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74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配水主管和冲洗套件,所述配水主管下方设置排水箱涵,所述排水箱涵顶部开设若干开缝,其中两端开缝上分别连接有与开缝直径一致的上游插板阀和下游插板阀,其余开缝上连接有构筑物,所述构筑物内设有冲洗套件,所述冲洗套件与配水主管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通过管道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截面处的排水箱涵侧壁开设集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人力作业的强度甚至完全消除构筑物内部的人力作业需求,仅需配套一些辅助的地面手动操作工作即可,以满足排水箱涵的清淤冲洗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排水箱涵已经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领域,但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绝大多数排水箱涵底部都会淤积有厚度不等的淤泥,而且由于没有形成定期的清理机制,淤泥会逐渐硬化板结,从而增加冲洗难度。另外,由于缺乏成熟有效的冲洗设备,所采用的常规清洗方式仍然是以人工清洗为主,辅以简单的设备,其冲洗手段十分单一,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业,构筑物内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带来了具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人力作业的强度甚至完全消除构筑物内部的人力作业需求,仅需配套一些辅助的地面手动操作工作即可,以满足排水箱涵的清淤冲洗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配水主管和冲洗套件,所述配水主管下方设置排水箱涵,所述排水箱涵顶部开设若干开缝,其中两端开缝上分别连接有与开缝直径一致的上游插板阀和下游插板阀,其余开缝上连接有构筑物,所述构筑物内设有冲洗套件,所述冲洗套件与配水主管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通过管道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截面处的排水箱涵侧壁开设集水井。进一步地,所述冲洗套件包括第一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框架主体顶部设有第一启闭机,所述第一启闭机中心设有贯穿第一启闭机和第一框架主体顶部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启闭机驱动第一升降组件升降,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底部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配水管道,所述配水管道与配水主管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配水管道和配水主管的连通处还设有加压泵,所述配水管道通过软管与加压泵连通,所述加压泵的设置位置高于排水箱涵顶部。更进一步地,所述构筑物内壁设有爬梯。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道底部设有若干支管。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游插板阀包括第二框架主体,所述第二框架主体顶部设有第二启闭机,所述第二启闭机中心设有贯穿第二启闭机和第二框架主体顶部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启闭机驱动第二升降组件升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底部连接有阀板,所述阀板长度与排水箱涵宽度相同,其高度大于或等于排水箱涵高度,所述下游插板阀与上游插板阀结构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下方设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通过管道与污水管网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泵为潜水排污泵。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均为丝杆。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启闭机和第二启闭机均为手电两用启闭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减轻甚至消除其内部淤泥的人工清理工作量,冲洗装置内的启闭机启动后均可以往复来回运行,使其下方的喷管可以在池底和池顶之间往复来回,由于喷管与池底存在一定角度,因此启闭机不同的开启程度可以实现喷管喷射距离的远近,从而实现池体全长范围内的冲洗,再加上离心泵喷出的高速高压水流,可以将池底的沉积物冲刷至松散悬浮状态,并随水流流至最下游的集水井内提升排至附近市政污水检查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游插板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游插板阀处排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游版插板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冲洗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构筑物处带有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配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带有加压泵的冲洗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箱涵,1-1.第一启闭机,1-2~1-5.槽钢,1-6.第一丝杆,1-7.竖直钢板,1-8.水平钢板,1-9.配水管道,1-9-1.DN200法兰接口,1-9-2.DN200×DN150三通,1-9-3.DN150的90°弯头,1-9-4.DN200×DN150异径管,1-9-5.DN150×DN80异径管,1-9-6.DN100×DN80三通,1-10.喷管,1-11.加压泵,1-12.加压泵出水管,1-13.DN200软管,1-14.DN400配水主管,1-15.加压泵进水管,1-16.直径25mm的钢筋;2.上游插板阀,2-1.第二启闭机,2-2~2-5.槽钢,2-6.第二丝杆,2-7.插板阀设备;3.下游插板阀,3-1.潜水排污泵,3-2.潜水排污泵配套出水管,4.构筑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图8,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一种可升降移动的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套件,其包括手电两用启闭机和配套的四根槽钢,启闭机底座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于槽钢1-2上,其他槽钢分别固定于排水箱涵1侧壁及底部,第一启闭机1-1上的第一丝杆1-6下方连接有一块竖直安装的竖直钢板1-7,钢板两侧分别嵌入两侧竖直的槽钢内,竖直安装的钢板下方垂直焊接一块水平钢板1-8,冲洗装置的配水管道1-9及喷管1-10通过焊接或管卡固定在竖直钢板1-7和水平钢板1-8上。进一步地,所述配水主管及喷管1-10均采用焊接钢管,公称压力等级为1.6MPa,配水管道1-9包括起点的DN200法兰接口1-9-1、DN200×DN150三通1-9-2、DN150的90°弯头1-9-3、DN200×DN150异径管1-9-4、DN150×DN80异径管1-9-5、DN100×DN80三通1-9-6。进一步地,所述喷管1-10管中心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5m,管中心距离排水箱涵1侧壁的间距不超过0.25m。根据排水箱涵1的实际宽度,可以适当增加喷管1-10数量,以满足上述间距要求。喷管1-10及之间的配水管道1-9在钢板两侧对称布置,并在一侧合并成一根配水主管。进一步地,所述喷管1-10管中心轴线与排水箱涵1底板平面的交角正切值等于排水箱涵1净高与25m的比值。进一步地,所述配水主管与排水箱涵1上方构筑物4中的加压泵出水管1-12采用DN200的软管1-13连接,该软管也可用水带替代,其长度应保证冲洗装置位于排水箱涵1底部时,水带或软管仍处于弯曲状态。同时,水带或软管中间位置采用一对DN200法兰连接,并设置一根直径25mm的钢筋一端固定于构筑物4中,另一端焊接在该法兰上,避免冲洗时水流冲击造成水带或软管位移。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箱涵1旁边需设置一根DN400配水主管1-14与加压泵进水管1-15连接,配水主管沿排水箱涵1坡度及走向进行布置,其起端设置一座水池或水箱作为加压泵1-11的水源,水池有效容积可根据实际冲洗时间进行确定。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箱涵1以200m作为一个封闭的冲洗单元,排水箱涵1最上游设置一座插板阀,用于冲洗时切断上游来水。其下游200m处设置一台含集水井的插板阀,用于收集冲洗水流并排至市政管网。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配水主管和冲洗套件,所述配水主管下方设置排水箱涵,所述排水箱涵顶部开设若干开缝,其中两端开缝上分别连接有与开缝直径一致的上游插板阀和下游插板阀,其余开缝上连接有构筑物,所述构筑物内设有冲洗套件,所述冲洗套件与配水主管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通过管道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截面处的排水箱涵侧壁开设集水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配水主管和冲洗套件,所述配水主管下方设置排水箱涵,所述排水箱涵顶部开设若干开缝,其中两端开缝上分别连接有与开缝直径一致的上游插板阀和下游插板阀,其余开缝上连接有构筑物,所述构筑物内设有冲洗套件,所述冲洗套件与配水主管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通过管道与污水管网连通,所述下游插板阀截面处的排水箱涵侧壁开设集水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套件包括第一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框架主体顶部设有第一启闭机,所述第一启闭机中心设有贯穿第一启闭机和第一框架主体顶部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启闭机驱动第一升降组件升降,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底部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配水管道,所述配水管道与配水主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和配水主管的连通处还设有加压泵,所述配水管道通过软管与加压泵连通,所述加压泵的设置位置高于排水箱涵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排水箱涵的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筑物内壁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可朱少华肖敏陈龙姬晓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