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恒压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23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包括n形的斗体,斗体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斗腔,两个斗腔下端均设置有调节阀和磨接口,调节阀与磨接品间具有连接部,两斗腔间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第一连通管连接,连接部间处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的第二连通管连接。可以去掉斗盖作为普通常压漏斗使用,可以作为恒压漏斗使用时,还可以分液漏斗的作用,具有简单、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恒压漏斗
本技术涉及恒压漏斗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
技术介绍
恒压漏斗是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一种常用的实验器皿,一般在封闭体系中用恒压漏斗,比如绝大部分的有机合成实验,因其有机溶剂易挥发、需要隔绝空气(氧气)等。有时测量气体体积时,由于要消除液体所带来的气压影响,往往也会使用恒压漏斗,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另外,使用恒压漏斗可以使其中的液体更好地流出,也能够加快实验进程。现有的恒压漏斗一般功能相对比较简单,在滴定、分液等实验中经常需要更换不同的仪器。申请人结合多年实验器皿的生产销售经验,创新设计了本申请的多功能恒压漏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通过一个仪器满足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的多种不同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包括n形的斗体,斗体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斗腔,对应两个斗腔的斗体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上口,并于两个上口上分别设置有斗盖,两个斗腔下端均设置有调节阀和磨接口,磨接口上设置有盖帽,调节阀与磨接品间具有连接部,两斗腔间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第一连通管连接,下端两磨接口间于连接部处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的第二连通管连接。至少一个磨接口内设置有与其对应调节阀和斗腔连通的滴液嘴。至少一个斗腔外设置有夹层,夹层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斗腔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标识。本技术的多功能恒压漏斗:1、可以去掉斗盖作为普通常压漏斗使用,通过两个斗腔同时加注两种不同的液体;2、作为恒压漏斗使用时,将未连接一侧的盖帽盖上,同时,打开该侧的调节阀和第二阀门,即可实现恒压漏斗的功能;另外,通过夹层对连接侧的斗腔进行恒温控制,可实现恒温恒压漏斗的作用;3、将未连接一侧的调节阀和第二阀门关闭,打开第一阀门即可实现分液漏斗的作用,并且通过夹层对未连接侧进行温度控制,可以提高冷凝效率,另外,可以根据分离液体中不同成分的不同冷凝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分离出液体的成分,实现多级分离。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实施例参看图1,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包括n形的斗体1,斗体1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斗腔18和6,对应两个斗腔18和6的斗体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上口2和4,并于两个上口2和4上分别设置有斗盖,具体的本实施中,斗体1左侧为第一斗腔18,右侧为第二斗腔6,第一斗腔18和第二斗腔6上部一体连通,第一斗腔18和第二斗腔6中部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3的第一连通管17连接。第一斗腔18和第二斗腔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标识19,第一斗腔18下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6和第一磨接口14,第一调节阀16与第一磨接口14间具有第一连接部20,第一磨接口14内贯穿第一连接部20设置有与第一调节阀16和第一斗腔18连通的滴液嘴15,用于测定使用,也可以在两个斗腔的下端均设置滴液嘴。第二斗腔6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9和第二磨接口21,第二调节阀9与第二磨接口21间具有第二连接部10,第一连接部20与第二连接部10间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13的第二连通管12连接。第一磨接口14和第二磨接口21设置有盖帽11,图1中未示第一磨接口14上的盖帽。作为优选方案,至少一个斗腔外设置有夹层,夹层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连接头。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二斗腔6外设置夹层7,示例说明,夹层7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头5,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头8,通过第二连接头8向夹层7内通过温控介质流,温控介质流从第一接头5流出循环,实现对第二斗腔6内温度的控制。作为恒压漏斗使用时,参看图1所示,将第一磨接口14与反应装置连接,通过第一上口2向第一斗腔18加入所需液体,打开第二阀门13和第二调节阀9,即可使斗体1内压强与反应装置内保持一致,打开第一调节阀16即可实现恒压滴漏,通过滴液嘴15还可以实现恒压滴定,进一步,在第一斗腔18外设置如第二斗腔6外的夹层,并通往恒温介质,可以实现恒温恒压滴定。作为分离器使用时,再次参看图1,仍以第一磨接口14与反应装置连接说明,关闭第二阀门13和第二调节阀9,打开第一阀门3和第一调节阀16,反应装置内气体由第一调节阀16进入第一斗腔18,再由顶端连通部进入第二斗腔6内冷凝,冷凝液体集聚于第二斗腔6内,高密度液体聚于第二斗腔6下部,低密度液体聚于第二斗腔6上部,可以通过第一连通管17加流至第一斗腔18,继而回流至反应装置内,也可以通过斗体1顶部的连通部溢流。第二斗腔6下部的高密度液体可以通过打开第二调节阀9及盖帽11进行排放。进一步地,对于反应装置内具有多种不同凝点的物质,还可以通过调节夹层7内温控介质的温度,分批次分离不同凝点的物质。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等同替换和改进,这些变化、等同替换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n形的斗体,斗体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斗腔,对应两个斗腔的斗体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上口,并于两个上口上分别设置有斗盖,两个斗腔下端均设置有调节阀和磨接口,磨接口上设置有盖帽,调节阀与磨接品间具有连接部,两斗腔间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第一连通管连接,下端两磨接口间于连接部处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的第二连通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恒压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n形的斗体,斗体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斗腔,对应两个斗腔的斗体顶端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上口,并于两个上口上分别设置有斗盖,两个斗腔下端均设置有调节阀和磨接口,磨接口上设置有盖帽,调节阀与磨接品间具有连接部,两斗腔间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第一连通管连接,下端两磨接口间于连接部处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的第二连通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达机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