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419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端部设有转动杆,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搅拌室,所述转动杆伸入搅拌室,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内开设有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搅拌叶套设在转动杆上,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叶进行搅拌作用,搅拌叶可以进行更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固色染料的特性进行更换以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从而使固色的效果更好,搅拌室在壳体内对称分布有两个,可以提高搅拌的效率,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固色作业,减少了固色染料自行凝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雕文物固色
,尤其涉及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石雕文物在进行修复时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但是传统的固色染料在进行搅拌时搅拌叶片无法根据染料的特性进行更换,搅拌箱的适用范围有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端部设有转动杆,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搅拌室,所述转动杆伸入搅拌室,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内开设有内槽,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固色室,所述固色室与搅拌室之间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矩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固色室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室为矩形形状,且搅拌室沿着底座中心在壳体内对称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块的端部设有“L”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与固定块的侧壁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块的两端侧壁均设有弹性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侧壁与固定块的开口处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分别对应搅拌室和固色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叶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内槽连通。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搅拌叶套设在转动杆上,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叶进行搅拌作用,搅拌叶可以进行更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固色染料的特性进行更换以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从而使固色的效果更好,搅拌室在壳体内对称分布有两个,可以提高搅拌的效率,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固色作业,减少了固色染料自行凝固。2、本技术中,搅拌室内的固色染料被搅拌完成后通过抽出卡块即可使搅拌室内的固色染料流到固色室内,卡块的侧壁固定连的密封块能够实现对搅拌室与固色室的独立,防止搅拌室内染料还为搅拌完成就流入到固色室内从而影响后续的固色操作。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箱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座;2、壳体;3、空腔;4、电机;5、转动杆;6、搅拌室;7、固定块;8、凹槽;9、卡块;10、限位块;11、密封块;12、搅拌叶;13、内槽;14、卡槽;15、固色室;16、透明窗;17、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壳体2,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3,空腔3内固定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端部设有转动杆5,壳体2内开设有搅拌室6,搅拌室6对固色染料进行搅拌混合,转动杆5伸入搅拌室6,转动杆5上套设有搅拌叶12,搅拌叶12在搅拌室6内旋转,搅拌叶12内开设有内槽13,搅拌叶12通过内槽13套设在转动杆5上,壳体2内开设有固色室15,固色室15与搅拌室6之间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内开设有矩形的凹槽8,凹槽8内滑动连接有卡块9,底座1上开设有出口17,出口17与固色室15连通,固色室15内的石雕文物固色完成后废液可以通过出口17流出。具体的,如图1所示,搅拌室6为矩形形状,且搅拌室6沿着底座1中心在壳体2内对称分布,两个搅拌室6可以同时工作对固色染料进行搅拌混合,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如图1所示,卡块9的端部设有“L”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内侧壁与固定块7的侧壁抵接,卡块9的两端侧壁均设有弹性密封块11,密封块11的侧壁与固定块7的开口处抵接使搅拌室6内的固色染料无法自行流到固色室15内。具体的,如图1所示,壳体2的外壁上设有透明窗16,透明窗16分别对应搅拌室6和固色室15,可以通过透明窗16观察搅拌室6以及固色室15的实时情况,便于控制固色的进度。具体的,如图1所示,搅拌叶12内部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与内槽13连通,转动杆5在转动过程中转动杆5的突出部位转动到卡槽14内使搅拌叶12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离。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搅拌叶12套在转动杆5上,将搅拌叶12转动,转动杆5的侧壁卡入卡槽14,起到电机4,电机4转动带动转动杆5旋转,搅拌叶12旋转将固色染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完成后抽出卡块9,固色液流到到固色室15内方便对石雕文物进行固色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固定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端部设有转动杆(5),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搅拌室(6),所述转动杆(5)伸入搅拌室(6),所述转动杆(5)上套设有搅拌叶(12),所述搅拌叶(12)内开设有内槽(13),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固色室(15),所述固色室(15)与搅拌室(6)之间设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内开设有矩形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滑动连接有卡块(9),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出口(17),所述出口(17)与固色室(1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固定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端部设有转动杆(5),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搅拌室(6),所述转动杆(5)伸入搅拌室(6),所述转动杆(5)上套设有搅拌叶(12),所述搅拌叶(12)内开设有内槽(13),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固色室(15),所述固色室(15)与搅拌室(6)之间设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内开设有矩形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滑动连接有卡块(9),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出口(17),所述出口(17)与固色室(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雕文物固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6)为矩形形状,且搅拌室(6)沿着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丰盈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