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44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涵洞基础顶面设有用于容纳侧墙底部的凹槽;涵洞侧墙下部分分布在涵洞基础上两侧,且其底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涵洞侧墙上部分位于各涵洞侧墙下部分的顶部;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涵洞侧墙下部分与凹槽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与涵洞侧墙上部分;顶板搭接于两侧的涵洞侧墙上部分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式盖板涵具有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可工业化生产各部件、缩短涵洞结构施工工期、保证涵洞构件的质量、提高各部件装配率,减轻了各部件重量与结构尺寸精细化程度高等优势,致使装配组合式盖板涵会是今后山区高填方涵洞结构装配式施工中最为合适的涵洞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修建过程中,只有当涵洞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致使涵洞结构修建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涵洞上方的机械压实设备进行填土压实的过程中也会对涵洞结构产生附加应力,由于路堤填筑过程中强度未完全形成,导致涵洞构件产生了裂缝破坏。此外,涵洞工程施工质量受季节与雨天影响较大,因此采用一种较为合适的装配式涵洞是涵洞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包括:涵洞基础,顶面设有用于容纳侧墙底部的凹槽;涵洞侧墙下部分,分布在涵洞基础上,且其底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涵洞侧墙上部分,位于各涵洞侧墙下部分的顶部;连接构件,用于连接涵洞侧墙下部分与凹槽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与涵洞侧墙上部分;顶板,搭接于两侧的涵洞侧墙上部分顶部。较佳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螺纹钢筋,预埋在凹槽内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顶部;第二螺纹钢筋;连接套筒,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和第二螺纹钢筋外部,且第一螺纹钢筋和第二螺纹钢筋的连接端均位于连接套筒内,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浆口;第二螺纹钢筋和连接套筒预埋在涵洞侧墙下部分底部以及涵洞侧墙上部分底部。较佳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和第二螺纹钢筋与连接套筒端部之间,用于封堵连接套筒的两端。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涵洞基础,在涵洞基础顶面预留凹槽用于搁置涵洞侧墙下部分;S102、涵洞侧墙上部分、涵洞侧墙下部分和顶板均在预制厂内集中预制;S103、待涵洞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将涵洞侧墙上部分、涵洞侧墙下部分和顶板运至涵洞所在工程现场;S104、将涵洞侧墙下部分预留连接套筒对中涵洞基础顶面外露的第一螺纹钢筋安装,并将涵洞侧墙下部分放置于凹槽内,临时固定后进行连接套筒灌浆;S105、将涵洞侧墙上部分的预留连接套筒与涵洞侧墙下部分的外露第一螺纹钢筋进行对中就位,临时固定后进行连接套筒灌浆;S106、进行顶板的安装,顶板安装就位后施工结束。较佳地,凹槽深度为5cm。较佳地,将涵洞侧墙上部分分为左上半部分以及右上半部分,涵洞侧墙下部分分为左下半部分以及右下半部分,所述左上半部分和右上半部分的相对侧以及左下半部分以及右下半部分的相对侧均埋设有拉结钢筋,所述左上半部分和左下半部分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形成左侧墙体,右上半部分和右下半部分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形成右侧墙体,所述右下半部分和左下半部分均通过连接构件与凹槽连接,所述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之间预留间隙,所述间隙灌浇混凝土将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以及涵洞基础连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将涵洞侧墙分成两部分预制拼接,涵洞侧墙下部分与涵洞基础通过钢筋套筒灌浆方式搭接,涵洞侧墙上部分与涵洞侧墙下部分通过钢筋套筒灌浆方式搭接,涵洞侧墙上部分与顶板进行搭接,采用集中预制、现场装配、现场局部灌浆的施工方式,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在涵洞侧墙下部分与涵洞基础、涵洞侧墙上部分与涵洞侧墙下部分的连接实施凿毛方案,凿毛后再进行钢筋套筒灌浆,保证搭接处抗剪强度达到同等级混凝土抗剪强度的95%以上,保证装配式涵洞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在涵洞基础顶部设置凹槽,凹槽内预埋钢筋螺栓钢筋,涵洞侧墙下部分吊装时先将底部预留的灌浆套筒与基础顶部的预埋螺纹钢筋对中就位,再进行灌浆。由于只吊装侧墙的下半部分,降低了对起重吊装设备的要求,更适合于山区沟谷或地形陡峭等地形限制较大位置的盖板涵装配式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盖板涵由于各部件间的组成简单,适用于现场快组装,能实现工业化组合式施工;与现浇盖板涵相比,组合式盖板涵具有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可工业化生产各部件、缩短涵洞结构施工工期、保证涵洞构件的质量、提高各部件装配率,减轻了各部件重量与结构尺寸精细化程度高等优势,致使装配组合式盖板涵会是今后山区高填方涵洞结构装配式施工中最为合适的涵洞形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盖板涵断面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涵洞基础顶面与涵洞侧墙下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涵洞基础顶面、涵洞侧墙下部分和涵洞侧墙上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涵洞侧墙下部分以及涵洞侧墙上部分拆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拉结钢筋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浇筑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涵洞基础,11.凹槽,2.涵洞侧墙下部分,21.左下半部分,22.右下半部分,3.涵洞侧墙上部分,31.左上半部分,32.右上半部分,4.连接构件,41.第一螺纹钢筋,42.第二螺纹钢筋,43.连接套筒,44.密封圈,5.顶板,6.拉结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涵洞基础1,顶面设有用于容纳侧墙底部的凹槽11;涵洞侧墙下部分2,分布在涵洞基础1上两侧,且其底部位于所述凹槽11内;涵洞侧墙上部分3,位于各涵洞侧墙下部分2的顶部;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凹槽11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涵洞侧墙上部分3;顶板5,搭接于两侧的涵洞侧墙上部分3顶部。其中,连接构件4包括第一螺纹钢筋41,预埋在凹槽11内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2顶部;第二螺纹钢筋42;连接套筒43,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外部,且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的连接端均位于连接套筒43内,所述连接套筒43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浆口;第二螺纹钢筋42和连接套筒43预埋在涵洞侧墙下部分2底部以及涵洞侧墙上部分3底部。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圈44,密封圈44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与连接套筒43端部之间,用于封堵连接套筒43的两端。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涵洞基础1,在涵洞基础1顶面预留凹槽11用于搁置涵洞侧墙下部分2;S102、涵洞侧墙上部分3、涵洞侧墙下部分2和顶板5均在预制厂内集中预制;S103、待涵洞基础1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涵洞基础(1),顶面设有用于容纳侧墙底部的凹槽(11);/n涵洞侧墙下部分(2),分布在涵洞基础(1)上用于构成涵洞侧墙,且其底部位于所述凹槽(11)内;/n涵洞侧墙上部分(3),位于各涵洞侧墙下部分(2)的顶部;/n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凹槽(11)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涵洞侧墙上部分(3);/n顶板(5),搭接于两侧的涵洞侧墙上部分(3)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涵洞基础(1),顶面设有用于容纳侧墙底部的凹槽(11);
涵洞侧墙下部分(2),分布在涵洞基础(1)上用于构成涵洞侧墙,且其底部位于所述凹槽(11)内;
涵洞侧墙上部分(3),位于各涵洞侧墙下部分(2)的顶部;
连接构件(4),用于连接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凹槽(11)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2)与涵洞侧墙上部分(3);
顶板(5),搭接于两侧的涵洞侧墙上部分(3)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4)包括:
第一螺纹钢筋(41),预埋在凹槽(11)内以及涵洞侧墙下部分(2)顶部;
第二螺纹钢筋(42);
连接套筒(43),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外部,且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的连接端均位于连接套筒(43)内,所述连接套筒(43)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浆口;
第二螺纹钢筋(42)和连接套筒(43)预埋在涵洞侧墙下部分(2)底部以及涵洞侧墙上部分(3)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44),所述密封圈(44)套设在第一螺纹钢筋(41)和第二螺纹钢筋(42)与连接套筒(43)端部之间,用于封堵连接套筒(43)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盖板涵各构件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涵洞基础(1),在涵洞基础(1)顶面预留凹槽(11)用于搁置涵洞侧墙下部分(2);
S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庆东王波马维王怡魏晓光朱彧廖天文袁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