站初期支护3,无法采用嵌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上述结构充分利用车站初期支护3嵌固作用,使得左右围护结构12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围护结构10不易变形,从而有效控制挖掘后的基坑的变形量,保证基坑的挖掘质量。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后围护结构11和左右围护结构12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13,步骤S10包括: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步骤S12:向桩孔内下入钢筋笼;步骤S13: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围护桩13。通过上述步骤制作的围护结构10的可靠性高,不易变形。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围护结构12的施工方法包括:1、挖桩孔至车站初期支护3,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桩孔进行加固;2、对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部的与桩孔对应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为预设深度以露出车站初期支护3的格栅钢架主筋,使护壁钢筋的底部伸入车站初期支护3的凿除后的凹部内;3、将护壁钢筋与格栅钢架主筋焊接;4、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内;5、向桩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所述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n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所述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
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和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13),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所述桩孔进行加固;
步骤S12:向所述桩孔内下入钢筋笼;
步骤S13:向所述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围护桩(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与所述步骤S30之间,所述挖掘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在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外侧的区域(4)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1)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所述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所述钢支撑(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所述挖掘层所对应的所述钢支撑(20)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所述钢支撑(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后一层所述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所述原状土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雷升祥薛峰高洪吉李秀东谭相波郑凯靳德勇刘小勇周鑫明孙孝锋梁华华郗吉庆刘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