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83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解决了如何实现箱涵内部模板体系的快速装拆和高效率组织施工过程的问题;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整体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使整个箱型支撑框架像小车一样,可沿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移动;箱型支撑框架作为箱涵两立墙的内侧模板和箱涵顶板浇筑模板的支撑架;在现场建造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箱型支撑框架,从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中间位置开始,依次左右循环地步进式分段进行模板的搭设和浇筑,从而大大提高超长小型箱涵的混凝土浇筑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在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中可加快施工进度的模板步进式支设方法。
技术介绍
在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规施工是先施工箱涵底板,在箱涵底板上搭设箱涵模架体系,在该体系上浇筑混凝土箱涵的两立墙和顶板,当浇筑的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两立墙和顶板模板后,接续进行下段箱涵的模板体系的搭设,如此反复,完成整个箱涵的混凝土构筑;由于小型箱涵内部空间有限,两立墙内侧模架及顶板模板在拆除时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构筑超长小型箱涵时,以上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实现箱涵内部模板体系的快速装拆,成为现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当施工的混凝土小型箱涵超长时,模板的搭设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实现模板的高效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窝工现象,顺畅组织施工工程,也是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解决了如何实现箱涵内部模板体系的快速装拆和高效率组织施工过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整体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使整个箱型支撑框架像小车一样,可沿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移动;箱型支撑框架作为箱涵两立墙的内侧模板和箱涵顶板浇筑模板的支撑架;在现场建造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箱型支撑框架,从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中间位置开始,依次左右循环地步进式分段进行模板的搭设和浇筑,从而大大提高超长小型箱涵的混凝土浇筑速度。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包括吊装转运车,在箱涵构筑的中心处设置有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右侧,设置有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在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的右侧,设置有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在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右侧,设置有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左侧,设置有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一个整体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在箱型支撑框架的上顶面上设置顶端顶丝,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左侧面上设置左侧顶丝,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右侧面上设置右侧顶丝;在现场拼装完成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箱型支撑框架,分别定义为第一箱型支撑框架、第二箱型支撑框架和第三箱型支撑框架;第二步、构筑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的箱涵底板和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并在构筑好的箱涵底板上设置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第三步、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放置到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上,在箱涵底板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之间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整体顶起,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离开地面,将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调整到最高位置,将千斤顶降下,使整个箱型支撑框架稳定地落在箱涵底板上,并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悬空;调高顶端顶丝后,在顶端顶丝的上端顶接箱涵顶板浇筑模板,向左调整伸长左侧顶丝,左侧顶丝的左端顶接左侧立墙内侧模板,向右调整伸长右侧顶丝,右侧顶丝的右端顶接右侧立墙内侧模板;安装左右两侧立墙的外侧模板,浇筑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第四步、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放置到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上,重复第三步的步骤,浇筑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第五步、将第三箱型支撑框架放置到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上,重复第三步的步骤,浇筑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第六步、构筑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并在该底板上延长槽钢轨道;第七步、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凝固后,调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上的顶端顶丝,使其与箱涵顶板浇筑模板脱离,拆除箱涵顶板浇筑模板,再分别调整左侧顶丝和右侧顶丝,使左侧顶丝与左侧立墙内侧模板脱离,拆除左侧立墙内侧模板,使右侧顶丝与右侧立墙内侧模板脱离,拆除右侧立墙内侧模板;在箱涵底板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之间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整体顶起,将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调整到最低位置,将千斤顶降下,使第一箱型支撑框架支撑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上,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向右推到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的位置上;第七步、通过吊装转运车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吊装运输到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的槽钢轨道上,进行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工作;第八步、构筑向左三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并在该底板上延长槽钢轨道;第九步、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凝固后,重复第七步步骤后,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向左推到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的位置上;通过吊装转运车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吊装运输到向左三次浇筑箱涵段的槽钢轨道上,进行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工作;如此左右循环地步进式工作,完成整个箱涵的混凝土构筑;最后,完成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上的箱涵的混凝土浇筑。在已浇筑完成的箱涵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上设置有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上设置有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活动设置在槽钢轨道中,在箱型支撑框架的上顶面上设置有顶端顶丝,在顶端顶丝的上端顶接有箱涵顶板浇筑模板,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左侧顶丝,左侧顶丝的左端顶接有左侧立墙内侧模板,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右侧顶丝,右侧顶丝的右端顶接有右侧立墙内侧模板。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上,沿上下竖直方向,设置有一排行走轮支架与底端横梁连接的支架穿接孔,在底端横梁设置有行走轮支架的横梁连接孔,在支架穿接孔与横梁连接孔之间穿接有插接销;在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之间设置有X形支撑连接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小型箱涵在浇筑中内侧模板需要重复搭拆,拆卸不便和拆卸时安全隐患多的缺陷;实现了一次搭设即可完成整体箱涵内侧模板的施工;科学合理的整体模板的左右移送秩序,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箱型支撑框架在行走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涵混凝土浇筑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与底端横梁13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包括吊装转运车23,在箱涵构筑的中心处设置有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右侧,设置有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在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右侧,设置有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在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右侧,设置有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19,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左侧,设置有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18;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一个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包括吊装转运车(23),在箱涵构筑的中心处设置有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右侧,设置有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在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右侧,设置有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在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右侧,设置有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19),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左侧,设置有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18);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n第一步、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一个整体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13)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在箱型支撑框架的上顶面上设置顶端顶丝(5),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左侧面上设置左侧顶丝(6),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右侧面上设置右侧顶丝(7);在现场拼装完成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箱型支撑框架,分别定义为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第二箱型支撑框架(22)和第三箱型支撑框架(20);/n第二步、构筑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箱涵底板、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箱涵底板和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箱涵底板,并在构筑好的箱涵底板上设置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2);/n第三步、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放置到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2)上,在箱涵底板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之间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整体顶起,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离开地面,将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调整到最高位置,将千斤顶降下,使整个箱型支撑框架(3)稳定地落在箱涵底板上,并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悬空;调高顶端顶丝(5)后,在顶端顶丝(5)的上端顶接箱涵顶板浇筑模板(10),向左调整伸长左侧顶丝(6),左侧顶丝(6)的左端顶接左侧立墙内侧模板(8),向右调整伸长右侧顶丝(7),右侧顶丝(7)的右端顶接右侧立墙内侧模板(9);安装左右两侧立墙的外侧模板,浇筑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n第四步、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22)放置到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2)上,重复第三步的步骤,浇筑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n第五步、将第三箱型支撑框架(20)放置到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18)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2)上,重复第三步的步骤,浇筑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的混凝土;/n第六步、构筑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19)的箱涵底板,并在该底板上延长槽钢轨道(2);/n第七步、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混凝土凝固后,调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上的顶端顶丝(5),使其与箱涵顶板浇筑模板(10)脱离,拆除箱涵顶板浇筑模板(10),再分别调整左侧顶丝(6)和右侧顶丝(7),使左侧顶丝(6)与左侧立墙内侧模板(8)脱离,拆除左侧立墙内侧模板(8),使右侧顶丝(7)与右侧立墙内侧模板(9)脱离,拆除右侧立墙内侧模板(9);在箱涵底板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之间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整体顶起,将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调整到最低位置,将千斤顶降下,使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支撑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上,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向右推到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位置上;/n第七步、通过吊装转运车(23)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吊装运输到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19)的槽钢轨道(2)上,进行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工作;/n第八步、构筑向左三次浇筑箱涵段的箱涵底板,并在该底板上延长槽钢轨道(2);/n第九步、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混凝土凝固后,重复第七步步骤后,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22)向左推到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位置上;通过吊装转运车(23)将第二箱型支撑框架(22)吊装运输到向左三次浇筑箱涵段的槽钢轨道(2)上,进行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工作;/n如此左右循环地步进式工作,完成整个箱涵的混凝土构筑;最后,完成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上的箱涵的混凝土浇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小型箱涵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设方法,包括吊装转运车(23),在箱涵构筑的中心处设置有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右侧,设置有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在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右侧,设置有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在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右侧,设置有向右二次浇筑箱涵段(19),在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左侧,设置有向左二次浇筑箱涵段(18);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现场用钢管拼装成一个整体的箱型支撑框架,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底端横梁(13)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在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上,设置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在箱型支撑框架的上顶面上设置顶端顶丝(5),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左侧面上设置左侧顶丝(6),在箱型支撑框架的右侧面上设置右侧顶丝(7);在现场拼装完成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箱型支撑框架,分别定义为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第二箱型支撑框架(22)和第三箱型支撑框架(20);
第二步、构筑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箱涵底板、箱涵浇筑中间空位段(16)的箱涵底板和向右首次浇筑箱涵段(17)的箱涵底板,并在构筑好的箱涵底板上设置两个彼此平行的槽钢轨道(2);
第三步、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放置到向左首次浇筑箱涵段(15)的箱涵底板上的槽钢轨道(2)上,在箱涵底板与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之间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将第一箱型支撑框架(21)整体顶起,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离开地面,将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支架(12)调整到最高位置,将千斤顶降下,使整个箱型支撑框架(3)稳定地落在箱涵底板上,并使箱型支撑框架行走轮(4)悬空;调高顶端顶丝(5)后,在顶端顶丝(5)的上端顶接箱涵顶板浇筑模板(10),向左调整伸长左侧顶丝(6),左侧顶丝(6)的左端顶接左侧立墙内侧模板(8),向右调整伸长右侧顶丝(7),右侧顶丝(7)的右端顶接右侧立墙内侧模板(9);安装左右两侧立墙的外侧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剌江红栾洪喜和玉东张星马夏晓刘明睿李显祝曹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